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新縣

大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下轄縣,位於廣西西南部[1]

大新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嶺間形成許多小盆地,有苦丁茶、桂圓肉等特產及德天瀑布、龍宮洞等景點,曾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2]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名	
大新县
外文名	
Daxin County
地区生产总值	
1416004万元(2018年)
下辖地区	
5个镇、9个乡
电话区号	
0771
著名景点	
德天瀑布、龙宫洞、黑水河漂流	
面积	
2755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县
国家/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政府驻地	
桃城镇
邮政编码	
532300
地理位置	
崇左市北部
展开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地處雲貴高原南緣,縣境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嶺間形成許多小盆地。縣出露地層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系。寒武系和下泥盆系以及下石炭係為硅質、砂質、泥質夾灰質岩相,構成土山和丘陵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0%,是林業發展區。上泥盆系和上石炭系及二迭係為灰質岩相,構成峰叢、峰林和弧峰地形,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5%。第四系由粘土、亞粘土、亞砂土或碎屑岩組成,發育於溶蝕小平原和圓窪地、槽谷地中,約占全縣總面積的25%,是主要耕作區,面積較大的有雷平、桃城和全茗溶蝕小平原。

大新縣德天瀑布

大新縣地貌分別從西北和東北角向南伸展,北高、南略低,呈東西長、南北窄,形似蹲獅(東頭西尾,北背南腳)。縣東面有小明山山脈,從東向西和西南傾斜,山脈延至龍門、昌明、 福隆、欖圩四鄉邊緣,;縣北面亦屬西大明山山脈,是西側山體,由東向西蜿蜒在桃城、全茗、新振、那嶺四鄉鎮邊緣,;縣西面及西北面山脈面積97平方公里, 山體連綿在縣西、西北方向的下雷,碩龍兩鄉境內;縣南面有一片丘陵山體,臥伏在東南面雷平鎮的車站、新立村,振興鄉的懷義,懷陽村和欖圩鄉的仁合村境內, 低丘起伏重疊,;縣中部、東北部、西南部為石灰岩石山構成的山峰林,中部地勢由北向東傾斜,西南部地勢由西向東南傾斜。

氣候特徵

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春微寒,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夏季雨量較多,有時出現汛期,秋、冬、春三季降雨量較少,無霜期長達341天。年平均氣溫21.3攝氏度。年平均日照時數1597小時,年平均陣雨量1362毫米。

歷史沿革

在郡縣建置以前,屬駱越地;秦屬象郡。公元前76年象郡廢。

漢屬鬱林郡臨塵縣地,三國屬鬱林郡臨浦縣地,東晉、宋、齊、梁、陳屬晉興郡,隋屬鬱林郡。

唐屬邕管,始建五個州,即西原州(今下雷)、波州(今安平)、萬承(形)州(今龍門)、養利州(今桃城)、思誠州(今恩城)。

五代十國屬宜州,西原州改為羅和峒。

宋以後屬邕管,羅和峒改為下雷州,增設太平、全茗、茗盈三州,波州改為安平州:全縣定型為下雷、太平、安平、萬承、養利、恩城、全茗、茗盈八個州,屬左江道,元屬太平路(下雷屬鎮安路) ,明屬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屬鎮安府) 。

清屬太平思順道太平府。

1929年前養利縣先屬左江道,後屬廣西省龍州專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養利、雷平、萬承縣屬龍州專區;1951年屬崇左專區,1952年屬邕寧專區;1952年12月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屬桂西壯族自治州;1958年廢州復設邕寧專區屬邕寧專區; 同年7年邕寧專區改名南寧專區後,屬南寧專區;1970年南寧專區又改為南寧地區後,即屬南寧地區。

