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鵝座6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天津增廿九)
前往: 導覽搜尋

天鵝座61英語:61 Cygni),又稱貝塞爾星(英語:Bessel's Star)、皮亞齊飛行之星(英語:Piazzi's Flying Star),中國傳統名稱天津增廿九,是一個位於天鵝座的雙星系統,由一對K型橙矮星所組成,彼此互相以659年的周期運轉,形成一個目視雙星系統。因為天鵝座61雙星的視星等分別為5及6等,所以它們對於一個沒有使用光學儀器的觀測者而言是非常不顯眼的恆星。

天鵝座61首先引起天文學家的注意是因為它的自行運動相當快速。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在1838年估算天鵝座61與地球的距離大約為10.4光年,這個數值與實際距離11.4光年已經非常接近,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使用恆星視差來測量估算太陽以外的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1]。在20世紀中,曾有幾個不同的天文學家提出觀測到大質量行星環繞天鵝座61其中1顆恆星的報告,但最近高精確度的徑向速度觀測顯示這些報告都是錯誤的。直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尚未證實這個恆星系統中存在任何行星,過去所有的發現報告現在都被視為是不可信的。

觀測歷史

意大利天文學家朱塞普·皮亞齊[2]在1804年首次觀察到天鵝座61巨大的自行運動,因此他命名為「飛行之星」。然而皮亞齊的觀測結果只有很少人注意到,這是因為他的觀察時間較短,僅僅只有10年。後來弗里德里希·威廉·貝塞爾在1812年發表觀測結果才讓這一顆恆星獲得天文學家廣泛的注意。

瓦西里·雅可夫列維奇·斯特魯維在1830年首次對於天鵝座61是否是一顆雙星提出異議。在經過許多年後,天文學家仍然無法完全確定天鵝座61是否只是一個看似雙星,但其實是兩顆距離非常遙遠的恆星或是真正一個受到重力影響的恆星系統

這個恆星系統的自行運動相當快速,是當時已知的恆星中最大的一個,所以天文學家使用視差來測定天鵝座61與地球之間距離,當時的天文觀測水準首次讓天文學家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測量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因此天鵝座61成為第1顆天文學家可以測量出距離的恆星(不包括太陽在內)。貝塞爾於1838年完成測量,得知天鵝座61的視差為313.6毫角秒,接近目前公認的數值287.18毫角秒(約11.36光年)。

但是僅僅在幾年之後,天文學家發現葛羅姆布里吉1830(Groombridge 1830)的自行運動更大。天鵝座61的自行運動仍然是肉眼可見的恆星中最大的一個(雖然格魯姆布里奇1830的視星等為6.4等,所以可以在非常黑暗的夜空下用肉眼觀測到它)。天鵝座61的自行運動是依巴谷星表列出的恆星系統中第7快的。

到了1911年,天鵝座61的視差數據從貝塞爾當時獲得的0.3136略微修正為0.310,而葉凱士天文台測量到它的徑向速度為62公里/秒,自行運動約79公里/秒,並以100公里/秒的空間速度相對於獵戶座腰帶以西12度的一個點移動。

美國天文學家本傑明·博斯在1911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天鵝座61系統是一個同移恆星團體的成員,這個團體後來擴展到26個潛在成員,可能的成員包括:天鴿座β、山案座π、金牛座14及室女座68。這個同移恆星團體相對於太陽的空間速度是105-114公里/秒。

由於天鵝座61的角度相當分散(公轉速度相對較慢),天文學家最初對於天鵝座61系統內的兩顆恆星是否存在物理關係並不清楚。天文學家測量各自的視差數值分別是0.360"與0.288",顯示它們之間的距離超過2光年。然而1917年精準的視差數據顯示它們之間的差異已經顯著減少。天文學家在1934年確定天鵝座61是一個雙星系統,並公開相關的軌道根數數據。

一名使用7×50雙筒望遠鏡的觀測者可以在兩個雙筒望遠鏡的範圍內找到位於天鵝座61東南方的天津四。天鵝座61兩顆恆星的分開角度稍微比土星角直徑(16-20")還大。因此在理想的觀測條件下,觀測者可以用6毫米光圈的望遠鏡將天鵝座61解析成兩顆恆星,這對於普通雙筒望遠鏡來說只是一個基本的功能。

視頻

天鵝座61 相關視頻

臨近太陽系天體之天鵝座61,看起來真的在動,宇宙沙盤2
天鵝座NML有多大?星球大對比!誰才是太陽系大佬?人類太渺小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