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壽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壽螺

中文名:福壽螺

拉丁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別稱:大瓶螺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亞綱:前鰓亞綱

:中腹足目

瓶螺科

福壽螺屬

:福壽螺

亞種:無

英文名:Channeled Applesnail

福壽螺瓶螺科瓶螺屬軟體動物,外觀與田螺極其相似,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1981年引入中國,目前已被列入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

其肉質可食用,但口感不佳,並不為人們喜愛。另外,它還是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均有養殖。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後即可被感染,可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因此,我國嚴禁食用福壽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福壽螺

拉丁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別稱:大瓶螺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亞綱:前鰓亞綱

:中腹足目

:瓶螺科

:福壽螺屬

:福壽螺

亞種:無

英文名:Channeled Applesnail

命名者及年代:Lamarck,1822

保護級別:(IUCN)2010年 ver 3.1--無危(LC)


形態特徵

福壽螺個體大,每隻100~150g,最大個體可達250g以上。有巨型田螺之稱。殼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體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飼料。整個身體由頭部、足部、內臟囊、外套膜和貝殼5個部分構成。頭部腹面為肉塊狀的足,足面寬而厚實,能在池壁和植物莖葉上爬行。貝殼短而圓,大且薄,殼右旋,有4~5個螺層,多呈黃褐色或深褐色。有一個薄膜狀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氣後能使螺體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擾就會排出氣體迅速下沉。

福壽螺與田螺相似,但形狀、顏色、大小有區別。福壽螺的外殼顏色比一般田螺淺,呈黃褐色,田螺則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長而尖,福壽螺椎尾則平而短促;田螺的螺蓋形狀比較圓,福壽螺螺蓋則偏扁。

福壽螺具一螺旋狀的螺殼,顏色隨環境及螺齡不同而異,有光澤和若干條細縱紋,爬行時頭部和腹足伸出。頭部具觸角2對,前觸角短,後觸角長,後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隻眼睛。螺體左邊具1條粗大的肺吸管。成貝殼厚,殼高7cm,幼貝殼薄,貝殼的縫合線處下陷呈淺溝,殼臍深而寬。貝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卵圓形,直徑2mm,初產卵粉紅色至鮮紅色,卵的表面有一層不明顯的白色粉狀物,在5~6月的氣溫條件下,5天後變為灰白色至褐色,這時卵內已孵化成幼螺。卵塊橢圓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齊,卵層不易脫落,鮮紅色,小卵塊僅數十粒,大的可達千粒以上。卵於夜間產在水面以上乾燥物體或植株的表面,如莖稈、溝壁、牆壁、田埂、雜草等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吞食浮游生物等。幼螺發育3~4個月後性成熟,除產卵或遇有不良環境條件時遷移外,一生均棲於淡水中,遇乾旱則緊閉殼蓋,靜止不動,長達3~4個月或更長。[1]

生活習性

福壽螺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餌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棲息於池邊淺水區,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莖葉上,或浮於水面,能離開水體短暫生活。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超過35℃生長速度明顯下降,生存最高臨界水溫為45℃,最低臨界水溫為5℃。福壽螺食性廣,是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螺類,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也愛吃水中的動物腐肉。當沒有更多食物時會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質(身體倒過來用足運動沾物取食)。

雖然是水生種類,但可以在乾旱季節埋藏在濕潤的泥中度過6~8個月。一旦爆發洪水或被灌溉時,它們又能再次活躍起來。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厘米長或更長一些。

人工飼養條件下,喜食玉米、麩皮等精飼料,幼螺以細萍、腐殖質、精飼料為主。飢餓狀態下,成螺也會殘食幼螺和螺卵。喜食農作物,嚴重影響農作物產量。

物種入侵

福壽螺又名大瓶螺,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作為食用螺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繁殖迅速,成為危害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最容易辨認的特徵是雌螺可以在水線以上的固體物表面產下「粉紅色的卵塊」。

福壽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農作植物,可造成嚴重減產,是名副其實的水稻殺手。另外福壽螺的螺殼鋒利,容易劃傷農民的手腳,大量糞便能污染水體。因每隻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繁殖量驚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種滅絕,極易破壞當地的濕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

