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藥學與化學學院(簡稱藥化學院)由成立於1995年的藥學院和原生命科學學院的化學學科合併組成。學院共有7個教研室、1個實驗教學中心及40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003年,學校依託藥學等學科成立藥物研究所,主要職責是科學研究管理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另外,學院是經國家和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執業藥師培訓中心。

學院堅持教學、科研發展並重,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學科專業建設取得突出成績,藥學學科被雲南省學位委員會列為新增博士點立項建設學科。

師資隊伍

藥學與化學學院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素質高、綜合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教師隊伍。現有編制內教師9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等高級職稱教師54人,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三。另外還聘請了18位全國知名的藥學專家為我為我院的客座教授。教師隊伍中包括雲南省百名海外引進人才1人,教育部藥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優秀教師各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2人,雲南省優秀教師2人,雲南省教學名師2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2人。

學院2013年實行了課程群組制度,建立了13個課程群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與教師教育、製藥工程基礎、生藥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事管理、藥理學、臨床藥學和其他課程群)。並以已經實行了數年的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和本科教學課程群為紐帶,吸引學院編制外的專業人員加入教師隊伍。已有校外合作單位的研究生導師33人,校外實踐教學單位加入各課程群教學團隊的技術人員11人。進一步優化了教師隊伍結構,有利於建設適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的雙師型教學團隊[2]

學科專業建設

藥化學院是大理大學學科建設先進單位。擁有「藥用特種昆蟲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雲南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雲南省高校滇西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藥物化學、藥理學和藥學一級學科是雲南省重點學科,生藥學和藥劑學是校級重點學科;同時,藥物研究所也是大理藥業集團的藥物研究機構。

近年來,藥學學科在昆蟲生物醫藥和滇西藥用植物等研究領域取得顯著成績。承擔重大重點科研課題80多項,包括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餘項,國際合作課題3項,省部級重點重大項目20餘項,重大重點橫向開發課題10餘項。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研製新藥多個,其中康復新、心脈隆、肝龍等三個新藥已實現產業化,美蠊精膠囊正在轉化之中。主持制定中藥材標準3個並載入雲南省中藥材標準。獲國家發明專利54項,主編或參編專著14部。共發表科研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00多篇。

教學條件

學院有良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有1.8萬平方米的藥學實驗大樓。設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與藥物化學、分析化學與藥物分析、生藥學、藥理學和藥劑學等教研室,並實行課程群制度。藥學教學團隊為雲南省教育廳優秀教學團隊、雲南省科技廳創新團隊;《藥理學》是雲南省精品課程。學院建有省級藥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校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心下設化學綜合、分析、有機藥化、藥理和藥物製劑等5個功能實驗室。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種類齊全,總資產2800多萬元,並擁有GMP車間、P2實驗室等一流設施。

藥學與生物醫藥產業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曾受到來校視察的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充分肯定。美國國家地理電視頻道、英國BBC、韓國BCK、中央一台、七台、十台等電視台均採訪報道過本學院的相關情況。

研究生教育

藥學是我校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從2004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有研究生指導教師61人(含聯合培養單位導師32人),其中3位教師還分別擔任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兼職博士生導師。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可招收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生藥學、微生物及生化藥學等6個二級學科方向研究生(學術學位)。2015年開始,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批准,藥學成為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含臨床藥學、藥品檢驗與質量控制、製藥工程技術三個培養方向),使我院研究生教育類型結構得到優化,有利於促進研究生教育的進一步發展。2015年在校研究生170餘名。

本科生教育

本科專業有化學、藥學、藥物製劑和臨床藥學等4個專業, 2015年在校本科生810餘名。學院的辦學宗旨是「教學為本、質量為本、本科為本」,力求辦出特色,為社會不斷輸送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藥學與化學學院畢業生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牢固、基本技能過硬,敬業精神強、工作踏實,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歡迎,畢業生遍布全國各醫藥化學化工行業和教育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