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會議合影)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科學院 的圖片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簡稱LAPC)依託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實驗室於1988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開始籌建,1991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1995年,通過國家計委驗收。2000年,順利通過國家第一次評估。2005年通過第二次評估,成績良好。實驗室坐落在中國科學院北京325米氣象塔院內。

科研領域

實驗室自成立以來,根據國內外學科發展趨勢、學科前沿走向和國家戰略需求,結合自身特色發展優勢與長期工作積累,不斷調整和完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和內容為:

大氣邊界層物理

城市複雜下墊面湍流相干結構和邊界層陣風機理,複雜下墊面大氣邊界層特徵和交換過程,半乾旱區以及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不同下墊面地氣間物質和能量交換過程及中尺度數值模式中大氣邊界層參數化方案的改進。

碳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溫帶半乾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青藏高原地區物質與能量收支變化的影響;農業面源氮素氣體排放機制、調控途徑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溫帶林地碳氮過程和界面物質能量交換通量特徵及環境變化響應;森林生態系統[1]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對大氣二次有機氣溶膠形成的貢獻及其氣候效應研究。

大氣化學與大氣環境

大氣複合污染的生成機制、輸送與演變過程、模擬預測預警研究;大體積、長光程大氣化學煙霧模擬艙實驗及自主知識產權實驗技術和數值模式的研製。

大氣化學與氣候

區域和全球大氣成分變化與氣候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項目成果

實驗室一方面堅持開展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另一方面緊緊圍繞國家在氣候和環境兩大領域的重大需求,在影響氣候變化最為重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和氣溶膠以及影響環境變化最為重要的空氣污染這兩個關鍵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2001年實驗室關於稻田甲烷的長期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以充分證據改變了國際上對我國稻田甲烷排放總量的估算,依據LAPC的研究結果,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承認並改正了對中國和全球稻田甲烷[2]排放總量估計過高的錯誤,為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實驗室建立和完善了以北京325米氣象塔為主的、點面結合的大氣邊界層和大氣環境綜合觀測系統,積累了一大批寶貴的觀測資料,在非均勻複雜下墊面邊界層結構、大氣湍流理論、地氣交換過程及其參數化和數值模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結果。

視頻

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大氣安全的守護者 走進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球大氣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