2002年12月28日,撤銷南寧地區,設立崇左市,大新縣劃歸崇左市至今。

1996年,大新縣面積2754平方千米,人口約34.5萬人。轄5個鎮、11個鄉:桃城鎮、全茗鎮、碩龍鎮、下雷鎮、雷平鎮、龍門鄉、五山鄉、昌明鄉、福隆鄉、那嶺鄉、恩城鄉、欖圩鄉、振興鄉、寶圩鄉、堪圩鄉、土湖鄉。縣政府駐桃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新縣總人口314323人。其中:桃城鎮60953人,全茗鎮23548人,雷平鎮35193人,碩龍鎮10625人,下雷鎮13587人,五山鄉17792人,龍門鄉15765人,昌明鄉15356人,福隆鄉13043人,那嶺鄉13328人,恩城鄉13296人,欖圩鄉27531人,振興鄉12758人,寶圩鄉15927人,堪圩鄉15541人,土湖鄉10080人。

2002年7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2]129號)同意將振興鄉與雷平鎮合併為雷平鎮,原振興鄉和雷平鎮鎮所轄行政區域全部歸雷平鎮管轄。調整後,大新縣轄5個鎮、10個鄉:桃城鎮、全茗鎮、雷平鎮、碩龍鎮、下雷鎮、五山鄉、龍門鄉、昌明鄉、福隆鄉、那嶺鄉、恩城鄉、欖圩鄉、寶圩鄉、堪圩鄉、土湖鄉。

2005年6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桂政函[2005]164號)同意撤銷土湖鄉,整建制併入下雷鎮,下雷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大新縣轄5個鎮、9個鄉:桃城鎮、全茗鎮、雷平鎮、碩龍鎮、下雷鎮、五山鄉、龍門鄉、昌明鄉、福隆鄉、那嶺鄉、恩城鄉、欖圩鄉、寶圩鄉、堪圩鄉。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一覽表(2003年數據) 縣轄行政單位 轄區 桃城鎮 新城、新振、桃源3個社區;北三、黎明、松洞、社隆、寶賢、愛國、新華、萬禮、寶新、大嶺、德立11個行政村。 全茗鎮 全茗社區;政教、頓周、上湖、靈熬、上馬、喬苗、配偶7個行政村。 雷平鎮 太平社區;中軍、公益、新益、後益、車站、左安、品現、三倫、新立、安平、安民、上利、那岸、振興、共和、新貴、欽聯、布龍、懷義、懷陽、懷仁、懷禮22個行政村。 碩龍鎮 碩龍社區;隘江、禮賢、德天、巷口、義顯、義寧、門村、岩應、念典9個行政村。 下雷鎮 下雷社區;仁惠、仁愛、仁益、信隆、吉門、志興、新豐7個行政村。 五山鄉 天水社區;三合、文化、溫新、文應、其山、賓山、盤山、聯山8個行政村。 龍門鄉 龍門社區;武安、寶山、三聯、西寧、上育、苦丁、文明7個行政村。 昌明鄉 昌明社區;奉備、五榕、仁化、良泮、新民、良黨、東風7個行政村。 福隆鄉 福隆社區;中山、五兆、平良、歐陽、營旺5個行政村。 那嶺鄉 那嶺社區;好勝、那信、巴伏、那廉、那義、五一、巴蘭、隴玉、龍賀9個行政村。 恩城鄉 恩城社區;維新、陸榜、新合、新圩、如龍、護國、和平7個行政村。 欖圩鄉 欖圩社區;武姜、先力、先明、康譚、岜光、新球、新排、那遵、正隆、新吉、上吉、榮圩、仁合、康合14個行政村。 寶圩鄉 寶圩社區;寶西、板價、板六、尚藝、景陽5個行政村。 堪圩鄉 堪圩社區;民六、蘆山、拔浪、民智、明仕、謹湯6個行政村。 土湖鄉 土湖社區;志剛、三湖、新湖、新育、信孚5個行政村。

