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夙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夙惠》選自《世說新語》卷一。《世說新語[1]》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內容大多記載東漢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聞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403~約444年)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等等,共三十六類(門),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原文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箸箄,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箸箄,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何晏七歲,明惠若神,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內,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玄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並七歲,在床邊戲。於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瞑於燈下,二兒共敘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韓康伯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謂康伯曰:「且箸襦,尋作復(巾軍)。」兒云:「已足,不須復(巾軍)也。」母問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熱,今既箸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母甚異之,知為國器。

晉孝武年十二,時冬天,晝日不箸復衣,但箸單練衫五六重,夜則累茵褥。謝公諫曰:「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帝曰:「晝動夜靜。」謝公出嘆曰:「上理不減先帝。」

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歲,服始除,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別,因指與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應聲慟哭,酸感傍人。車騎每自目己坐曰:「靈寶成人,當以此坐還之。」鞠愛過於所生。

特點

《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來的小說發展影響尤其大。《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2]》、《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並《世說新語》。

視頻

夙惠 相關視頻

戴建業老師課堂之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
復旦大學:世說新語 教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