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埶拼音yì,shì,從坴( lù,土塊),從丮( jí,拿)。藝的本字。本義:種植。埶為會意字,其初字為"木+一+丮",木代表植物,一(橫)代表地面,丮是雙手執(植)。

《禮·禮運》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

《注》在埶,居尊位也。去謂不由禮而去仁讓及上著義考信著過五事也。

《前漢·高帝紀》秦得百二,地埶便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埶

拼音; yì,shì

部首; 土

演變; 甲骨文

總筆畫; 11

部外筆畫; 8

基本信息

埶,yi,從坴( lù,土塊),從丮( jí,拿)。藝的本字。本義:種植。

《禮·禮運》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

《注》在埶,居尊位也。去謂不由禮而去仁讓及上著義考信著過五事也。

《前漢·高帝紀》秦得百二,地埶便利。

漢字:埶shì yì

埶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拼音:shì yì

部首:土,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五筆86&98:FWFY 倉頡:GGKNI

筆順編號:12134121354 四角號碼:4511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7F6

● 埶

yìㄧˋ

◎古同"藝"。

詳細字義

埶 會意。字從坴(lù),從丮。丮,手持。坴,指大土塊。本同"藝"。

《說文·丮部》:"埶,種也。"

本義:種藝。

其它字義

shìㄕˋ

◎古通"勢"。

【辨析】

古代"埶"與"勢"有區別,並非簡單通假。在《荀子》一書中這兩個字都分別出現過,埶字使用如《修身》篇:"體倨固而心埶詐"、《修身》篇:"富貴而體恭,殺埶也"、《不苟》篇:"非知也,其埶然也",等等。勢字使用如《子道》篇:"非無力也,勢不可也"。

埶與勢相比較,除了可以表示形勢、趨勢之外,還有表示"詐"的含義,如"埶詐"。王引之注《荀子·修身》篇之"體倨固而心埶詐"句:"《荀子·議兵》篇曰:'兵之所貴者埶利也,所行者變詐也。'又曰:'焉慮率用賞慶刑罰,埶詐險厄,其下獲其功用而已矣。'埶與詐義相近。《後漢書·崔駰yīn傳》'范蠡錯埶於會稽',李賢曰:'埶,謂謀略也。'"。所謂埶詐,就是權變,兵法中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即此。權變基於利,權變有利則變,權變不利則不變,所以荀子說"兵之所貴者埶利也",因此王引之將埶解釋為"詐"。詐可以是詐術(依當下形勢權衡利弊行變化之事),也可以是詐道,所以李賢將埶解釋為"謀略",這裡的"埶"就好比《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中的"詭"字一樣,是一個意思,就是強調權變。

English

◎ art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埶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唐韻》魚祭切《集韻》《韻會》《正韻》倪制切,$同藝。《說文》種也。

又六埶,才埶,$詳藝字注。

又《廣韻》《集韻》《韻會》$始制切,音世。與勢同。《禮·禮運》۬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注》在埶,居尊位也。去謂不由禮而去仁讓及上著義考信著過五事也。《前漢·高帝紀》秦得百二,地埶便利。[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