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之歌(李金髮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我們散步在死草上悲憤糾纏在膝下。

粉紅之記憶,如道旁朽獸,發出奇臭。

遍布在小城裡,擾醒了無數甜睡。

我已破之心輪,永轉動在泥污下。

不可辨之轍跡,惟溫愛之影長印著。

噫吁!

數千年如一日之月色,終久明白我的想像,任我在世界之一角,你必把我的影兒倒映在無味之沙石上。

但這不變之反照,襯出屋後之深黑,亦太機械而可笑了。

大神!

起你的鐵錨,我煩厭諸生物之汗氣。

疾步之足音,擾亂之琴之悠揚。

神奇之年歲,我將食園中,香草而了之;

彼人已失其心,在混雜在行商之背而遠走。

大家辜負,留下靜寂之仇視。

任「海誓山盟:」「溪橋人語,」你總把靈魂兒,遮住可怖之岩穴,或一齊老死於溝壑,如落魄之豪士。

但我們之軀體既偏染硝礦。

枯老之池沼里,終能得一休息之藏所?

一九二二年Dijon

作者簡介

中文名:李金髮

出生地:廣東梅州市梅縣

別名:李淑良

民族:漢族

主要成就:象徵詩派代表詩人之一

出生日期:1900

逝世日期:1976

國籍:中國

代表作品:《微雨》,《食客與凶年》,《為幸福而歌》

信仰:象徵詩派代表詩人

李金髮(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筆名金髮,廣東梅縣人。是中國早期象徵詩派的代表作,為中國新詩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1]

據他在《我名字的來源》一文中說『1922年在法國患病,老是夢見一位白衣金髮的女神領他遨遊太空,他覺得自己沒有病死,於是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金髮。[2]

李金髮早年就讀於香港聖約瑟中學,後至上海入南洋中學留法預備班。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就讀於第戎美術專門學校和巴黎帝國美術學校,在法國 象徵派詩歌特別是波德萊爾《惡之花》的影響下,開始創作格調怪異的詩歌,在中國新詩壇引起一陣騷動,被稱之為「詩怪」,成為我國第一個象徵主義詩人。

1925年初,他應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邀請,回國執教,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並為《小說月報》、《新女性》撰稿。1927年秋,任中央大中秘書。1928年任杭州國立藝術院雕塑系主任。創辦《美育》雜誌;後赴廣州塑像,並在廣州美術學院工作,1936年任該校校長。

40年代後期,幾次出任外交官員,遠在國外,後移居美國紐約,直至去世。[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