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塔那托斯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塔那托斯龍屬
圖片來自prehistoric

塔那托斯龍屬學名Thanatotheristes) 也可音譯為塔納托龍桑納托斯龍,或直譯為死亡收割龍,簡稱死掠龍,是一來自晚白堊世拉臘米迪亞暴龍類恐龍,生存年代約為8.01至7.95千萬年前。

該屬目前只有一個物種德格魯特塔那托斯龍T. degrootorum)。該分類單元的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福莫斯特組,與中型角龍類,如福莫斯特異角龍,和小型厚頭龍類,如賴氏結頭龍等共存。[1]

發現與命名

塔那托斯龍的正模標本(TMP 2010.5.7)包括右上頜骨、右顴骨、右眶後骨、右上隅骨、右方軛骨、右側蝶骨、左前額骨和幾顆牙齒。顱骨的長度約為800毫米(31英寸)。它的體型比近親懼龍更小,但在死亡時,正模標本的骨骼發育還不成熟。參考標本TMP 2018.016.0001僅基於亞成年個體的部分右上頜骨。它是在於福莫斯特組的下Herronton砂岩段發現的。種名紀念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他找到了這具正模標本。

敘述

德格魯特塔那托斯龍(T. degrootorum)有以下特徵:

  • 上頜骨腹側和前腹側至眶前窩的皮下表面上的、一排均勻分布的背-腹向嵴。
  • 顴骨上膨脹的圓形眶緣。
  • 額葉的矢狀嵴向前延伸到顳上嵴,形成一個寬而圓的嵴。
  • 額葉上的淚骨接觸面相對於額間縫向前延伸約60°。
  • 前額有兩個向後突出的、尖銳的「刺」,與顱頂前表面的腹側面相連(長的、中間的主要的尖刺和較短的外側的尖刺)。

根據顱骨化石材料與相關屬的比較,塔那托斯龍的模式標本估計長度在8米(26英尺)左右。

參考文獻

  1. Black, Riley. Newly Discovered Tyrannosaur Was Key to the Rise of Giant Meat-Eaters. Smithsonian. 10 de febrero de 2020 [2020-02-11]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