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USS Hornet CV-1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四號艦。她是美軍第八艘以大黃蜂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海軍的一艘單桅縱帆船。
大黃蜂號於1942年開始建造,艦名原為奇沙治(Kearsarge)。同年10月,美軍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損失了大黃蜂號[1],美軍在稍後將建造中的CV-12更名為大黃蜂號,以作紀念。1943年大黃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更避過了日軍所有攻擊。戰後大黃蜂號退役封存,在朝鮮戰爭時期進行SCB-27A改建,又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2),於1953年在大西洋艦隊重新服役。翌年大黃蜂號返回太平洋艦隊,又在稍後進行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1958年大黃蜂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12,繼續留在太平洋執勤。稍後大黃蜂號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先後擔任阿波羅3號、阿波羅11號及阿波羅12號的救援船;並在越戰期間到越南外海執勤,但未有參與陸上攻擊。
大黃蜂號在1970年退役,並在1989年除籍。雖然大黃蜂號在1991年獲評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但海軍仍在1993年將大黃蜂號出售,並在1995年將之拖到拆船廠拆解。在民間組織努力下,海軍在同年中止出售合約,於1998年正式將大黃蜂號交予民間組織,用作博物館艦。同年大黃蜂號博物館在阿拉米達正式開放。
建造與早年服役
大黃蜂號在1942年8月3日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始建造,其時艦名仍為奇沙治,舷號為CV-12。同年10月27日,大黃蜂號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被日軍擊沉。為紀念戰損,美軍在1944年1月21日將CV-12更名為大黃蜂號;而奇沙治最終則用以命名CV-33。1943年8月30日,大黃蜂號下水,並在11月29日服役[2]。12月19日,大黃蜂號搭載第15航空團,到切薩皮克灣試航訓練,然後返回諾福克海軍基地作最後檢修。
1944年2月14日,大黃蜂號離開諾福克,途經巴拿馬運河,在27日抵達聖地亞哥,並搭載額外飛機。29日大黃蜂號離開聖地亞哥,在3月4日抵達珍珠港。由於第15航空團未能通過考核,故海軍命第二航空團取以代之,到大黃蜂號服役。第15航空團在完成訓練後,最終在4月加入埃塞克斯號,並在稍後立下顯赫戰績。
3月6日至14日,大黃蜂號到珍珠港近海訓練,然後在15日加入第58特遣艦隊的第三分隊,並擔任旗艦,分隊由約瑟·克拉克(Joseph J. Clark)少將指揮。20日大黃蜂號抵達馬朱羅,並預備作戰。
視頻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二戰傳奇航母"大黃蜂"號殘骸被找到,看看他曾經有哪些戰績? ,搜狐,2019-02-17
- ↑ 在前輩的光環下:美國海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參觀圖記(上) ,搜狐,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