資源

花類有玫瑰花、野玫瑰野牡丹野菊花桃金娘等。 藥材類有金銀花、刺角、射干、佛手、千層紙等。以土茯苓,金錢草,金銀花等三種資源較豐富。林木類有松、杉、槐木、金絲李、苦楝、香椿等。草類有茅草、蘆葦、蕨、巴芒、龍鬚草、黃背草、狗尾草、野枯草、竹節草、割雞芒、鐵芒箕、纖毛鴨嘴草、斷腸草等。

鳥類有山雞、水雞、鷓鴣、麻雀、大山雀等。獸類有靈貓、野貓、金貓、雲豹、狐狸、山豬、虎、飛虎、等。爬行類有穿山甲 、蟒、山萬蛇、吹風蛇等。蟲類有蜜蜂、黃蜂、黑蜂等。水產類有鱉、鯉魚、鰱魚、鯪魚、鯽魚、鲶魚等。

年產鮮果1000萬公斤、面積2466.66公頃的龍眼果樹林。是全國六大龍眼基地之一,素有「龍眼之鄉」的美稱。

旅遊

連山(現名紅山)九十九峰,坐落於雷平鎮與振興鄉境內,距縣城約40公里,海拔483米,是罕見的天然奇景之一 。

大象峰坐落於福隆鄉政府所在地之西,距縣城約40公里,高約250米,從東遠眺近視,皆形如大象,身子肥大,長鼻低頭,宛如覓食。

金印奇峰位於縣城西面的桃城河右岸,距縣城1公里。奇峰屹立於一片開闊的草坪上,形如金印把子。

寶賢峰林距縣城4公里,坐落城西的寶賢村寶賢屯,數十座小山峰屹立於土嶺坡上。

金獅峰位於縣城東南5公里處的公路邊,頂屹立着高約100米的獨峰, 峰頂臥着一塊巧石頭,從西看似青蛙,攀上左側山腰觀望則如小獅,古人稱之為「雲霞千丈峰」,是原養利縣十景之一。

玉泉原名麻泉,位於雷平鎮政府所在地的後背山腳下,距縣城約30公里。水自石縫流出,終年不斷,清澈無色。

德天瀑布位於碩龍鄉德天村與越南接壤的浦湯島下,距縣城78公里。 瀑布從40米高、 100多米寬的石崖傾瀉而下,形成三層天然瀑布。

沙屯瀑布位於碩龍鄉碩龍村沙屯的歸春河段上,距縣城約50公里,河水從10米高的河段瀉下,水下是四級矮坡,級間差2-3米左右。

恩城野生珍貴動物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南面的恩城鄉護國村,距縣城33公里。總面積約32萬畝(內有林面積34000多畝,森林蓄積量51000立方米)。

人口

大新縣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人口數) ,1949年為57.7人,1982年為113人,1985年為118人。據1982年6月31日零時止的人口普查統計, 全縣312173人中,壯族302172人,漢族8576人, 苗族895人,瑤族137人,侗族9人,仫佬族3人,回族15人,彝族8人,水家族35人,京族4人,其他民族29人。[2]

境內聚居着壯、瑤、苗、水等少數民族,2009年末人口37.28萬,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98%。

2018年末,全縣總人口385013人(按公安局口徑),其中男性人口199153人,占總人口51.7%;女性人口185860人,占總人口48.3%。2018年全縣出生人口5257人,死亡人口2056人。據自治區統計局反饋,全縣常住人口30.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

政治

主要領導一覽表1 縣委 書 記 趙 麗 副書記 黃巧,孫國梁 常 委 秦長川,許家愷,師小玲,姚奕文,農鵬輝,農志夫,何群先,趙澤海,黃澤權(掛職) 主要領導一覽表2 縣政府 縣 長 黃 巧 副縣長 許家愷,師小玲,黃澤權(掛職),農藝梅,黃繼傑,黃紹西,呂雄,詹志宇(掛職)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民國時期,養利、雷平、萬承縣府設文教科、教務委員會,提倡公民道德教育等, 興辦小學。 至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全縣在校的中學生僅200多人,小學生15361人,全縣人口中大多數是文盲。

