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畔(龐培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是詩人龐培創作的詩歌。

作品原文

他在水流中耕地,

拔掉蒺藜種下豆莢

用空地上的陽光砍樹,造屋。

夜裡握着斧頭,

靜靜等候霜降。

把它的翅膀疊到岩石後面。

默默計算着煙囪造價,

和舊門窗在北風裡的位置


——他堅持在水深齊膝的

人類的孤寂中散步,

在日出時分垂釣。

他為自己的聽覺造了一隻小船——

月亮像一隻垂落到我們生命中去的

測量用的鉛錘。

作者簡介

龐培,江蘇江陰人,詩人、散文家,作品多樣且帶探索性,出版有散文集《低語》《少女像》《鄉村肖像》《五種回憶》《小城童年》《憂傷地下讀物》等;詩集《四分之三雨水》《數行詩》等。曾獲1995年首屆劉麗安詩歌獎,1997年第六屆柔剛詩歌獎,2015年第四屆張棗詩歌獎等。[1]

時值新詩一百年紀念時,龐培先生特別提及「引爆了一個時代的朦朧詩」。龐培先生說,他們這一代詩人都得感謝朦朧詩的兄長和前輩:食指北島芒克江河……「他們為我們打開了語言的、審美的、理念的、思想的閘門。沒有他們,我們後來的文學面貌難以想象。」[2]

龐培認為,我們談論的每一首詩都占據着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時刻,偉大的詩歌本身成就一種歷史,過去、今天、未來都變幻成一個個活生生的詩歌瞬間,一個語言的活體。[3]

詩歌總有一個激活普通人情感的入口,一旦讀者到達,此情感就已轉化為人類的日常情感;詩歌有時也是對生活經驗或現場事件的一種轉錄,一名作者創作時,所秉承的是人類情感、智慧、命運的偉大。因此詩歌是世界「忠實的肖像」,沒有一首好詩不體現其偉大性。詩歌也因此超越國家、地理、種族、時空,使人類文明就如一個詩意的大家庭,人人皆在其中,每一種生命表達,都是親人間的交流,不論生死無常,不分男女幼長。詩的聲音將眾人聯結成一個文明的精神紐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