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龐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龐培
出生 1962年生
逝世 -
國籍 中國
職業 詩人,散文家

龐培,1962年生,詩人,散文家。早年曾在江南各地漫遊。散文著作有:《低語》《五種回憶》《鄉村肖像》《黑暗中的暈眩》《旅館》《帕米爾花》《少女像》等。現居江蘇江陰。

人物生平

本名王方,1962年12月出生在江蘇省境,一個瀕臨長江的蘇南小縣城江陰。輪船靠岸一里路以外就是他小時候的老家——北大街。8歲之後漸漸屈從於學堂校規——只因為他把學校的方位、教室和走廊從兒時的心智深處慢慢納入了自己自由嬉戲的版圖。那根長期游弋於郊野曠原的粗筆畫的紅線慢慢被移入每日從學堂至家庭住址的陋街小巷之間。1975年,他小學畢業(冬天有沿河飄落的大雪);1977年,初中畢業(知青回城、手抄歌本及「四人幫」粉碎)。他的經歷的一部分有點像高爾基《童年》開頭幾章的中國小縣城版:拒絕再次入學;返身回歸童年清涼蟋蟀叫聲的世界。只不過這一次,童年又一次被現實世界無情粉碎了。1977年,他開始最初的少年—成年之旅。他是縣城通過做臨時工掙工錢的人群里的最年幼者,14歲,開始在幾家縣城規模的工廠做夜班、長日班。曾先後做過電焊、板金、白鐵、商店營業員(給過路顧客稱蘋果時總是多給)。孩提時代雄闊的野心(野心勃勃地想滿世界玩耍、聽驚險故事、結交大人物以及偷嘗店裡好吃的點心......)首次遭遇挫敗。當別的同年齡小孩仍在昔日的校區操場上列隊做早操時,他已經拉起沉重的成長歲月的大板車,從校門口凹凸不平的卵石子路上經過。有一次,在類似場景中,他停下來,依偎中學的生鐵校門,戀戀不捨看着昔日的同學們在上午九點的晴朗陽光下的笑臉,他的心頭湧現出最初一陣做人的落寞心酸。其後,他做臨時工做了四年。一度曾是偉大的長江江陰段航運碼頭那幾艘往返江面的汽渡船上樣子文雅的水手,並由此與這條大江結下不解之緣。1980年1月的隆冬,正式被召進船廠做青工,起重。昔日的那支粗紅筆畫箭頭在成年世界的工廠區難以為續了......童年連同少年一起夭亡在那片水天一色的荒涼江灘上——準確點說是在江陰城以西五公里處的鄉村。他頻頻曠工,爬船廠圍牆脫逃工廠的勞役。那時候的月工資是36元,一年收入人民幣四百元。因為持續的表現不良,常常遭剋扣。那麼,這名仿佛童話世界裡的頑皮「小丁丁」(法國:《丁丁歷險記》)究竟又在幹些什麼呢? 他迷上了看書。 約莫在1977年的夏天,他迷上了一本名叫《魯賓遜漂流記》的小說。日後,媽媽廠里一名嚴肅的中年人借給他一本豎排的《天方夜譚》;之外,1980年前,閱讀了當時可以有條件到手的一切書籍,其中包括新出版的司湯達、巴爾扎克、狄更斯,很多封皮封底已脫落的舊書:《唐詩三百首》、《三毛流浪記》、《水滸》、《斯巴達克斯》...... 他迷上了文學。 在過去老的、江陰城裡的中山公園,有一幢民國樣式的三面環湖的舊洋樓,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公共閱覽室。那樓房,作為其美學形式的建築外貌(迴廊、飛檐、落地軒窗)以及相應的歷史滄桑記憶,說到底,倒是頗符合一名少年的文學心智最初可能的成型。日後,他的記憶里常常會出現這幢荷花池邊的洋樓的盛夏濃蔭,他在那裡面——日後跳下五公里外高高的工廠圍牆——成了一代文革浩劫之後懂得花時間在小說閒書上的那一撥縣城大人群里最年幼的閱讀者。他坐在他們中間,煞有其事,像他們一樣捧一本厚厚的書。書的山羊皮或硬紙脊面上常常燙着金。那時候的薩克雷、簡.奧斯汀們常常有最迷人筆觸的插圖,圖片的底端照例會摘錄上幾句書中章節的文字、男女主人公對話一類,仿佛那些粗看上去沒頭沒腦的對話文字一直在人類時間長河以及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中存活着——以其了不起的19世紀的想象形式——從未被枯竭所湮沒。於是,這份簡歷(有時是我,有時隸屬於「他」)的後半部分只好出現在某處僻靜的房間,閱讀時空氣仿佛靜止凝固了的「......」「— —」 真正的文學,總是更跡近於無話可說,跡近於人類生活深奧莫辨的某種精神的停滯狀態,也且:虛構與史實、夢幻和現實的交相混淆。 真正的文學,總是更類同於曠野的一陣風:雲影、麥浪、收穫季節的天氣清涼......

榮譽成就

1997年出版第一本書:詩文集《低語》(說她是詩文集是因為她更經常地被人稱之為「散文」)。 其他出版物:《鄉村肖像》(1998);《五種回憶》(1999);《憂鬱之書》(2000);《瞎子阿炳》(2002);《旅館》(2003);《帕米爾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