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福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縣漁溪鎮的黃檗山。萬福寺創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後,歷代興廢不一,明朝時期多次修建,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賜"萬福禪寺"匾額。1928年,寺被山洪沖毀。福建省佛教協會成立了修建委員會,對萬福寺進行了修復。

1983年,萬福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中文名:萬福寺

地理位置:福建福清市漁溪鎮西北的黃檗山

得 名:盛產黃檗木

收錄寺廟:六個

創始時間:唐貞元五年(公元789)

寺廟簡介

萬福寺位於福建省福清縣漁溪鎮的黃檗山。萬福寺創建於唐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後,歷代興廢不一,明朝時期多次修建,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賜"萬福禪寺"匾額。1928年,寺被山洪沖毀。福建省佛教協會成立了修建委員會,對萬福寺進行了修復。

順治九年(1652),日本長崎華僧所建的興福寺住持逸然及唐三寺各位護法,多次度海聯名邀請該寺的隱元東渡弘揚佛法[1] 。1654年5月隱元率領徒眾三十人南行,7月5日抵達日本長崎。到達日本後,又得到天皇和德川幕府德川家康將軍的優待,在京都宇治賜地建立寺廟。新寺建成後,隱元不忘故山,命名黃檗山萬福寺,並創立一新宗派,與日本原有的臨濟、曹洞並立,稱為黃檗宗。

相關典故

後來日本黃檗宗僧侶就稱福建的祖寺為"古黃檗",稱京都的新寺為"新黃檗"。日本黃檗山的建築規模、叢林制度和宗教儀式等,完全仿照福清黃檗山的形式,今猶保存三百年前隱元時代的規模。其最初十幾代的住持,多由中國渡日的僧侶擔任。清中葉後,中日黃檗山僧侶的往來瀕於停滯。1979年,日本黃檗宗各寺以宗議會議長吉井鳩峰為團長,組成"古黃檗拜塔友好訪華團",來到福州黃檗山萬福寺拜塔禮祖,恢復了中斷已久的中日兩國黃檗山佛教的友好聯繫。其後,"日中友好臨黃(臨濟與黃檗)協會"又多次組團來華訪問。1983年,他們在黃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黃檗山萬福寺開山隱元禪師東渡振錫之地"碑以作紀念。

1983年,萬福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建寺由來

唐貞元五年(789年),莆田人正干從六祖惠能處學禪得法後回閩,路經黃檗山,愛其山川靈秀,想起師父「遇苦即止」的贈語,因悟「黃檗味苦」,便開山結茅,募緣建寺,初名「般若堂」。貞元八年(792年),又於堂之東向增闢院落,禪寺粗具規模,朝廷賜名為「建福禪寺」,俗稱「黃檗寺」。大中二年(848年),希運來此出家。

他後至江西百丈山參拜懷海,得傳心印後,希運後來在洪州高安(今宜豐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名為黃檗山。懷海傳希運、希運傳義玄,黃檗山成為臨濟宗的發源地之一。

宋時臨濟宗宗風猶盛,紹興年間(1131-1162年),臨濟宗楊歧派善果禪師從湖南溈山來福建黃檗山住持,達10年之久。元朝時逐漸衰微,寺幾荒廢。

重修時期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寺僧大休得莆田周心鑒居士之助重修殿宇,香火盛極一時。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擾福建沿海,寺毀於戰亂中。

隆慶初(1567-1568年)僧中天發願重修,並進京奏請藏經,苦候8年未果,竟圓寂於京師。

其徒孫鑒源、鏡源繼承遺志又進京,越六寒暑,得邑人宰相葉向高之助,朝廷乃賜藏經678函、紫袈裟三襲,同時賜額「萬福禪寺」,一直沿用至今。

毀於一炬

時殿宇尚未修復,鑒源、鏡源回寺後即着手修建大殿與法堂,葉向高亦捐建一座藏經閣,寺院始起衰轉盛。

崇禎二年(1629年)又建東西客堂,寺僧赴湖州金粟山廣慧寺禮請密雲圓悟為住持。

崇禎六年(1633年)密雲退居,費隱通容禪師繼席,隱元被推為西堂。

崇禎十年(1637年)隱元得傳心印,住持黃檗山萬福寺,他遠到漳州、潮州一帶募化,經過數年的辛苦經營,修建了大雄寶殿、法堂、山門、齋堂、鐘鼓樓、庫房、寮舍等大小30餘處。

同時,隱元還大力弘揚臨濟宗風。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隱元東渡日本,由其門人慧門性沛接任住持。

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寺又趨衰微,僧清馥一度募化修復。

1928年突遭山洪之劫,寺院損失嚴重。

1949年又罹火災,千年古剎毀於一炬,藏經、文物焚毀殆盡。

重修萬福寺

1957年春,雖經多方努力,僅於唐代故址修建法堂、方丈室兩座,供僧眾棲止,寺院全貌難以恢復。

1966年,寺更瀕於荒廢。

1979年,日本黃檗宗各寺以宗議會議長吉井鳩峰為團長,組成"古黃檗拜塔友好訪華團",來到福州黃檗山萬福寺拜塔禮祖,恢復了中斷已久的中日兩國黃檗山佛教的友好聯繫。

其後,"日中友好臨黃(臨濟與黃檗)協會"又多次組團來華訪問。

1983年,他們在黃檗山建立了一座"日本黃檗山萬福寺開山隱元禪師東渡振錫之地"碑以作紀念。

1983年,寺院被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

1989年4月成立了"福清黃檗山萬福寺修建委員會",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任名譽主任,已故福建佛教協會會長、廈門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師任主任,省級及全國級開放寺院住持(監院)任委員,着手對萬福寺進行修復,國務院與省人民政府均有撥款。

在十方善信的資助下,從1989年夏開始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首先重修一座有600多平方米的法堂與新建一座160平方米的大寮。

經過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海外華僑的資助下,黃檗山萬福寺重建工程得以告竣,現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禪堂、隱元紀念堂等皆輪換一新。1997年12月8日,隆重舉行重建落成暨佛像開光慶典。現寺中文物尚遺石槽三口,其中宋代一口有「僧淳生為四恩三有舍,慶曆五年己酉(1045年)七月造,住持沙門復其」的題刻。

黃檗名山,唐宣宗觀瀑聯吟之地,梁江淹至閩游詠之區,裴丞相皈依遠祖斷際,葉相國護藏書聯。岩、洞、石、嶺、溪、潭、井、泉、庵、堂、塔、院,森嚴羅列,自成景觀。釋子白衣、朝野名流,賦詩吟聯,摩崖題刻,倍增方外之趣。

今盛世重明,梵宇新起,若夫達觀之士,親到黃檗峰頭,豁開雙眼,洞壑林巒,真文炳着,潭澗木石,覿體成章,自然得大受用。

寺內人文

明靈舒居士詩云:

天下兩黃檗,此中山是真。碑看前代刻,僧值故鄉人,一宿禪房語,經時客路塵。將行更瞻禮,十二祖師身。

地理位置

萬福寺位於福建福清市漁溪鎮西北的黃檗山上。黃檗山古時以盛產黃檗木而得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