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平洋空軍(Pacific Air Forces,簡稱PACAF) 是美國空軍的一個一級司令部,同時擔負美國印太司令部的空軍職能,總部位於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是美國空軍兩個海外一級司令部之一,另一個是美國駐歐洲空軍,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司令部,迄今已有60多年,並曾多次參戰。

太平洋空軍的轄區是整個亞太地區,東起美國西海岸,西至非洲東海岸和阿拉伯半島,覆蓋約半個地球,包括日本、韓國、夏威夷阿拉斯加、關島和台灣等約44個國家和地區,轄區內生活着20億民眾。太平洋空軍擁有約45,000名空軍人員[1],共有4支編號航空隊、9個主基地和近375架各式戰機。

目錄

歷史

遠東空軍時期

1944年6月15日,美國第十三航空隊編入了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盟軍中。幾乎在同一時間,George Kenney中將在他的原第五航空隊司令部基礎上創建了遠東空軍(Far East Air Forces,FEAF),,同時前進指揮所(Advanced Echelon)成為第五航空隊的新司令部。1944年8月3日,遠東空軍正式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開始戰鬥值班。1944年10月,澳大利亞空軍以澳大利亞第一戰術航空隊名義編入遠東空軍。 隨着麥克阿瑟掌握太平洋地區全部美軍的指揮權,1945年7月14日,美國第十三航空隊編入了遠東空軍。而遠東空軍則隸屬於遠東美軍。

二戰結束時,遠東空軍部署於東至夏威夷,西至印度,北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亞的廣闊戰區的數百條島嶼跑道與中國、緬甸等機場。為適應和平時期重新部署,1945年12月6日遠東空軍改稱美國陸軍太平洋航空司令部(Pacific Air Command, United States Army,PACUSA)。部署調整為:

  • 第五航空隊:總部在日本東京。負責占領日本本土與朝鮮半島南部。
  • 第七航空隊:總部在夏威夷希卡姆機場,部署於中太平洋地區的島嶼
  • 第二十航空隊:總部在關島Harmon空軍基地。負責西太平洋地區戰略威懾。

太平洋空軍管理並指揮戰區內所有的陸軍航空兵

1945年11月,第509混成航空大隊離開了提尼安島北機場,部署到新墨西哥羅斯威爾陸軍航空兵機場,把原子彈投送轟炸能力由遠東轉移到美國本土。不久,1946年6月7日第八航空隊轉隸新成立的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

1946-1950年間,遠東空軍的任務是占領日本、對抗弱小的蘇聯遠東航空力量、在西太平洋試驗場進行大量原子彈爆炸試驗。陸航意欲證明核武及戰略轟炸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制勝武器,只有空軍遠程轟炸機能作有效原子打擊;而海軍則欲阻止陸航壟斷核武投射權力,並引證水面軍艦能夠有效抵禦核爆。

隨着美國空軍作為一支獨立軍種的創建,1947年1月1日太平洋陸航改稱為遠東空軍(Far East Air Forces,FEAF)。同時,夏威夷的第7航空隊撤銷。

朝鮮戰爭時期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參戰。遠東空軍在喬治·斯特拉特邁耶中將指揮下立即參戰[2],開始對北朝鮮展開地毯式轟炸。

視頻

太平洋空軍相關視頻

美國太平洋空軍的75年
2019美國空軍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