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中文名: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地理位置: 重慶市大足區北山路北山石刻景區

開放時間: 08:30~18:00

門票價格: 135元

著名景點: 千手觀音

建造時間: 南宋年間

主要題材: 佛教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重慶市大足區

建議遊玩時長: 3-6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是位於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大足區境內,以千手觀音為主體景觀的大足石刻精品景區,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規模宏大、藝術精湛、內容豐富,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1]

簡介

觀音在佛教的各宗派中都賦有一定職能,而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也不盡相同,因此,能救眾生一切苦難的全能菩薩──千手觀音便應運而生。

一般說來,觀音造像只要有十隻手,便可稱「千手觀音」。常見的千手觀音多數是造三十二隻手或四十八隻手,以示觀音的三十二變相和四十八大願,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來表現,以達到「千」的涵義。千手觀音每隻手上,還分別持有各種各樣的器物,如日、月、寶劍、如意珠、寶瓶、蓮花、寶鏡等。

千手觀音手中所執的各種法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勞動工具,以及戰爭武器,在歷史文物考古上有着重要作用。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於2011年4月正式動工。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數十個科研單位和數百名專家的精心「呵護」下,目前保護工程基本完工。這龕被譽為「世界石刻藝術之瑰寶」的造像,於2015年的中國文化遺產日---6月13日正式與遊客見面。

歷史

在川渝兩地石窟造像中,保存較好的「千手觀音」像數量不少。富順的羅漢洞、資中的重龍山、安岳的臥佛溝與千佛寨、夾江的千佛岩,以及重慶大足聖水岩、寶頂山、北山等處的石雕千手觀音像,都是較為出色的作品。其中以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在此處)和北山最為著名,以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最為耀眼。

大足聖水岩千手觀音像

大足石刻最早的千手觀音,要數大足聖水岩的千手觀音像,該像有40隻浮雕手,100多隻陰刻手。這種造像在敦煌以及巴蜀地區的石窟寺藝術中,保存甚多,來到大足之後,隨着大足石刻的歷史而逐漸演變、豐富,以至於鼎盛。

大足北山石刻手觀音像

大足聖水岩千手觀音的造像技法在大足北山石刻中也有出現,北山石刻有觀音造像陳列館之美譽,其中千手觀音造像也較多,最早的作品是第9號千手觀音像。此外,在北山石刻長廊里,還有五代、宋初的一些千手觀音造像,如編號第218、235、243、273等龕中,皆是傳統簡易的千手觀音造像,不過這些千手觀音的部屬減少了,規模也隨之縮小了,如五代時期的第273號龕千手觀音,只有兩位侍者和飛天。

北山石刻9號窟這尊千手觀音,身着天衣,雙足踏蓮,善跏趺坐於素麵方形金剛座上。肩上兩手於冠頂合托一化佛,胸前兩手合十,稍下兩手置腹下,再下兩手置膝施禪定印,其餘各手(多殘)分執 瓶、鈴、輪、鏡、弓、杵、盾等法囂。頭戴花冠,頂出二道毫光,縈繞龕頂二飛天。身後有圓形頭光及桃形身光,外飾陰刻火焰紋,內刻手臂多隻,以示千手。

龕左右兩壁對應刻十方諸佛、文殊、普賢等像。座下右側跪一瘦骨嶙峋作求物狀之長者,左側跪一雙手捧缽作乞狀之餓鬼,表示觀音碰到他們都會施捨。

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像

大足寶頂山大佛灣南岩第8號龕一尊實有830隻手的摩崖千手觀音造像,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人們稱她是人間一絕!

