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葉鳳尾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葉鳳尾蘚

中文學名:大葉鳳尾蘚

拉丁學名:Fissidens grandifrons

別 稱:雲南鳳尾蘚

界:植物界

科:鳳尾蘚科

屬:鳳尾蘚屬

種:大葉鳳尾蘚

大葉鳳尾蘚(dà yè fèng wěi xiǎn),學名 Fissidens grandifrons Brid.,異名:Fissidens yunnanensis Fissidens plaxicaulis Fissidens diversirctis Fissidens grandifrons var. planicaulis Fissidens diversiretis Fissidens planicaulis ,植物體較大,甸甸,深綠色,老時帶褐色,堅挺。莖單一或分枝,連葉高16-86mm,蒴寬2. 5-3mm;具腋生透明結節;莖皮部細胞小而厚壁,中軸不分化。生於林下溝邊濕石上。 [1]

大葉鳳尾蘚形態特徵

葉13-83對,緊密排列,干時亦堅挺;最下部葉細 小,中部以上各葉披針形至劍狀披針形,長2.8一3. 5mm寬0. 4-0. 5mm;

背翅基部楔形,下延;鞘部為葉全長的一半,對稱;葉邊稍具蒴鋸齒;中肋粗壯,不透明,終止於葉尖下數個細胞;

在橫切面,前翅和背翅的邊緣厚1-2層細胞,靠近中肋處厚3-6層細胞,鞘部疣為厚1層細胞;近葉緣的細胞較小而壁較薄,靠近中肋的細胞較大而壁較厚;

前翅和背翅細胞四方形至六邊形,長7-11μm平滑,細胞壁稍厚至厚壁;鞘部細胞與前翅和背翅細胞相似,但靠近基部的細胞則較大而壁較厚。

雌雄異株。雌器苞腋生。頸卵器長400-640μm,具長達140μm的柄部。蒴柄長18-21μm,平滑。孢蒴直立至平列,對稱;

蒴壺圓柱狀,長1. 1-1. 6mm;蒴壁細胞四方形至短長方形。蒴齒長約0. 43mm,基部寬114μm。孢子直徑14-25μm。[2]

大葉鳳尾蘚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林下溝邊濕石上。[3]

大葉鳳尾蘚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北非中非北美中部地區。[4]

大葉鳳尾蘚具體產地

產地 西藏日土縣,陶德定.5308 (c) (SYSIBSC);加玉准巴,臧穆987 (KUMSYS)。

四川渡口市,海拔2100m,汪楣芝20118(b)(PE,SYS)。

湖北神農架保護區、中美聯合考察隊1670 (H)。

台灣南投縣、賴明洲2788 (H);台中縣,賴明洲8699(H)。

雲南麗江縣,減穆1289、1435 (HUM,SYS);鎮康,王啟無8021(PESYS);Kristallinisches Gestein,1850m. 7. X.1915. Handel-Mazzetti 8477(H,F. diver-sirens的主模式標本);Delavary 4631 (HF. . yunnanensis的同模式標本)。

廣西龍勝,吳鵬程、林尤興1211 (PE,SYS)。

參考來源

  1. 大葉鳳尾蘚, 植物智, 2020-01-18
  2. 大葉鳳尾蘚 Fissidens grandifrons 大葉鳳尾蘚(dà yè fèng wěi xiǎn)PPBCCVHColDuocetCFHeFlorasEOLTPLIPNIBHLPOWOGBIFiDigBioBingBaiduFissidens grandifrons Brid. 異名: Fissidens yunnanensis...
  3. 大葉鳳尾蘚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06-27
  4. 鳳尾蘚屬 - 多識植物百科 來自多識植物百科 跳轉至: 導航、 搜索 fèng wěi xiǎn shǔ鳳尾蘚屬 多識苔蘚系統分類[1] 生物 Vitae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總界: 多貌總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