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油芒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大油芒

學 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黍亞科

族:高粱族

亞 族:甘蔗亞族

屬:大油芒屬

種:大油芒

命名者及年代:Trin.,1820

大油芒(dà yóu máng),學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俗名:山黃管、大荻,異名:Spodiopogon tenuis Saccharum sibiricum Andropogon sibiricus Spodiopogon sibiricus var. tenuis Spodiopogon sibiricus var. tomentosus Spodiopogon depauperatus var. purpurascens Spodiopogon sibiricus var. purpurascens ,是禾本科大油芒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通常單一,高可達150厘米,葉鞘大多長於其節間,鞘口具長柔毛;葉舌干膜質,截平,葉片線狀披針形,中脈粗壯隆起,兩面貼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圓錐花序,主軸無毛,腋間生柔毛;分枝近輪生,小穗寬披針形,草黃色或稍帶紫色,第一穎草質,脈粗糙隆起,脈間被長柔毛,邊緣內折膜質;第二穎與第一穎近等長,第一外稃透明膜質,卵狀披針形,與小穗等長,第二小花兩性,外稃稍短於小穗,花葯柱頭棕褐色,穎果長圓狀披針形,棕栗色,7-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區,以華北地區生長最為普遍;也分布於日本西伯利亞,在亞洲北部的溫帶區域廣布。通常生于山坡、路旁林蔭之下。 大油芒是一種比較高大的飼草,植株高大,產量很高,大油芒可以放牧有可以收割,其營養成分中等。早春時草質幼嫩,馬、牛、羊均最喜食。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目錄

大油芒形態特徵

大油芒是多年生草本,具質地堅硬密被鱗狀苞片之長根狀莖。稈直立,通常單一,高70-150厘米,具5-9節。葉鞘大多長於其節間,無毛或上部生柔毛,鞘口具長柔毛;葉舌干膜質,截平,長1-2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頂生者較短),寬8-15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漸狹,中脈粗壯隆起,兩面貼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

圓錐花序長10-20厘米,主軸無毛,腋間生柔毛;分枝近輪生,下部裸露,上部單純或具2小枝;總狀花序長1-2厘米,具有2-4節,節具髯毛,節間及小穗柄短於小穗的1/3-2/3,兩側具長纖毛,背部粗糙,頂端膨大成杯狀;小穗長5-5.5毫米,寬披針形,草黃色或稍帶紫色,基盤具長約1毫米之短毛;第一穎草質,頂端尖或具2微齒,具7-9脈,脈粗糙隆起,脈間被長柔毛,邊緣內折膜質;第二穎與第一穎近等長,頂端尖或具小尖頭一,無柄者具3脈,除脊與邊緣具柔毛外余無毛,有柄者具5-7脈,脈間生柔毛;第一外稃透明膜質,卵狀披針形,與小穗等長,頂端尖,具1-3脈,邊緣具纖毛。

雄蕊3枚,花葯長約2.5毫米,第二小花兩性,外稃稍短於小穗,無毛,頂端深裂達稃體長度的2/3,自2裂片間伸幾齣一芒;芒長8-15毫米,中部膝曲,芒柱栗色,扭轉無毛,稍露出於小穗之外,芒針灰褐色,微粗糙,下部稍扭轉;內稃頂端尖,下部寬大,短於其外稃,無毛;雄蕊3枚,花葯長約3毫米;柱頭棕褐色,長2-3毫米,帚刷狀,近小穗頂部之兩側伸出。穎果長圓狀披針形,棕栗色,長約2毫米,胚長約為果體之半。花果期7-10月。

大油芒生長環境

通常生于山坡、路旁林蔭之下。 喜生於向陽的石質山坡或乾燥的溝谷底部,在中國東北草原的一些類型中也有分布。生長迅速,特別在向陽坡或草甸草原,可以形成小片單種群落,也散生在固定沙丘上。在森林區的陽坡,森林破壞和撂荒後可以大量生長,成為植被演替的一個階段——根莖禾草階段。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乾旱貧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長良好。耐鹽鹼性差。

大油芒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區,以華北地區生長最為普遍;也分布於日本、西伯利亞,在亞洲北部的溫帶區域廣布。

大油芒生長習性

大油芒在中國哈爾濱地區的返青時間大約在5月初。大約10天後進入快速生長期,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其後進入孕穗期。栽培時間越長的植株,生長期的生長量增加越快,花期和結種期到來越早。栽培三年以上的大油芒植株群體大約在7月中上旬進入花期,早於栽培兩年的植株半月左右,早於當年栽培的植株兩月左右。大油芒花期持續時間約50天,花期結束即進入結實期,結實期大約在11月中旬結束,此後大油芒進入休眠期直至次年返青。

生長年限越多的大油芒植株群體,結實情況越好。但不論生長年限如何,當年採收的大油芒種子萌發率均可達90%以上。採收後將大油芒種子貯藏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更能夠促進其種子的後熟。 鹽鹼脅迫對大油芒種子的萌發有顯著的負面影響,相同濃度下的影響程度為:鹽鹼混合>鹽>鹼。培養在鹽鹼環境中的大油芒幼苗株高、根長等增長量均低於未使用鹽鹼處理的對照組,處理後的幼苗葉片顏色更深,出現一定程度的萎蔫狀態。

大油芒種子萌發和幼苗階段對環境變化相當敏感,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當以人工繁育為主。溫度較高,並且光照、水分充足的環境更有利於大油芒種子的萌發。大油芒對於土壤沒有特殊要求,但在鹽鹼土壤綠化中應當謹慎選用。種植在田間的大油芒不需額外澆水,但在生長期給予充足的水分,植株生長更快。

大油芒栽培技術

收割應在花前期進行,因基部莖粗老。留茬高度一般在10厘米為宜。

大油芒主要價值

大油芒是一種比較高大的飼草,植株高大,產量很高,每畝可產青草250-365千克左右。大油芒可以放牧有可以收割,其營養成分中等。早春時草質幼嫩,馬、牛、羊均最喜食,隨着粗纖維增加,適口性降低,到晚秋草質變硬,馬、牛、羊很少採食。

參考來源

  1. 大油芒,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