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原土特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原,別稱為并州,古稱晉陽,同時也稱「龍城」。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

地理位置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於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平均海拔約80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 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呂梁山作屏障,坐落在兩山間的河谷平原上。

歷史文化

太原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亘古以來文化昌盛,文人薈萃。東晉有書畫家王癪、小說家郭澄之唐代有著名詩人王翰王之渙白居易宋代有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王端]、王詵米芾米友仁金代有著名詩人李汾,元代有劇作家喬吉,元末明初有文學巨匠羅貫中。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豐富的地上、地下歷史文化遺存,其中地下出土的春秋時期編鐘石磬唐代舞俑北齊婁睿墓壁畫;地面遺存的天龍山龍山石窟造像晉祠聖母殿宋代彩塑宋代鐵人崇善寺明代彩塑明代壁畫摹本,明代《寶賢堂集古法帖》以及散布在太原城鄉的古戲台等,均可說明太原人民歷朝歷代都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音樂、舞蹈、繪畫、書法、雕塑、戲劇等文化藝術。

風景名勝

太原旅遊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較為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 、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築、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遊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聖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 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均占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並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太原市積澱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於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築的傑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1]

山西老陳醋

老陳醋產於清徐縣,至今有幾千年的醋歷史文化。老陳醋色澤為紅棕色,味道以「綿、酸、甜、香」為主,為我國四大名醋之首。「東湖」牌老陳醋,始創於明未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系山西老陳醋之正宗。「東湖」牌老陳醋,以其精湛釀造技藝和色、香、味 俱佳的優良口質,馳名中外,居中國名醋之首。

特點

色澤棕紅,醋香濃郁,酸味柔和適口,滋味回甜醇厚,可冷調熟烹。主要成份是醋酸,並含多種有機酸、氨基酸等。具有增加食慾、助長消化、解腥去膩、分解脂肪、防病強身之功效是保健和調味之佳品。 據傳,周代時,在山西就開始了酷的生產,而老陳醋,在春秋戰國時代,古晉陽就有一些作坊開始釀造。第一個正式推出「山西老陳醋」名牌的,是製作人王來福。清朝順治年間王來福來到清源(今清徐縣),利用當地原料充足、水質優良的條件開辦醋坊 ,改陳年白醋為熏醋。實際上,老陳醋的釀造要比王來福早得多。

品種

山西醋品種繁多,老陳醋為其代表性的名產。其它還有陳醋、普醋、雙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許多品種。如從生產酷的原料區分,則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酷、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紅薯醋等多種。 老陳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長等特點,同時,還具有香、綿、不沉澱的特點。另外,老陳酸儲存時間越長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過夏不霉、過冬不凍,顏色深橙,為山西醋中獨具一格、質地優良的佳品。[2]

過油肉

過油肉是中國傳統菜餚,在山西江蘇上海浙江地區都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山西過油肉較為出名,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號稱「三晉一味」,其起源於明代晉東名城平定(今山西省陽泉平定縣),各地做法不一。較著名的有 大同太原陽泉晉城過油肉,晉城的「大米過油肉」,特色是多湯水,搭配剛出鍋的大米飯一起吃堪稱一絕。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布,「山西過油肉「被評為山西十大經典名菜。

歷史由來

過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傳統菜餚,起源於明代,原是山西陽泉平定古州給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過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餚,現在更是平遙的著名小吃,歷經代代廚師精心烹製相傳至今。1957年2月經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技師製作的過油肉評為了太原十大名吃。後經名師張殿華、-、方明鎖等幾位名廚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曾獲得金獎,為太原人民爭了光。市場經濟以來,凡是經營山西飯菜的餐館、飯店都有過油肉這道菜。 但是,可能出於某種意圖,有些餐館將過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門、面目全非,派生出什麼系列過油肉,如白菜過油肉、尖椒過油肉、麻辣過油肉等等,為適應食客的需要往過油肉里配洋蔥、蒜薹、干紅辣椒、黃豆芽……久而久之,原來那傳統的過油肉已難覓蹤影了。其實 ,過油肉應從選料,配菜,烹調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更加凸顯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獲得榮譽

山西過油肉據說是全國第一屆烹調比賽的金菜式,除了傳統的用精選瘦肉經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筍炒過,還有台蘑過油肉(台蘑,是對產於五台山區蘑菇的簡稱,是一種營養極高的食用菌,又稱「天花菜」。) 1957年2月經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技師製作的過油肉評為了太原十大名吃。後經名師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幾位名廚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曾獲得金獎,為太原人民爭了光。

材料

主料

豬裡脊肉200克

輔料

冬筍20克,木耳(水發)15克,黃瓜25克,澱粉、蠶豆20克,雞蛋120克。

調料

大蒜(白皮)5克,黃醬3克,香醋3克,花椒3克,小蔥10克,醬油15克,姜3克,鹽2克,黃酒5克,味精3克,香油10克,豬油(煉製)35克。

烹製方法

  1. 扁擔肉(裡脊肉)去淨薄膜、白筋和脂油,橫放在砧板上;
  2. 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轉着片成0.33 厘米厚的長帶片;
  3. 然後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長6.6厘米,寬4 厘米的斜方形片;
  4. 冬筍削皮,洗淨,切成與肉同樣大的片;
  5. 黃瓜洗淨,切成與肉同樣大的片;
  6. 水發木耳摘蒂,洗淨,大片的切小;
  7. 蔥去根須,洗淨,切青豆大的片;
  8. 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
  9. 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黃醬、花椒、醬油、鹽拌勻醃漬半小時;
  10. 冬筍片焯一下,清水過涼放小碗中;
  11. 冬筍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黃瓜片、雞湯50毫升、黃酒、味精、醬油、濕澱粉調成芡汁;
  12. 炒鍋上旺火,放入豬油燒五成熱時下入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撥散,約滑5~6 秒鐘倒入漏勺內瀝去油;
  13. 炒鍋再放回火加入豬油,放入蔥片、薑末、蒜片煸出香味,扣入過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入調好的芡汁,顛翻炒勻,淋豬油即可出鍋。