寶頂山「千手觀音」雕鑿於南宋中後期,該造像在88平方米崖面上刻有830(2009年以前一直盛傳的數字是1007)只手、眼,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狀如孔雀開屏,金碧輝煌。建成800多年來,「千手觀音」造像因受風化等多種「病害」侵蝕,曾多次修復。最近一次大面積貼金是在清代光緒15年,距今已100多年。

中國古代藝術家打造的這尊擁有830隻手、眼,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被譽為「天下奇觀」。造像採用縱橫交錯,上下重疊,反側相承,深涉錯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這830隻手。造像龕高7.7米,寬12.5米。

演變

千手觀音最初的藝術形式是依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變相》,即《千手眼大悲變相》製作的。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多種多樣,眾生的需求和願望不盡相同,因此,就應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說,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聽千光王靜住如來講《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時,為利益一切眾生,"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千手千眼足","發誓願已,應時身千手乾眼悉皆具足",變現出如意寶珠、日精摩尼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在佛教看來,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好處。

其經和像雖在唐初就由印度傳法僧攜入中土,但歷經多種曲折和艱辛,才於一百年後在華夏土壤紮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廟壁畫及石窟寺中此類題材仍然較少。目前見於畫史記載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畫家左全於唐寶曆年間(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學院文殊閣繪製的,惜已蕩然無存。有專家認為,在尚未發現更早的圖像資料以前,敦煌盛唐時期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經變》,可以認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千手經變》圖像。

解析

千手觀音有多少只手?

對寶頂山千手觀音有多少只手,歷代能工巧匠曾有不同的統計方法,一直到2009年,還據傳有1007隻手。專家解釋,清代一名和尚工匠負責為大足石刻千手觀音貼金箔,他為了數清千手觀音的手,每貼完一隻手的金箔就朝桶里扔一支竹籤。完工後,清點竹籤,發現有1007隻。

2009年,來自全國的文物專家使用投影儀,實地拍照測繪,將千手觀音的全部影像輸入電腦,一隻一隻編號,數出829隻手。

「在這次修復工作中,我們應用考古學方法,把千手觀音平面分成88個探方,反覆梳理每一塊,最後數出830隻佛手。這個千古之謎最終定格。」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詹長法主任介紹,被忽略的佛手其實是半截手臂,位於上方,隱藏在眾多佛手和法器中間,如果不用微分法,很難發現。

詹長法透露,目前,在「國家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頂部左右兩方,專門劃出了兩塊「試驗田」,嘗試用傳統大漆工藝修復。

千手觀音的傳說

在千手觀音的每一隻手中還有一隻眼,她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自在菩薩」。「觀世音」即:普觀世界救苦救難之聲音。唐朝時,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人們在經典翻譯和日常稱呼中,常去「世」簡稱「觀音」沿用至今。關於千手觀音的由來,據佛經說:觀音發願要造福於一切眾生,於是長出千手千眼。而在民間卻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說她是妙莊王的三公主,因獻一手一眼為父王合藥治病,佛感其孝行,賞還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徵其法力無邊,能拯救眾生;千眼象徵其智慧無窮,能明察秋毫。民間有「上朝峨嵋,下朝寶頂」之說,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三個生日期間,會有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拜在她的足下。寶頂山有一個別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為歷來香火旺盛,有「香焚寶鼎」之說而得來的。

很多遊客聽到這個故事之後都愛問:菩薩究竟是男還是女?菩薩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的,但隨着人們對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對天真、純潔、慈善、一塵不染的追求,要讓菩薩不脫離現實,除了要給其充分的親切感以外,還要給予其本身教義中所具備的素質,並且還需要從形象上加以體現。兒童比成年人天真純潔,婦女比男人溫柔慈善。因此菩薩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千手觀音的藝術特色

在千手觀音的兩邊還有四尊小的造像,右邊為婆藪仙,左邊為吉祥天女。頭戴豬首者為金剛亥母,頭戴象首者為毗那夜迦,他們原為婆羅門教中的一對凶神夫妻,被千手觀音所降服。這裡完全演變成了女像。另外,在千手觀音兩邊的角落還分別刻有一窮人和一餓鬼,表示陰陽兩界都能得到千手觀音的拯救。

千手觀音造像在中國佛教造像中比較普遍,但象這樣名副其實,立體的石刻千手觀音卻世所罕見。「畫人難畫手」,要畫出一百隻不同形狀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況在堅硬的岩壁上打刻一千多隻,而且手的姿勢無一雷同,沒有一隻手在當時被打壞,這真可謂是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

目前,文物專家們正在對此次發現的石磚題記及其它文物進一步開展考據工作

參考來源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參考資料

  1.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真有1000隻手?認真你就錯了,360doc個人圖書館 , 2017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