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過口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過口鄉地處楚雄市西南方,轄區面積342.29平方千米。轄西康郎、大益雞、力白所、磨刀箐、野豬塘、杞岔拉、蠶豆田、碧雞、依齊么九個村民委員會196個自然村,206村民小組,距彝州首府鹿城123公里。[1]

全鄉有常住人口15358人(2017年),居住着漢、彝、白等5民族。最高海拔2761米,最低海拔960米,鄉人民政府駐地磨刀箐,海拔2200米,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04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6300萬元;煙葉收購總值667.6萬元;糧食總產量554萬公斤;地方財政收入34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4元。

中文名稱:大過口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楚雄市

政府駐地:磨刀箐村委會

電話區號:0878

郵政區碼:675019

地理位置:楚雄市西南部

面 積:342.29平方千米

人 口:15358人(2017年)

方 言:楚雄方言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車牌代碼:雲E

簡介

大過口鄉位於楚雄市西南部,距楚雄市首府鹿城123千米。全鄉轄西康郎、大益雞、力白所、磨刀箐、野豬塘、杞岔拉、蠶豆田、碧雞、依齊麼9個村民委員會,206個村民小組。

國土面積342.29平方千米,海拔1100米~2671米,總耕地面積16366畝,其中:旱地12021畝,水田4345畝。

人口情況

總戶數4628戶,常住人口15358人(2017年)。

水利

通自來水的村委會9個,通自來水的村民小組193個,受益農村居民戶數3575戶,受益農村人口數14976人,水利化程度達93.03%,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完善。

電力

全鄉通電的村委會9個,通電的村民小組206個,受益農戶3741戶,受益農村居民人口數15569人,全鄉通電率達99.9%,農村用電量340萬千瓦時,比去年320萬千瓦時增加20萬千瓦時,增長率為6.2%。

公路

鄉轄區內南大公路、多西公路主幹線實現了油路化,通公路的村委會9個,通車村民小組206個,通車率達100%,通車裡程達750公里。

人口民族

全鄉有農戶3978戶,常住人口15358人(2017年)。

全年出生人口203人,死亡11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6‰;戶口遷入109人,戶口遷出115人。

人文地理

曾被稱為楚雄市山區「八哨之咽喉」的大過口鄉,位於楚雄市西南部哀牢山之麓,東與楚雄市東華鎮和大地基鄉隔河相望,南與新村鎮相連,西與中山鎮、三街鎮接壤,北與南華縣徐營鎮、雨露鄉毗鄰。

境內山峰林立,西北邊的西康郎山,中部老君殿山,東南部白竹山連成一體,雄踞彝鄉,被人稱為「小雞足山」的九台山,依偎在三大主峰的環抱中,海拔2361.8米的山顛,山川秀麗,景色迷人,留有明嘉靖年間高僧學蘊建造的大方廣寺、學蘊和尚靈塔及碑刻、大殿匾額,寺宇宏偉、風格典雅、古剎壯觀,蒼天古柏、千年茶花共同見證着彝鄉經濟發展。

洶湧澎湃的馬龍河顯盡彝山漢子的粗獷豪放,碧波蕩漾、蜿蜒東流的碧雞河展盡彝家妹子的溫柔多情,自西向東的自雄河,帶着彝山的問候緩緩而去。

縱橫的河流,交錯的溪澗,形成了河谷山地立體氣候,適應各種植物生長,森林覆蓋率達78.3%,從低谷到山地、山峰次第分布灌木、喬木、針葉林等,有樹種雲南松、華山松、杉松、東瓜木、栗木、杜鵑、山茶花、馬櫻花等。340.4平方公里的土地,哺育了彝鄉16205人,其中彝族人口14367人,占總數的88.66%,日常使用彝語人口達98%。

經濟狀況

大過口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04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6300萬元;煙葉收購總值667.6萬元;糧食總產量554萬公斤;地方財政收入34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4元。

大過口鄉農村經濟以種植業、養殖業和林業為主,2007年共有核桃面積35446.9畝,實現核桃總產28.5萬公斤,產值560萬元;出欄生豬7885頭;出欄大牲畜266頭,出欄山羊1602隻;出欄家禽28208羽;肉類產量達79.2萬公斤,畜牧業實現產值485萬元;魔芋種植面積達2255畝,總產量5600噸,總產值達667.4萬元;實現煙葉收購總值667.6萬元,糧食總產量554萬公斤。

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04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630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4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824元,農民人均有糧353公斤;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不斷優化,農村經濟穩步增長。

金融機構201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708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76.9%,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6487萬元,比上年末增長46.2%。

基礎建設

大過口鄉全鄉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2萬元,進行以農村能源、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末,全鄉共擁有小水池12593個,小水窖2835口;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40萬畝,完成了4000畝封山育林任務,義務植樹6.5萬株,鞏固退耕還林2851.2畝,兌現退耕還林補貼款74.12萬元;建設優質核桃基地820畝,全鄉森林覆蓋率達 79%;完成49口沼氣池建設任務和29口節能灶的推廣工作。

人口衛生

全鄉總戶數3735戶,常住人口15358人(2017年),彝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9個村民委員會。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1‰,控制在8‰的範圍內。2007年,全鄉基礎免疫接種率達100%,強化免疫接種率達100%,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第四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共有3240戶14308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累計集資43.9元,第四輪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 %。全年共減免群眾醫療費21.6萬元。

教育狀況

大過口鄉有中學1所,教師60人,中學生1097人,村級完小6所,教師62人,學生1215人,小學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中學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7%,中考高中上線率為4%,升學率在全市15所鄉(鎮)中學中排名第7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