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埔萬福寺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福寺

萬福寺

萬福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陰那山,此山後又改名英雅山。

萬福寺是韓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原名「萬福禪室」,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年)。

萬福寺創始人為高僧潘了拳,明英宗天順八年間(公元1464年),歷德法師為寺內住持時,把「萬福禪室」改名為「萬福寺」。萬福寺建於公元819年,韓江水系四大名寺之首,是粵東閩西佛教發祥之聖地。景點完全免費,帶着一顆誠心去就可以啦!禮佛完畢去第二重院落還有免費的齋飯可以吃,味道很不錯! [1]

萬福寺四周林木濃密怪石嶙峋,有通天蠟燭、猴石上樹、仙龜落井、茶園空蓋、石渡蓮花、仙中足跡石等「十景」、「九怪」、「十八奇觀」。殿內有緬甸請進的玉石臥佛、寺外有集一萬個「福」字鑄成的銅鼎、寺旁有500多年的桂花樹……沿寺後8000多級石階蜿蜒而上,可直達五指峰。寺內珍藏有鎮山之寶「佛光大藏經」、「頻加大藏經」。

萬福寺面臨韓江,前招帽嶺,背倚五峰,寺內外風光相得益彰。

萬福寺位於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陰那山,後又改名英雅山。慚愧祖師創建於唐大中七年。祖師神建人,十四歲出家,十七歲行腳參學至此,壘石屋,刻苦參禪。翌年元月十九日晚,見雷鳴電閃,暴雨傾盆,火燒室前楓樹而開悟,喝偈曰:「電閃雷鳴震昏蒙,雨暴風狂起迷蹤,八識心田非明鏡,二乘宗門本圓融;無掛無牽何慚愧,如去如來即真空;室倚石成本萬福,水流西域月升東;喳!禪機何處是,天邊明月嶺邊雲」。自此即在閩西、粵東大演頓悟法門。石室亦稱萬福禪室,後人不斷擴建,亦稱慚愧寺。明天順八年曆住法師住持本寺時,始名萬福寺。

「文化大革命」中,萬福寺受到嚴重衝擊,惟宋代木刻的慚愧祖師像保存下來,余皆化為灰燼。

改革開放以來,1980年惟添法師住持萬福寺,經法師等多方努力,依靠各級政府部門,聯絡海內外善男信女,恢復和擴建萬福寺。

陰那山萬福寺幾經修葺,現已闢為大埔旅遊一景,各地遊人慕名而來。

近年來,萬福寺旅遊景區得到各界的支持,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進行各方面的修繕、建設。開通了通往景區的水泥公路,興建了羅漢堂、福祿堂、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等,重雕重塑了諸佛金身及四大天王、十八羅漢。如今,萬福寺旅遊區被列為市級自然保護區,並逐漸成為集「名人、名亭、名山、名景」於一體的旅遊區。

萬福寺寺內除保留了原有的祖師寶殿外,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彌勒殿天王殿普賢殿文殊殿藏經閣、居士樓、羅漢堂、福祿堂、鐘樓、鼓樓、山門等。寺內重雕重塑了佛、法、僧等十三尊諸佛及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108尊菩薩。其中有梅州市最大、最莊嚴的大雄寶殿。

觀音殿內有廣東省唯一的觀音三十二印身。

藏經閣內有梅州市最大的的觀音玉佛(臥佛)。萬福寺香火極為旺盛,聽說觀音殿開光時,晴朗的天空中還真的出現了七彩祥雲。寺內還珍藏有鎮山之寶「佛光大藏經」、「頻加大藏經」。[2]

歷史文化

萬福寺是韓江流域四大名寺之一,是慚愧祖師潘了拳創建於唐大中七年的千年古剎。慚愧祖師對陰那山五指峰獨具慧眼,讓這座粵東名山更具有靈氣,使之聲及海內。

據《福建通志》記載,潘了拳剛出生時,「左手拳曲,有僧撫之。」僧人書寫了一個『了』字在小孩子手上,說來也奇,小孩的不能張開的手掌便能張開了。他的父母尊從僧人意思便給小孩取名為「了拳」。 作為高僧,潘了拳在行腳過程中發現大埔陰那山山濤如浪,五指峰山形如仙掌,儼然就是佛門勝地,再照應自己剛出生時聖僧啟迪「了拳」的先兆,如是摒息萬緣在陰那山的東坡壘石成室,修持學佛。自從慚愧祖師大徹大悟的頓悟之後,他修行的石室被稱萬福禪室,後人不斷擴建,亦稱慚愧寺。明朝天順八年,始改名為萬福寺。

萬福寺面臨韓江,前招帽嶺,背倚五峰,在山下遙望五指峰,山峰像藍天白雲下盛開的五朵蓮花。千年古剎萬福寺座落于山峰下列翠如屏的山腰,寺前視線開闊,寺後峰巒層疊,萬福寺周邊的風光,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演繹大自然的另一番鬼斧神工,四周林木濃密怪石嶙峋,有通天蠟燭、猴石上樹、仙龜落井、茶園空蓋、石渡蓮花、仙中足跡石等「十景」、「九怪」、「十八奇觀」。

萬福寺內建築倚山就勢,由低至高。從南邊齋堂至北邊居士樓,寬近300米,從東邊山門至西邊最高處大雄寶殿,深約600米,寺院占地面積300多畝,殿宇建築總面積達12636平方米。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群。[3]

