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浦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浦鎮位于衡東縣的西南部,湘江東側,西南距衡陽市中心城區20公里,距高鐵衡陽東站15公里,距衡陽火車站18公里,東北距衡東縣城20公里。四周與珠暉區衡南縣衡山縣交界,城區面6.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人,為衡陽市東北部區域性中心城鎮。[1]

城鎮簡介

衡陽市衡東縣大浦鎮為衡陽工業重心、湖南省工業中心和衡陽西南雲大都市區次中心城區,素有衡東縣「南大門」之稱。全鎮轄3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52個村民小組,39個黨支部,人口44956人(2017年),城鎮人口1.8萬人,黨員1378人。鎮域面積115.05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山地面積35000畝,耕地面積35800畝。

大浦鎮位于衡陽市衡東縣的西南部,湘江東側,距衡陽市中心城區9公里,距高鐵衡陽東站10公里,距衡陽火車站18公里,距衡東縣城23公里。四鄰與珠暉區、衡南縣、衡山縣交界,城區面達6.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人,為衡陽市區域性中心城鎮。

大浦鎮位于衡東縣西南部,湘江東側,東連衡東石灘,南臨衡南縣咸塘鎮,北靠霞流鎮大源渡,西依湘江。距衡陽市21公里,衡東縣城23公里,素有衡東縣「南大門」之稱。全鎮轄3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52個村民小組,39個黨支部,人口44956人(2017年),城鎮人口1.8萬人,黨員1378人。鎮域面積12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35000畝,耕地面積35800畝。

近幾年來,大浦鎮黨委、政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主題是發展,主攻是工業,主體是民營,主導是服務」的工作思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以富民強鎮為目標,以「三轉一推」(轉變思想、轉變作風、轉變職能,推進新農村建設)為主題,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求真務實,開拓創新。2009年末實現地區總產值23.74億元,完成國地兩稅984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249元。連續6年綜合考評名列全縣第一名,2008年被授予省級文明鄉鎮,全省「五個好」鄉鎮黨委班子。

大浦鎮交通便利,315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均在此交匯,客運暢通,出入通達;緊依湘江,四季通航;京廣鐵路穿境而過,距衡陽火車站僅21公里;村級水泥硬化道路98公里,路面平整劃一,村村道路相連。

大浦,農業大鎮。2009年我鎮糧食種植面積37200畝,糧食生產總量突破4700萬噸。規模農業逐漸形成,已建成以稻穀、油茶、油菜為主的數個產業種植帶,有優質米、油脂、人造板等農產品加工企業23家,小奇牲畜養殖合作社、隆平高科糧食合作社和豐林油茶開發合作社等5家農民合作社。入社農戶達2280戶,農業總產值2.29億元。

大浦,工業強鎮。依託大浦工業園這一主要平台,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3家。2009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1.45億元。已形成了以朝陽集團、力源動力為代表的機械(電)製造業;以東大化化工、美侖化工、廣盛製藥為代表的化工業;以創大和金鏑為代表的鎢業;以金宇、頂欣、合林為代表的銅業等頗具競爭的產業集群。

大浦,和諧之鎮。城鎮化步伐加快。城區面達6.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8萬人,已經成了區域性中心城鎮。新農村建設加快。大霞新農村建設示範片涵括我鎮堰橋村、大明村、浦泉村、東風村、堰城村、長塘村、爐浦村等7個村。大浦人民勤勞勇敢,民風淳樸, 菜品「血鴨」,美名遠播;堰城草莓園,清香四溢;東風花卉苗木,十里蒼翠。[2]

歷史沿革

大浦歷來為衡陽市衡東縣西南部的政治中心,明代的義城鄉太平里,清代的字,民國時期的堡里鄉等基層政權機關都曾設立在大埔街。新中國成立以後,衡陽市衡山縣第五區人民政府(後改稱第6區)及衡東於1966年成立縣以後的大浦區公所、大浦鎮人民公社、大浦鄉人民公社也都設在這裡。1987年大浦鎮人民公社和大浦人民公社,合併為大浦鎮,1989年,嶺茶鄉又併入大浦鎮。大浦鎮歷來還是衡東西南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早在東晉時期即已形成了集市,大浦人們有着善於經商的傳統。[3]

交通區位

大浦鎮是衡陽市衡東縣第2大鎮,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縣各個鄉鎮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浦鎮水陸交通都很便利,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315省道線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公路,水運有蜿蜒南北的湘江,西北部有衡陽大浦通用機場。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緊靠衡陽市區,受大城市輻射的影響較大,使得大浦鎮發展工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衡陽東北部的衛星城。[4]

經濟現狀

2009年末,大浦鎮實現地區總產值23.74億元,完成國地兩稅984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249元。連續6年綜合考評名列全縣第一名,2008年被授予省級文明鄉鎮,全省「五個好」鄉鎮黨委班子。

大浦,農業大鎮。2009年,大浦鎮糧食種植面積37200畝,糧食生產總量突破4700萬噸。規模農業逐漸形成,已建成以稻穀、油茶、油菜為主的數個產業種植帶,有優質米、油脂、人造板等農產品加工企業23家,小奇牲畜養殖合作社、隆平高科糧食合作社和豐林油茶開發合作社等5家農民合作社。入社農戶達2280戶,農業總產值2.29億元。

大浦,工業強鎮。依託衡東工業園這一主要平台,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3家。2009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1.45億元。已形成了以朝陽集團、力源動力為代表的機械(電)製造業;以東大化化工、美侖化工、廣盛製藥為代表的化工業;以創大和金鏑為代表的鎢業;以金宇、頂欣、合林為代表的銅業等頗具競爭的產業集群。

工業園區

衡東工業園2003年8月經衡陽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屬湖南省級工業園區。座落在衡東縣大浦鎮東北部,總面積19.82平方公里。

地處衡陽市區和衡東縣城中間,湘江東側,西南距衡陽市區20公里,東北距衡東縣城20公里,京港澳高速公路、衡邵高速公路、泉南高速公路和315省道交匯於此,湘江千噸級船舶可直達上海,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在園區西南部設有高鐵衡陽東站和衡陽北站貨運編組站。

形成了以化工、冶煉、機械製造為主導的產業格局。2009年園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1.2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6.72億元,實現稅收1.2億元。

園區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已形成機械製造、冶煉、化工三大支柱產業,2009年冶煉加工企業創產值24.3億元,創稅收7960萬元,形成了有色金屬冶煉、機械製造、化工三大產業集群。

2011年1-10月,衡東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99.32億元,居衡陽市第一位,增長52.5%,實現稅收2.2億元,新建工業項目37個,總投資32.78億元,完成投資15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8200萬元,成功簽約工業項目10個,總金額7.7億元,到位資金2.8億元,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竣工。[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