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地物語(遲智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地物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地物語》中國當代作家遲智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大地物語

若山水不可兼得,那我更鐘情於水。山是靜態的,若無風吹雨飄,它總是那樣靜靜地矗立着,像個打盹的老人,略微有點兒沉悶,如果山中再無水,便少了些靈氣;而水是動態的,即是一條小溪,或曲或直,其流或急或緩,也如一首樂曲高低起伏、舒緩張弛,讓你的魂魄不知不覺就被它牽了去。因而,水是充滿了靈性的。還有個原因是自幼生長於海邊,看慣了海的潮起潮落,聽慣了海的濤聲浪聲,聞慣了海的潮潤腥鹹的氣味,於是,對它的一往情深就深刻在了骨子裡,並推而及之泛愛於所有的水。正是這種情結,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水,哪怕是一池一塘,必定前往,而且總會有一些觸動、靈感和情愫生髮出來。

其實,自古以來的文人騷客皆鍾情於水,譬如當過杭州「市長」的白居易和蘇軾,不僅親自主導了西湖的治理,更是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詠西湖詩詞。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詩句,把個西湖春日良辰美景寫得鮮活生動;而蘇軾更是泛舟湖上,飲酒游賞,恰遇西湖先晴後雨兩種不同的迷人景致,欣喜陶醉之際張口而來,「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晴天雨後西湖的湖光山色描寫到極致,也把美麗西湖推崇到極致,使西湖得西子之美譽而名揚天下。

如果白居易和蘇軾在這裡的「樂水」是寫景狀物,那范仲淹面對「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八百里洞庭湖所題的《岳陽樓記》,其側重點就不在把玩景致上了,而是着重揭示同一審美對象由於時間和景象變化不同而對觀賞者產生的審美效果和心理觸動上的差異,並且藉機抒發了一位政治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如此「樂水」,其內涵顯然要比單純的寫景狀物豐富深刻得多。

我不是詩人,沒有詩人的生花妙筆去書寫自己的所見所感;我也不是政治家,沒有范老先生那樣遠大的政治抱負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乃一介草民,只能寫寫一千年後平民百姓的「樂水」和眼裡的「雲夢澤」。

的確像范老先生所描寫的那樣,來到洞庭湖,呈現在眼前的真是一片遼闊的水域,如同大海「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其實靜心而思,雖然大海給人的印象是浩瀚無邊,但人的目力所及終歸有限,也就在不遠的海天一線處,終究不能真切體會到它到底有多麼浩渺無垠;而湖總是有個具體的數字在框着它,限制了人們的想象,無論它再大如洞庭湖者,不身臨其境不能知其廬山真面目。眼前的洞庭湖,靜靜地躺在陽光下,微波粼粼,遼遠而深邃,極目遠處,同樣是水天相連,自然給人的感覺是與海並無二致了,如是便打破了對它先入為主的偏狹印象,慨嘆其如海一般浩浩然無際無涯了。

更令人驚喜的是水面上上演的「舞劇」《天鵝湖》。洞庭湖的鳥類,無論品種還是數量都是海所無法比擬的。海岸上比較常見的自然是海鷗,雖然它們像一群白衣少女或舞蹈于海面,或逗留於礁石,或在海灘上漫步,給大海增添的美色令人讚不絕口,但鳥的種類畢竟單調了一些,不如這裡的蔚為壯觀。洞庭湖有幾百種鳥類,為它織出了一幅立體的圖畫。在藍天綠水之間,太陽射出金色的光柱,一群潔白的天鵝伸長着纖細的勃頸,撲閃着如機翼般的翅膀,一會兒在空中曼舞,一會兒貼着水面飛奔;謝幕下來,挺直着脖頸,像端莊的淑女安詳地浮在水面上,靜靜地等待着下一場演出。為它們伴舞的有灰色的大雁,而各種鴛鴦和鴨子被精彩的演出所感染,一對對浮游在水面卿卿我我地談情說愛。

看着這些憨態稚氣的小精靈神靈活現、悠哉游哉的神氣樣子,想起了高爾基對海燕的讚美,想起了在鄉下乍暖還寒時看到鴨子們在村邊小河裡嬉戲而想到「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句,熱愛生命與自由的人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讚美它們。每每這時便真的好羨慕它們,羨慕它們的無憂無慮、怡然自得,就想擺脫凡世的羈絆,生出一雙翅膀,像它們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可是,它們其實也時時面臨着危險,而伸向它們的黑手竟然是我的同類。真為有這樣的同類感到可恥!這些罪惡的靈魂,何以殘酷到竟然加害於如此自由的生靈?如果自然界的生靈滅絕,只剩下兩條腿行走的驅殼,我們是否會陷於孤獨,是否會陷入同類間的塗炭?因此,我詛咒他們,一千遍一萬遍地詛咒他們!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二者之間的完美形態和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保障;天人合一,是人的崇高目標和理想境界。這就要求人類克制日益膨脹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為,自覺維護自然生態。

大凡秀山麗水都會有一些標誌性的景點,它們或是景色獨特,或是歷史遺蹟,或有故事傳說。作為形成久遠、曾經的華夏第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其自然和人文景觀更是豐富,如古人描述的自然風光「瀟湘八景」、歷史名樓岳陽樓、民間傳說柳毅的故事等等。它們具有不同的美的價值,都給欣賞者以美的享受。但相比之下,我則更喜歡大自然的美,它是原始淳樸的、客觀真實的和不可再造與複製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而且,它無處不在,只要你有一顆美的心靈和一對審美的眼睛,無論大自然如何變幻無窮,你都會發現或從中體會出其美的所在,用這樣的心態和眼光看待大自然,即是一縷陽光、一泓碧水、一簇草木都蘊藉着活力,都充滿着詩情畫意

是的,美是發現。八百里洞庭湖一年四季風光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樂水」之時,不一定完全欣賞到古人曾經描述的「洞庭秋月」、「遠捕歸帆」、「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景致,但我更願意與它互動,尋找洞庭湖的細節美。濕地的黃昏,鳥披着晚霞飛舞,水面上閃着落日餘暉透過雲隙映射下來的金光,綠草也鍍成了金色,雲低水遠,風輕草高,天地如此寧靜安詳,而我卻分明聽到了一種聲音,那是舒柏特的旋律優美、委婉、纏綿的小夜曲在內心裡響起;灣汊里盪出一葉小舟,急急地向前方划去,年輕的漁人這是急着要將這動人的小夜曲唱給他美麗的心上人兒嗎;一灣碧水邊,一隻水鳥對着草叢一曲曲地鳴唱,終於盼來了應答,向着回音的方向飛去;稍遠處的農田裡,一位老農卸下鏵犁,趕着牛兒暮日而歸,他已聞到了前面飄來的一陣陣香氣;我沿着原木搭的橋走進荷塘中央,依亭而望,看荷花仙子有否出來約會......

智者樂水而溶於水,仁者樂山而溶于山,是也。

[1]

作者簡介

遲智勇,筆名(網名)嶗山道人,男,漢族,1957年生,漢語言文學專業,山東青島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