大新縣的文化事業不斷發展,1991年全縣已有電影院4座、影劇院1座,共有2800多個座位;縣文化館有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大樓。縣圖書館建築面積有1012平方米的大樓,藏書共6.2萬冊。完全中學3所,普通中學23所,小學153所,1991年在校生共計54416人,專任教師2179人。2001年在校生共計43200人,全縣有教師專業技術人員3458人,小學入學率為99.02%,普及率為98.64%,鞏固率為99.42%,畢業率為94.59%。1977年恢復升學考試以來,至1991年全縣共向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874名。

2011年累計投入2.4億元,實施了中小學基礎設施、職業教育攻堅、農村中小學校危房改造等教育項目建設,「兩基」攻堅工作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大新中學被評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體育衛生

清代以前,本縣民間體育活動局限於踢毽、武術、舞獅子、舞龍等。民國期間,擴大到球類、田徑、體操,中小學開設了體育課,但無專門機構,無正常經費,無正規場地。縣內現有田徑場2個,籃球場5個,游泳場1個,水池深2.5米。1991年舉重項目獲自治區級比賽 12枚金牌,游泳項目獲銅牌 1枚。

衛生設施日臻完善,有縣人民醫院、民族中醫院、皮防醫院、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用各鄉鎮衛生院等國營醫療衛生機構共41個。2001年全縣共有醫務人員673人,其中醫生339人,病床551張。全縣145個行政村,村村建立有衛生所(室)。

至2011年累計投入7329萬元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率達94.61%;實施醫療惠民救助,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五年來沒有發生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大新縣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5元,增長9.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242元,增長6.7%;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6元,增長10.5%。

經濟概述

綜合 2019年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大新縣等1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2018年,全年全縣生產總值141600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402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684635萬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480967萬元,增長10.2%。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4%、37.4%和50.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9、2.7和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17.7%、48.3%和34.0%。人均GDP為45967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上年增長6.6%。全縣城鎮化率達28.76%,比上年提高0.84個百分點。

2018年,全年財政收入37379萬元,同比下降12.7%。其中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753萬元,同比下降7.8%。全年稅收收入完成30619萬元,非稅收入完成6760萬元。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3566萬元,增長11.0%。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9292萬元,同比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296342萬元,增長4.5%;林業產值18604萬元,增長6.6%;牧業產值72663萬元,增長3.7%;漁業產值13223萬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460萬元,增長4.9%。

201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76995畝,比上年減少26505畝;經濟作物面積578370畝,比上年增加55680畝,增長10.7%;蔬菜種植面積95145畝,比上年增加7095畝,增長8.0%;甘蔗種植面積511845畝,比上年增加10425畝,增長2.1%。

2018年,糧食總產量114249噸,下降3.8%,其中水稻產量78384噸,下降2.2%;玉米產量27801噸,下降8.6%。甘蔗總產量3345848噸,增長3.8%。蔬菜總產量113207噸,增長8.1%。水果總產量90984噸,增長18.2%。

2018年,全縣肉豬出欄31.06萬頭,增長3.1%;肉牛出欄2.47萬頭,增長6.7%;肉羊出欄2.27萬隻,增長13.0%;家禽出欄352.0萬隻,增長1.3%。肉類總產量33311噸,增長4.2%。全年水產品產量6769噸,增長4.5%。

2018年,全年人工造林面積105公頃,年末封山育林面積97096公頃。年內木材採伐量13.24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0%。

2018年,年末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60.2萬千瓦,增長0.1%;農村用電量6261萬千瓦小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1104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全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545231萬元,同比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08003萬元,同比增長10.0%;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37228萬元,同比增長7.8%。

