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位於江西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556件/套,舉辦展覽2個,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1.4萬人次。

簡介

中國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團體會員單位——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是江西省首家以礦物晶體為展示對象的非國有博物館[1]

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新華工業園323國道旁,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分為:

礦物晶體陳列展區

展出在贛南及南方地區常見的數十種礦物晶體標本共計10000餘件。

恐龍化石陳列展區

陳列展出在大余縣池江盆地出土的部分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蛋化石,共展出1000餘件。

館內還布置了礦藏資源分布沙盤和鎢礦開採概況,並復原再現了一百多年鎢礦開採的歷史

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以「世界鎢都」為平台,打造鎢都礦晶文化為目的,並對礦物晶體的科學性、歷史性及藝術價值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一個學習、教育和鑑賞的場所。

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不僅帶動了獨特、神奇、精美的礦物晶體文化的研究挖掘,也帶動了大余文化旅遊事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

大余縣以礦物晶體博物館為平台,開展了江西大余、廣東南雄、湖南汝城礦物晶體書畫比賽等活動,整合了礦物晶體資源,激發了礦物晶體文化活力,規劃了礦物晶體收藏市場,做大做強了大余礦物晶體文化產業這個品牌。

近年來,在國家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力量積極推動下,我國非國有博物館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國登記備案的博物館達5354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600餘家,占比達29%。

非國有博物館作為我國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諸多領域彌補了國有博物館的空白,在保護文化遺產[2]、傳承文明成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民間收藏從「私家珍藏」到「社會共享」的文化自覺和境界提升。

中國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作為中國博物館協會的下屬專業委員會,以推動非國有博物館間的溝通協作與資源整合,促進非國有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主要目的。在文博事業的發展道路上,專委會將積極發揮橋樑、紐帶、協調作用,團結廣大非國有博物館,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視頻

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 相關視頻

新型投資:礦物晶體收藏
礦物晶體藝術品

參考文獻

  1. 對於博物館,你知道多少呢? ,搜狐,2019-03-03
  2. 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搜狐,2021-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