慚愧祖師創建於唐大中七年。

祖師福建人,十四歲出家,十七歲行腳參學至此,壘石屋,刻苦參禪。翌年元月十九日晚,見雷鳴電閃,暴雨傾盆,火燒室前楓樹而開悟,喝偈曰∶「電閃雷鳴震昏蒙,雨暴風狂起迷蹤,八識心田非明鏡,二乘宗門本圓融;無掛無牽何慚愧,如去如來即真空;室倚石成本萬福,水流西域月升東;喳!禪機何處是,天邊明月嶺邊雲」。自此即在閩西、粵東大演頓悟法門。石室亦稱萬福禪室,後人不斷擴建,亦稱慚愧寺。明天順八年曆住法師住持本寺時,始名萬福寺。其徒至性法師於天啟九年繼任住持,大弘頓悟法門,名重一時。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陰那山更名英雄山,意為「英豪振奮,雅氣昌明。 近代著名祖師為福來法師。師性聰穎,博覽群書,有「才子」之譽,十五歲出家,承曹洞法脈,法名宗接,法席特盛,遠近信眾皆尊之為「福來」,意謂師所到處,即福來也。民國三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創辦嶺東佛學院,又與鄒魯、余漢謀、羅卓英、吳奇偉、李漢魂、范漢傑等諸居士創辦潮州大埔山金山小學、汕頭大埔山金山中學。抗日戰爭期間,尤其是潮汕淪陷時,組織僧伽救護志願團,救護抗日傷病員。師一生建樹甚多,建設開元寺,組織各邑佛教協會,辦居士林及蓮社,在萬福寺擴建福餘精舍、普同塔院等。一九五一年圓寂,四眾弟子塑像紀念,與以前的祖師像並而為六∶一為初祖達摩,二為六祖惠能,三為本寺開山祖慚愧,四為明代歷住法師,五為明代至性法師,六為福來法師。

現任方丈惟添法師,2014年12月15日在千年古剎萬福寺當天的萬福寺佛號聲聲,梵音悠揚,來自中國香港、廣東、福建、海南以及馬來西亞等地的高僧大德和信眾1000餘人參加,萬福寺住持惟添法師榮升方丈升座暨萬福寺財神殿落成剪彩及天王殿、鐘鼓樓、八百羅漢殿、萬福塔奠基儀式。 [4] 方丈惟添法師,四十九歲,廣東五華縣人,一九五八年出家,師從宏彬法師,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理事、梅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大埔縣佛教協會會長、縣政府委員、縣人大代表。現任監院簿慧法師,三十五歲,廣東梅縣人,一九九二年出家,師從惟添法師,畢業於雲門佛學院,兼任大埔縣佛教協會理事。

重修萬福寺

文化大革命」中,萬福寺受到嚴重衝擊,惟宋代木刻的慚愧祖師像保存下來,餘皆化為灰燼。

改革開放以來,一九八○年惟添法師住持萬福寺,與惟燈法師等多方努力,依靠各級政府部門,聯絡海內外善男信女,恢復和擴建萬福寺。一九八二年之後印度尼西亞僑胞廖茂昌居士、郭郎星居士,新加坡僑胞曾慶錫居士分別捐款擴建佛殿、重塑佛殿三世佛像;一九八七年,香港田家炳居士捐款興建覽翠、仁山、智水風景台。一九九一年,惟添法師發動海內外各界人士集資二十一萬多元修建英雅鎮府至萬福寺公路;一九九二年,市政府撥款三十萬元擴建萬福路;惟添法師又籌款十萬元修建客堂,籌款十三萬元重修大殿天面工程;縣政府批准將原屬萬福寺的二百四十多畝山林、土地劃歸萬福寺,恢復農禪並重的祖風;惟添法師與省市交通部門籌款三十萬興錘英(雅)雁(洋)公路。一九九三年,旅星僑胞蕭開健居士捐款六萬八千元改建福餘精舍;惟添法師募捐十萬元修建萬福寺羅漢堂、齋堂及配套設施。一九九四年,馬來西亞僑胞楊鴻耀、陳戊茂居士捐款修建福祿堂;一九九五年泰國僑胞田鎖榮居士捐款十五萬八千元興建山門;一九九六年,泰國大埔會館會長張慶寺、副會長劉嘉其及二十多位鄉賢捐款十餘萬興建風景亭、天王殿。

一九九七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泰國等法師、居士與吳易倫、鄒進良等大德共捐一百七十萬元興建萬福寺兜率內院、觀音殿、鼓樓等;觀音殿動工時,吳倡化、鄒進良等善信捐款十六萬元。一九九八萬福寺舉行兜率內院、觀音殿落成剪彩和佛像開光法會,法會結束後,吳倡倫、林源、鄒進良三位居士發願一九九九年再捐一百萬修建大雄寶殿,周通盛居士發願捐款五十萬元建觀音閣;九月三日市委謝強華書記視察萬福寺,不久市委、市政府、交通局和大埔縣政府、交通局以及鎮政府與萬福寺自籌,合計一百五十萬元,將鎮政府與萬福寺的六公里簡易公路改造成水泥硬底化三級公路。一九九九年一月,潮州開元寺方丈弘澈法師發心鑄造近二噸大青銅鐘運抵萬福寺。

本寺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一日(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的兜率內院、觀音殿落成剪彩及佛像開光法會,是萬福寺開山至今最莊重的一次法會。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風情大埔之大埔萬福寺 (三)


梅州大埔萬福寺隨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