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瓶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瓶螺 |
福壽螺(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是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貝殼外觀與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狀的螺殼,顏色隨環境及螺齡不同而異,有光澤和若干條細縱紋,爬行時頭部和腹足伸出。頭部有2對觸角,前觸角短,後觸角長,後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隻眼睛。螺體左邊有1條粗大的肺吸管。成貝殼厚,殼高7厘米,幼貝殼薄,貝殼的縫合線處下陷呈淺溝,殼臍深而寬。
福壽螺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餌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棲息於池邊淺水區。食性廣,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螺類,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也愛吃水中的動物腐肉。原產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等。 廣泛分布於北美、亞洲、非洲等十多個國家,已成為世界性的外來入侵生物。
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將福壽螺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大瓶螺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綱; 腹足綱
亞綱; 前鰓亞綱
目; 中腹足目
科; 瓶螺科
屬; 瓶螺屬
種; 福壽螺
亞種; 無
命名者及年代; Lamarck,1822
保護級別; (IUCN)2010年 ver 3.1--無危(LC)
中文名稱; 福壽螺
外文名稱; Channeled Applesnail
形態特徵
福壽螺個體大,每隻100~150g,最大個體可達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稱。殼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體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飼料。整個身體由頭部、足部、內臟囊、外套膜和貝殼5個部分構成。頭部腹面為肉塊狀的足,足面寬而厚實,能在池壁和植物莖葉上爬行。貝殼短而圓,大且薄,殼右旋,有4~5個螺層,多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有一個薄膜狀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氣後能使螺體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擾就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沉。
福壽螺與田螺相似,但形狀、顏色、大小有區別。福壽螺的外殼顏色比一般田螺淺,呈黃褐色,田螺則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長而尖,福壽螺椎尾則平而短促;田螺的螺蓋形狀比較圓,福壽螺螺蓋則偏扁。
福壽螺具一螺旋狀的螺殼,顏色隨環境及螺齡不同而異,有光澤和若干條細縱紋,爬行時頭部和腹足伸出。頭部具觸角2對,前觸角短,後觸角長,後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隻眼睛。螺體左邊具1條粗大的肺吸管。成貝殼厚,殼高7cm,幼貝殼薄,貝殼的縫合線處下陷呈淺溝,殼臍深而寬。貝雌雄同體,異體交配。
卵圓形,直徑2mm,初產卵粉紅色至鮮紅色,卵的表面有一層不明顯的白色粉狀物,在5~6月的氣溫條件下,5天後變為灰白色至褐色,這時卵內已孵化成幼螺。卵塊橢圓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齊,卵層不易脫落,鮮紅色,小卵塊僅數十粒,大的可達千粒以上。卵於夜間產在水面以上乾燥物體或植株的表面,如莖稈、溝壁、牆壁、田埂、雜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發育3~4個月後性成熟,除產卵或遇有不良環境條件時遷移外,一生均棲於淡水中,遇乾旱則緊閉殼蓋,靜止不動,長達3~4個月或更長。
生活習性
福壽螺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餌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棲息於池邊淺水區,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莖葉上,或浮於水面,能離開水體短暫生活。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超過35℃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生存最高臨界水溫為45℃,最低臨界水溫為5℃。福壽螺食性廣,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螺類,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也愛吃水中的動物腐肉。當沒有更多食物時會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質(身體倒過來用足運動沾物取食)。
雖然是水生種類,但可以在乾旱季節埋藏在濕潤的泥中度過6~8個月。一旦爆發洪水或被灌溉時,它們又能再次活躍起來。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厘米長或更長一些。
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玉米、麩皮等精飼料,幼螺以細萍、腐殖質、精飼料為主。飢餓狀態下,成螺也會殘食幼螺和螺卵。喜食農作物,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