2018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05499萬元,增長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1352萬元,增長7.0%;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4147萬元,增長3.8%。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錳業增加值370441萬元,增長2.4%;製糖業增加值126962萬元,增長18.5%;電力生產供應業增加值30579萬元,增長8.3%;化工業增加值51421萬元,增長10.9%。

2018年,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中:錳礦石成品礦1510304噸,下降14.6%;鐵合金669032噸,下降4.5%;成品糖540103噸,增長12.9%;電解錳284787噸,增長10.4%。

2018年,全縣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2.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6.7%,拉動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全縣工業化率達2.41,比上年提高0.22個百分點。

建築業

2018年,全年建築業增加值79136萬元,增長7.1%。建築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6%,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0.6%,拉動經濟增長0.05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9%。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76.3%,500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4.4%;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0875萬元,同比下降36.2%;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9.4%,技改投資同比下降34.3%,民間投資同比下降6.2%,非公投資同比下降2.0%。

2018年,房地產業增加值33843萬元,增長4.8%。房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拉動經濟增長0.12個百分點。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27170平方米,增長5.2%。商品房銷售額67668萬元,增長3.0%,其中住宅銷售額65390萬元,增長3.2%。

貿易、旅遊

2018年,全年全縣外貿進出品總額43740萬美元,同比下降23.9%,其中出口總額35703萬美元,下降12.9%;進口總額8037萬美元,下降51.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691萬元,同比增長10.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3436萬元,同比增長8.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5255萬元,同比增長15.4%。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150851萬元,增長9.0%;餐飲收入額17840萬元,增長22.2%。批發業商品銷售額75256萬元,同比下降2.1%;零售業商品銷售額211549萬元,增長6.5%;住宿業營業額16458萬元,下降1.5%;餐飲業營業額21904萬元,增長15.7%。

2018年,全年全縣共接待遊客為685.39萬人次,同比增長5.3%;國內遊客為675.01萬人次,同比增長5.4%;入境遊客為10.38萬人次,同比增長4.4%;旅遊綜合收入53.34億元,同比增長5.5%。

交通

大新縣的交通不斷發展。1991年縣全縣境內公路有568.9公里,貨運汽車446輛,其中個體232輛;客運83輛,其中個體49輛;2002年初,境內公路總長718公里,其中省道157.3公里。年客運量323.7萬人次,年貨運量453萬噸。全部鄉鎮和98.6%的村委會通汽車。

至2011年,累計投資4.36億元建成了大新至崇左二級公路、雷平至下雷二級公路(一期工程)等一批道路,全縣在養公路里程由2005年的766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33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投入6725萬元建成屯級道路375條共1273.5公里。

特產

桂圓肉:桂圓肉是大新縣較大宗的土特產品,年產100萬公斤,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

苦丁茶:苦丁茶是大新縣比較名貴的土特產品,全縣僅有陳年老樹5棵,年產60至70公斤。

桂圓蛤蚧口服液:大新縣食品飲料廠於1987年在自治區中醫藥研究所協作幫助下,用蛤蚧、桂圓肉提煉精製而成的桂圓蛤蚧口服液,經南寧地區科委鑑定屬全區首創產品,1991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金杯獎,1992年獲全國婦女兒童精品博覽會金杯獎。

文物古蹟

大新縣歷史悠久,解放以來收集和挖掘文物 32處近百件,較著名的有新石器時代巨猿化石、肩石斧、雙肩石鏟、單肩石鏟、三足陶罐、陶釜、大石鏟等8件。1953年在欖圩鄉正隆村那隆屯牛睡山黑洞中發現了 3 顆巨猿牙齒化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從原生堆積中發現巨猿化石和共生動物群。還在欖圩鄉新球村逐標屯歌壽岩發現的三足陶罐,現存廣西博物館內。古代遺址有桃城古蹟、恩城畫廊、雲門紫洞、全茗畫岩和會仙岩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歌壽岩(古文化遺址)、窮斗山摩崖造象(明)、靖邊城炮台(清)、廟山岩洞葬(宋—明)、正隆巨猿化石等。