生殖習性

福壽螺為雌雄異體、體內受精、體外發育的卵生動物,良好飼養條件下,3~4月齡可達性成熟。每年3~11月為福壽螺的繁殖季節,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適宜水溫為18℃~30℃。交配通常在水中白天進行,時間長達3~5小時,一次受精可多次產卵,交配後3~5天開始產卵,夜間雌螺爬到離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樁、水生植物的莖葉上產卵。卵圓形,粉紅色,卵徑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連成塊狀,每次產卵一塊,200~1000粒,產卵歷時20~80分鐘。產卵結束後,雌螺腹足收回,掉入水中,間隔3~5天後,進行第二次產卵,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3~5萬粒,受精卵在空氣中孵化需10~15天,發育成仔螺後破膜而出,掉入水中。

生3代,一代幼螺生長93天開始產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歷期102天,日均溫27.1℃,相對濕度88%,二代螺生長63天產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歷期74天,日均溫29.5℃,相對濕度87%。三代螺生長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為幼螺,日平均溫度18.2℃,相對濕度78%,各代螺重疊發生。螺齡為20一80天,每隻螺經10天,一代增重0.9g,二代2.398,三代0.188。一代每隻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隻,孵化率為70.1%,二代每隻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隻,孵化率59.4%,1隻雌螺經1年兩代共繁殖幼螺32.5萬餘只,繁殖力極強。[2]

相關事件

事件起因

2006年6月,北京市友誼醫院熱帶病門診接診了一位病人。該病人因為在北京蜀國演義酒樓食用由福壽螺加工製作的「香香嘴螺肉」(涼拌螺肉),而患上廣州管圓線蟲病。隨即,北京出現多例因食用福壽螺而患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病人。而調查發現,正是因蜀國演義酒樓在加工福壽螺時,未徹底加熱導致螺肉中廣州管圓線蟲未被殺死,引起北京爆發廣州管圓線蟲病。[3]

事件經過

2006年6月24日,北京市友誼醫院熱帶病門診接診一位病人,臨場診斷為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腦膜炎。據悉,這位病人於5月22日在北京蜀國演義酒樓食用過「涼拌螺肉,隨後出現雙側肋部及頸部皮膚感覺異常、有刺痛感等症狀。同一天進餐的兩個同事也出現了相同症狀。

2006年6月25日,北京友誼醫院臨床醫生到西城區北京蜀國演義酒樓和該酒樓朝陽區勁松分店緊急調查,發現該酒樓銷售的「涼拌螺肉」為「福壽螺」,並檢測出在14隻螺中有2隻有廣州管圓線蟲幼蟲。

危害特性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

福壽螺作為高蛋白質食物最先被引入台灣;1981年引入廣東,1984年前後,已在該省作為特種經濟作物廣為養殖,後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養殖。但由於養殖過度,口味不佳,市場並不好,而被大量遺棄或逃逸,並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濕地。福壽螺食量極大,並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還能刮食藻類,其排泄物能污染水體。其對水稻生產造成的損失顯然大大超過其作為美食的價值。除威脅入侵地的水生貝類、水生植物和破壞食物鏈構成外,福壽螺也是卷棘口吸蟲、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

寄主: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實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危害特點: 孵化後稍長即開始齧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福壽螺是新的有害生物。水稻插秧後至曬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櫱及有效分櫱,致有效穗減少而造成減產。今年6月份四川爆發福壽螺殃及稻田事件,農民朋友下農藥、人工捉、鴨子吃……一場人螺大戰正在四川省新津縣白鶴村上演。半個月前,村民們剛栽下的秧苗被田裡的福壽螺吃光。福壽螺原產於南美洲,因其咬食水稻等農作植物,極易破壞當地的濕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

食用危害

1981年引入中國。因其肉質不好,被市場拋棄。只能作為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均有養殖。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而管圓線蟲病是由於鼠類的心、肺部寄生線蟲寄生在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可發生腦膜腦炎。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後即可被感染,可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強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因此我國嚴禁食用福壽螺,非法售賣福壽螺的餐廳會被依法處置。

防治方法

控制方法:重點抓好越冬成螺河第一代成螺產卵盛期前的防治,壓低第二代的發生量,並及時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壞其越冬場所,減少冬後殘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養鴨食螺為主,輔之藥物防治。

