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夔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夔門

中文名稱;夔門

全長;8公里

地位;瞿塘峽之西門,三峽西端入口處

特點;長江三峽中最窄、距離最短的峽

別稱;瞿塘峽、瞿塘關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重慶

夔門 (kuí 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西門,位於三峽西端入口處。

關於夔門的由來,眾說紛紜:或曰「夔」為遠古神獸,《山海經.大荒東經》就是這樣說的:夔狀如牛,蒼身而無腳,一足,出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關於其中「夔一足」的爭論,持續了幾千年,比較可信的是《呂氏春秋》,其載孔子答魯哀公曰:「舜以夔為樂正,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孔子的意思是說以夔的才能治世,一個就足夠了,不是說夔只有一隻腳的.《山海經》將「一足」移植到夔上,似乎有點牽強.另一種說法夔是三皇時東夷族的首領,大禹治水時曾命夔治蛟龍,夔門因此而名.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地名說,其一奉節古稱夔州,故名之為夔門在道理上說得過去;其二上溯歷史,自殷商至春秋,巴東間小國林立,其中就有個夔國,位於現秭歸和巴東一帶,楚成王39年即公元前633年,為楚所滅,一座境內的江山險關因國而名,是理所當然的.[1]

序言介紹

夔門,又名瞿塘關。兩岸高山凌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西起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2]

這裡河寬只有百餘米,把滔滔大江緊束得像一條溝壑,而通過的流量往往多達每秒五、六萬立方米。"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用一"爭"字,活畫出夔門的赫赫水勢。當輪船駛出瞿塘峽西口後,您走到船尾,抬眼望去,全景式的夔門雄姿便展現在您的面前。這時是攝影留念的最佳角度。如今,臨江的石壁上,還刻有孫元良的"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

"十個行書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門"和行書"夔門·瞿塘"均歷歷在目。

杜甫有詩詠那赤白兩山: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

楓林桔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銹懸。

人文歷史

瞿塘峽內[1] ,風光秀麗,山勢雄偉。 在夔門長江南岸白鹽山斷壁下,有一塊千餘米、平滑如鏡、刻滿字體的石壁,這就是粉壁石刻,又稱粉壁堂。它的上面刻滿了篆、隸、楷、行字體,始於宋代,終於民國年間,大有2米見方,小如指頭大小的歷史名刻。 在客輪上看粉壁石刻,清代張伯翔所書"瞿塘"最為醒目。劉心源所書"夔門"二字,正宗隸體,古樸風雅。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所書"踏出夔巫,打走倭寇"(隸書)表現了抗日戰士的豪情壯志,祖國河山不容侵犯的情感油然而生。南宋書法家趙公碩所書《宋中興聖德碑》是一塊罕見的巨形壁刻,具有較高的書法和文獻價值。全文共980餘字,碑高約4米,寬近7米,內容是頌揚宋高宗宋孝宗的功德和政績的。字體端莊、筆力雄健,石刻技藝精湛,可渭長江沿線的名碑奇珍。這些書法作品,刻在三峽深谷中的懸崖硝壁之上,遠視渾然一體,如天配地成般的和諧,充分展現了我國書法、石刻技藝的藝術魅力。在瞿塘峽南岸的絕壁上,有一個黑洞,洞口距崖頂70米左右,高出水面100米左右。據《夔州志·文物》記載,相傳此岩是宋朝穆桂英當年藏盔甲的地方,故稱"盔甲洞 "。考古人員進洞考察時發現洞內有二具棺木,內有青銅劍一把,長25厘米,木漆梳一把,殘長5厘米,工藝精巧。據考證,這是古代的一處崖葬。七道門下面的崖壁,有一股清澈的地下水不時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響,十分悅耳,這就是"間歇泉"。往下,還有幾處溶洞。抗戰時期,人們曾利用這些險要地勢,在洞裡放置了大炮,至今工事還可見。

