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復旦大學化學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復旦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26年,由原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化學系組成,現設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

2019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化學專業排名28位,2019 US News全球化學專業排名30位。據2019年1月的ESI統計,復旦化學學科論文總引次數全球位列第41名,篇均引文數位居全國第一。

發展歷史

復旦大學化學系始建於1926年。在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原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滬江大學、大同大學、震旦大學與復旦大學七校的化學系合併,成為今日的復旦大學化學系。歷經九十餘年,復旦大學化學系已成為我國培養一流化學人才和開展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化學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學科建設

復旦大學化學學科為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雙一流[1]」重點建設學科 ,上海市高峰學科。物理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系內設有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學生物學五個二級學科,以及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化學教學實驗中心。

復旦大學化學係為2011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iChEM)成員單位,建有上海市分子催化和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2]、教育部創新科學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蛋白質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手性藥物工業不對稱催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參與建立了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等跨學科研究平台。

復旦大學化學系是我國最早的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後流動站之一,本科教育設有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1993年被確定為「國家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在讀本科生約400人,研究生約600人,另有相當數量的博士後人員。擁有各類教學和科研實驗室約1.8萬平方米。1952年至今培養了本科生7800餘名、碩士1350餘名、博士750餘名,其中在化學系工作或學習、進修過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近30位。

師資隊伍播報編輯化學系現有在職教職工186人,其中專任教師140人,行政管理和實驗室技術人員46人。正高級職稱72人,副高級職稱70人,中級職稱44人。教師隊伍治學嚴謹、勇於開拓,教學與研究實力雄厚。現有兩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東方學者)3名,復旦特聘教授13名,以及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11名。 人才培養播報編輯化學系始終把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根本目標。近年來,在「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原則上,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開設的近70門本科課程中,《物理化學》、《有機化學》、《普通化學》等專業課程為國家級和上海市精品課程,還有《化學與人類》等具廣泛影響的優秀公共類課程,獲得過多項國家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物理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首批全國教學優秀團隊;編著的《物理化學》、《化學與人類》、《譜學導論》、《分析化學原理》等一系列新教材獲得國家級和上海市優秀教材獎。在注重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訓練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近年來有多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學生的課餘科技創新行動曾獲准創新項目200多項,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上海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和一等獎、「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復旦大學先進集體標兵等獎項,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高思想素質和創新能力、紮實基礎知識和優良實驗作風的優秀畢業生,贏得了社會高度評價。 科研成果播報編輯化學系十分重視科研創新,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應用兼顧的傳統。近年來,以能源材料化學和生命健康化學為研究重點,積極開展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新技術和應用開發研究。2000~2008年間承擔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科研項目800餘項,獲經費累計3.31億元,發表科研論文2690餘篇。2008年實到科研經費超過5000萬元,在研的225個項目中,有國家973項目及子項目22個,863子項目1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個,上海市重點項目7個;在Nature material、JACS等國際知名雜誌上發表SCI論文325篇,其中IF>3者占30% 以上;獲授權專利49項。復旦大學化學系2010年至今,共承擔國家和有關部門科研項目940餘項,獲各類經費累計8.34億元,發表科研論文約3145篇。2018年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及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26篇。近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上海市和各部委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和二等獎7項、技術發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項,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2項、上海市科技精英和青年科技英才獎4項、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3項等,獲得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2次。 國際化進程播報編輯伴隨着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復旦大學化學系積極擴大國際影響,不斷加快國際化進程,已與美國UC Berkeley、UC Santa Barbara、法國巴黎高科等國外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的模式,本科學生國外交流每年近百人次;趙東元、麻生明等教授或擔任國內外重要雜誌的主編等職務,或在國際學術團體和重要國際會議中擔任重要職務;化學系先後主辦了一系列大型和雙邊國際會議,國外大學教授來化學系講學和授課的比例每年都在不斷增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