  • (1)撒施,施藥後保持3—4cm水層3—5天。
  • (2)施用2%三苯醋錫粒劑(TPTA)每公頃每次施用15—22.5kg,於栽植前7天施用,田水保持3cm深約1周。水溫高於20℃,可用15kg;低於20℃,可提高用量,但不得超過22.5kg。也可用80%聚乙醛可濕性粉劑(Metaldehyde),每公頃每次1.2kg,於栽植前1—3天,加水稀釋,一次施用,田水保持1—3cm深約7天,氣溫要求高於20℃時施用。
  • (3)每畝(667平方米)施用8%滅蝸靈顆粒劑1.5—2kg,碾碎後拌細土或餅屑5—7.5kg,於溫暖、土表乾燥的傍晚撒於受害植株根部,2—3天後,接觸過藥劑的福壽螺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防治適期,以產卵前為宜。
  • (4)茶粕含有破壞福壽螺表面黏膜結構的活性物質,每畝用茶粕(或桐籽麩)粉10~15公斤拌干細土10~15公斤均勻撒施;也可每畝用6%密達顆粒劑0.5公斤拌干細土15公斤均勻撒施。施藥後田中保持有5厘米左右的水層,時間約為7天,殺螺效果最佳。 試驗表明,用茶粕2—15kg/667㎡防治水田福壽螺,藥後三天死亡率達98.1%以上,從室內試驗看,茶粕施用後2-3小時福壽螺活動遲緩,即表現中毒症狀。茶粕防治福壽螺防效高,適合於防治水田福壽螺,可在大田生產中廣泛使用。建議使用時,用茶粕2—4kg/667㎡拌細沙土15kg,在福壽螺盛發期施用,施藥後要求田間保持有水7天左右。[4]

養殖方法

注意

我國嚴禁食用福壽螺,養殖福壽螺只可作一些水生動物的飼料。

養殖場所

福壽螺對養殖環境條件要求不高,只要水源充足,水質不受污染,一般池塘、水坑、河溝、蓮田等均可放養。但要求水源充足、水交換方便、水中溶氧充足。

  • 1,池塘。一般養魚池塘都可養螺,但塘埂要高出水面50厘米,或四周用竹籬、網片等圍欄。進出水口要設置欄網。池塘面積一般為 1000~1334平方米。
  • 2.零星水面。荒廢淺塘、淺水坑、溝渠、低洼地等零星水面,只要稍加改造,水深保持40~50厘米即可。
  • 3,水泥池。池高60厘米左右,池寬1、5~2米,長形,池塘垂直光滑,池兩端設進排水口,並安裝防逃設施。新建水泥池應浸後清法使用。

幼螺放養

  • 1.放養前準備。一是幼螺放養前要排乾池水,徹底清除野雜魚;二是不能與鯉魚、青魚、羅非魚等混養;三是池水溫要與孵化池水溫基本一致;四是池內栽些和放些水藻、水葫蘆、水花生、樹枝等,供螺食用、附着、產卵、乘涼等,面積為池面積的25%。[1] 
  • 2、放養量。選擇個體均勻、色澤光潔、無破損的個體。每平方米放養只重5克左右的幼螺60~100個。經3~4個月養殖,一般個體重可達60克。

飼養管理

  • 1.飼料投餵。幼螺以浮萍、嫩菜葉、瓜皮、麩皮等為主,每天投料3~4次,以後還應增投一些精料。青、精科比為5:1,成螺每天投餵2次,投餵量為螺重的10%。
  • 2.水質調節,要保證水中溶氧充足,一般每9天換水一次,高溫季節每4天換水-次,微流水養殖更好。
  • 3.防逃防害。除建好防逃設施外,可在池周圍撤石灰等鹼性物質防逃。要採取多種方法滅鼠,同時防止家禽的侵害。
  • 4.收穫。福壽螺一般16℃停止生長,這時可乾池捕撈上市。同時,挑選個體大、色澤光潔、無破損的作為種螺。 
  • 5.種螺越冬管理。福壽螺8℃休眠,6℃以下就會死亡。室外越冬可選用避風向陽的小池塘或小水泥池,池深1.2米,池底有15厘米左右淤泥,水深保持50~60厘米,水面上搭設塑料膜保溫,兩邊留門,定期通風增氧。還可利用溫泉水、井水建池越冬。室內可用電熱棒加溫。水溫一定要保持10~12℃,並適時換水和適量投餵。

參考消息

相關視頻

過去農村常有的福壽螺,現在怎麼幾乎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