詩詞

宋代詩人陸游《新春感事八首終篇因以自解》詩之四:"憶到夔門正月初,竹枝歌舞擁肩輿。"杜甫在詩中寫道:"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從白帝城向東,便進入長江三峽中最西面的瞿塘峽。它包括風箱峽和錯開峽兩段水峽,從白帝城到巫山縣大溪鎮(黛溪鎮),全長約八公里,在三峽中最短,了最為雄偉險峻。 "三峽束長江,欲令江流改。誰知破夔門,東流成大海"。陳毅同志這首氣勢磅礴的詩篇中寫到的夔門,在瞿塘峽入口處。它"岸崖又壁立"(郭沫若詩),就象巍然屹立在江面上的巨大閘門,山 岩上鐫刻着"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叫它夔門,瞿塘峽因此也有"夔峽"之稱。長江劈此一門,浩蕩東瀉,正如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在《長江》一詩中所描寫的:"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咆哮的江流穿過迂迴曲折的峽谷,闖過夔門,呼嘯而去。 [3]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灩澦歌

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灩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觸。

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

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

旅遊資源

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雲;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這裡的河寬只有百餘米。"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用一"爭"字,活畫出夔門的赫赫水勢。乘船入夔門,高約千米的赤甲、白鹽兩山對峙,滾滾激流、滔滔浪花就從這門中爭喧着擠擁進去。正因其水大河窄,故汛期水位,一日之間,可陡漲一、二十米,年水位的變幅,甚至可相差五十多米。

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含鈣質的水溶液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這兩座山都是石灰岩,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奇麗的自然景觀。凡緩坡沖坪處,因有植被而呈蒼青色。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岩,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有白色、赤色、黃色、褐色等。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

夔門的峭壁高約350米,早自南宋,晚迄民國的12通粉壁摩崖石刻占壁200多平方米,《宋中興聖德頌》至今完好無損,近人孫元良所書"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漢隸大字石刻的一撇一捺均可臥人。與人同在南側的孟良梯、鳳凰泉飲等景觀,如今已經有路連通。隔岸相望的古棧道上,也有"開闢奇功"、"天梯津(左立右隸)"等石刻。

奇景風光

到了瞿塘峽,看到 "夔門天下雄",知道十元錢的背面風光就是取景於這裡。 夔門即瞿塘峽之西門。陝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又名"瞿塘關",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門戶。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因瞿塘峽地當川東門戶,故又別稱夔門。[3]

夔門是天下奇觀,吸引無數文人騷客前來欣賞讚美。宋陸游《新春感事八首終篇因以自解》詩之四:"憶到夔門正月初,竹枝歌舞擁肩輿。"

長江劈此一門,浩蕩東瀉。

如今,三峽大壩儲水之後,夔門依舊是天下奇觀:一江清水現夔門,平湖秀色悄然現。2003年06月01日上午10時,此時夔門的水位已升至105到110米之間,距135米蓄水線只有20米左右。84歲的楊華春老人拄着拐杖,如古松般佇立在岸邊舊城的廢墟上。老人一個月前才從農村搬到新縣城的寶塔坪小區,這幾天老人天天早上都會來到江邊,看着江水慢慢上漲。望着如鏡的江面、清碧的江水,老人深有感觸,"我活了80多年,從來沒有在夏天看到這樣的江水。這真是千古奇觀。"

朝天門,夔門是重慶的兩道門,聞名天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 重慶不僅是古都,有聞名古今中外風景名勝,有聞名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有聞名古今中外旅遊聖地,朝天門,夔門等等就是重慶所獨有的天下奇觀。而且重慶地域廣大,資源豐富,有得天獨厚優勢。

旅遊貼士

進入白帝城景區-風雨廊橋-向右經環山步游道-渡船碼頭(憑門票可免費乘坐渡船到對岸)--參觀夔門古象館-古炮台-瞿塘峽古棧道。

相關視頻

夔門紅葉漫山遍野 十里瞿塘秀美如畫

長江第一門 夔門14

長江第一門 夔門3

參考資料

  1. 夔門 , 中國奉節網 2016-04-02
  2. 夔門--10元人民幣上的風景 , 快資訊 2018-06-29
  3. 描寫夔門的抒情散文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 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