著名人物

烈士 農秀(1926—1948),壯族,雷平鎮太平街人,中共黨員,是開闢雷平縣游擊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在寶圩戰鬥中光榮犧牲。

農輝興(1957—1979),壯族,欖圩鄉康潭村內市屯人,中共黨員。197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光榮犧牲,中央軍委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戴志敏(1959—1979),湖南省桃源縣人,1976年畢業於桃源縣龍潭中學,1979年1月4日,在本縣太平公社公益大隊與左安大隊交界的黑水河段中,為搶救落水壯族兒童和戰友而光榮犧牲。

黃昆庭(1890—1931),原名黃仁振,壯族,雷平鎮車站村板盆屯人。曾任雷平縣太平鄉農民協會主席,並曾任農民自衛軍雷平縣大隊長。1931年9月28日,黃昆庭在龍州北門飛機場英勇就義。解放後,縣人民政府追認黃昆庭為革命烈士。

農西(1922—1950),原名農紹景,壯族,寶圩鄉拔浪村人,曾任中共同正縣工委副書記。1950年2月16日,被土匪殺害。

李貴才(1917—1949),壯族,養利縣天寶鄉(今屬新振鄉)寶新村逐欽屯人,共產黨員,歷任武工隊指導員。游擊隊連指導員。1949年6月11日在八萬橋戰鬥中犧牲。

名人簡錄

梁明倫(1887—1952),壯族,雷平鎮太平街人。清朝秀才,後在太平府師範學堂肄業,龍州邊防法政學堂肄業。 曾任鎮結司法、太平府彈壓官、梧州白馬稅務分局長,民國元年(1912)任廣西省臨時參議員,十八年九月至十九年一月,受俞作豫委任為雷平縣長。

馬鎮武(1887—1931),又名馬權烈,壯族,全茗鄉全茗街人。民國初年(1912),在南寧講武堂受訓畢業後,在廣西陸榮廷部任連長等職。滇軍入廣西時,轉到滇軍唐繼堯部任連長。

趙煥瑛 (1905—1932) ,壯族,那嶺鄉板潤屯人。民國十九年二月,養利縣革命委員會(蘇維埃政府)成立,趙被選為委員兼管財務。

農高田(1896—1980),原名農世興,人稱農大,壯族,下雷鄉下雷村弄密屯人。民國十七年(1928)農曆正月初三,農大在靖西縣化峒鄉以結盟形式組織農民自衛軍。

何紹貞(1880—1936),原名何少徵,字瑞麒,族名盤如。壯族,原籍萬承州昌明街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在龍州將弁學校學習,後到北平講武堂受訓,畢業後在桂林陸軍小學任炮科教官,後調任桂軍炮兵營長。

馮飛龍(1883—1949),原名馮顯光,壯族,欖圩鄉先力村小偶屯人。曾任養利縣團務總局局長、縣長、七縣游擊司令(紅八軍委任)、國民革命軍鎮南第一路司令、第四集團軍第五路總司令部上校參議、龍州區民團指揮部副指揮官、廣西省保安司令部參議等職。

李少鶴(1890—1951)原名李章,壯族,雷平鎮安平村人,南寧講武堂畢業。民國十二年(1923)一月至十五年,任安平州彈壓官。民國十九年(1930)二月至二十一年五月,任雷平縣長。


視頻

大新八周年上傳於 2014-12-04

BAD GIRl-大新上傳於 2019-05-24

參考來源

  1. 大新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下轄縣,位於廣西西南部,悟空問答 - https://www.wukong.com/...- 2020-8-27
  2. 大新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嶺間形成許多小盆地,有苦丁茶、桂圓肉等特產及德天瀑布、龍宮洞等景點,曾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www.114huoche8.com/...- 2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