製作技巧

  1. 過油肉一菜以油傳熱,因過油而名,火候對此菜最為重要,是成敗的關鍵。操作時油溫要求165℃左右,過油最佳,可使肉片達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澤金黃的效果。油溫若高了,肉片粘連,外焦內生,油溫低了又易脫糊、變形、肉片柴老乾硬。
  2. 肉片深浸的時間要充足,才能確保此菜質感的風味,中途要攪拌幾次使其更加滋潤均勻,並加蓋和用濕布蓋上防止風乾。
  3. 此菜在加熱調味過程中,採取了點醋的方法調味,醋要點的適時、適度、適量,方能達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時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時機。
  4. 烹製此菜必須用潔淨的熟豬板油,才能使菜餚發揮出應有的風味,用肥肉煉的豬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3]

清徐沙金紅杏

產品介紹

清徐縣地處太原盆地,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所產沙金紅杏是享譽三晉名揚海外的珍稀果品。清徐杏的栽培始於明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1952年清徐沙金紅杏在莫斯科國際鮮果博覽會上榮獲國際水果二等獎,1995年在山西省農產品博覽會上被評為山西三大名杏 之一,並榮登榜首獲得銀獎。目前清徐縣沙金紅杏種植面積240公頃,總年產3600噸。清徐沙金紅杏皮薄、個大、核小,外形標緻,色澤美觀,果肉緻密,營養豐富,含維生素B1、蛋白質、β-胡蘿蔔素、粗纖維、鉀、磷、鈣、鐵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即可生食,也 可加工杏脯、杏干、杏罐頭。清徐縣計劃五年之內將沙金紅杏種植基地面積發展到300公頃,總產量達到4600噸,並大力發展杏脯、杏汁等加工業,形成產業化規模,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展縣域經濟。 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清徐沙金紅杏種植區域內溝壑密布,山巒逶迤,梁峁層疊,塬坡連綿。該區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氣候涼爽,土壤質地疏鬆,光照充足,降水時空分布良好,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淺層水質好,提供了有利的灌溉條件。土壤類型為褐土性土亞類, 質地較粗、沙礫較多 ,PH值在7.9-8.1之間,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在27.9-33.5之間。這種土壤養分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宜植性廣,加上當地群眾素有使用農家肥作底肥的耕作習慣,是清徐沙金紅杏的天然生產基地。清徐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 ,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陰雨連綿,冬季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0.2--10.6℃,年平均無霜期178天,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年降水最高年份降水量為750mm,年降水最少的年份降水量為300mm,極值相差450mm。6-9月是清徐縣熱量資源充足、降水量集中的季節。雨熱同期 ,有效的配合,對土壤養分向植物的遷移轉化、有機質的合成和分解,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提高水、熱資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了沙金紅杏的產量和品質。

地域範圍

山西省清徐縣地處太原盆地的西北端,處於呂梁山山脈。縣境位於東經112°10'—112°38'之間,北緯37°28'—37°47'之間。北與晉源相鄰,東與晉中毗鄰,南與祁縣接壤,西與古交市相連。清徐沙金紅杏種植區域主要在清徐縣西北部丘陵旱地區,該地區海拔高度為 1150米,年日照時數大於2547.6小時,光照充足,有着獨特的小氣候。清徐沙金紅杏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清徐縣馬峪鄉、東於鎮、清源鎮範圍內的水峪、東石窖、西石窖、麥地掌、程家溝等24個村。沙金紅杏種植面積240公頃,總年產360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外在感官特徵

皮薄、個大、核小,果實側扁圓形,外形標緻,色澤美觀,果面金黃色,陽面粉紅,有紅色斑點,果頂平微凹,梗窪深。果實直徑4.0--5.8CM,平均單果重56.9克,大者可達100克。

內在品質

果肉緻密、味道酸甜,汁中多,有香氣,半離核。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維生素C 4.0—11.2mg/100g,蛋白質0.6--0.9 g/100g,可溶性固形物8.5—11.0 g/100g,β-胡蘿蔔素165—173μg/100g,粗纖維0.9—1.4g/100g,鉀248--265mg/100g,磷8.0—11.5mg/100g,鈣13.0—16.5mg/100g,還含有鐵、維生素B1等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即可生食,也可加工杏脯、杏干、杏罐頭。杏的醫用價值也很高,有祛痰、潤肺、止咳、滑腸等作用,適用於肺虛久咳、乾咳無痰及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及大便燥結等症。

安全要求

產品生產過程執行農辦質(2012)8號文件和NY5011-2001無公害食品規範標準。

標誌

清徐沙金紅杏的銷售和運輸包裝均應標註「清徐沙金紅杏」地理標誌及地理標誌圖案,並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保質期、產品質量、執行標準代號、等級等內容,不符合本標準的產品,其產品名稱不得使用含有「清徐沙金紅杏」(包括連續 或斷開)的名稱。

運輸

運輸工具清潔衛生、無異味。不與有毒有害物品混運。裝卸時輕拿輕放。待運時,應批次分明、堆碼整齊、環境清潔、通風良好。嚴禁烈日曝雨,注意防凍、防熱,縮短待運時間[4]

視頻

太原最新形象宣傳片「來襲」!5分鐘帶你重新認識「錦繡龍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