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頭散淡之舊時「混混兒」(李錫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城頭散淡之舊時「混混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城頭散淡之舊時「混混兒」》中國當代作家李錫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城頭散淡之舊時「混混兒」

老天津衛給人的印象是遍地「混混兒」,是流氓地痞橫行的地盤,似乎「三不管」、「混混兒」就是天津的「象徵」。有人為此忿忿不平,稱之為「天大的謬誤」。其實,天津在歷史上曾經「確有其事」。

混混兒,他們屬於流氓階層,但又不同於流氓,也不同於土匪,大約更接近於「地痞無賴」,是一幫子遊手好閒、沒事找事、聚眾打架、生死不怕、為害一方的土棍。從前,天津的「混混兒」很有勢力,也有名氣。

據老人們回憶:清末天津街頭,常見一些無賴土棍,一人獨行或三五成群,穿着不倫不類,說起話來搖頭晃腦、挑大拇指,走起路來總是邁左腿、拖右腿,裝作傷殘。他們整日遊逛街頭,衣袖裡暗藏斧頭,腰間插着匕首,惹是生非,罵罵咧咧,愛打愛鬧。他們各霸一方,為非作歹,禍害百姓。光緒年間有這樣的記載:「天津土棍之多甲於各省」,可見當時天津的混混兒已經是「臭名遠揚」了。混混兒現象,是過去歷屆天津治安當局非常頭痛的問題,袁世凱在津當政期間,曾將一些混混兒當作土匪殺掉。雖然如此,混混兒現象始終不能從根本上徹底剷除。只有到了解放後,這些舊中國的社會渣滓才被清除。

半個世紀前的1950年12月25日,天津的老百姓紛紛走出家門,湧向街頭。人們奔走相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就在這一天,橫行天津30多年的大惡霸袁文會被人民政府處決了!人們怎不彈冠相慶!

袁文會是解放前天津「安青幫」(青幫)的頭子。天津歷來漕運發達,而青幫正是發跡於漕運——壟斷內河航運,這個「組織」後來發展為殘害百姓、稱霸一方的黑惡勢力。袁文會出身河霸流氓,長期設立賭局、開辦妓院、販運煙毒、販賣華工;對平民肆意敲詐勒索,殘害人民,被他直接殘害致死的就有數十人。「九·一八」事變後,袁文會投入到日本人的懷抱,他按照日寇的旨意,在河北霸縣(今霸州)組織土匪300多人,建立武裝,並親任司令,殘殺我抗日軍民。

袁文會是天津混混兒的頭目,因而就成了天津「混混兒」、「惡霸」的代名詞。袁文會長期活動於南市一帶,南市是他從事各種罪惡活動的基地。舊天津南市的社會秩序和社風民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袁文會等混混兒們的薰染;而南市的民風,又不斷向四周輻射,對整個天津社會產生了影響。

袁文會、劉廣海、「張八」之流,老百姓深惡痛絕,但卻為當時和後來的流氓無賴、頑劣之人所推崇、所效仿。混混兒的來源算是五花八門,有些饑寒交迫的「赤貧」,反正是好死不如賴活着,也就豁出去了,紛紛模仿混混兒,在社會上瞎混,胡作非為。黑社會裡的人在「黑吃黑」當中,慣於「玩死簽」,以自毀自殘的極端手段,從膽量到氣勢上壓倒對方,使對手屈服。跳油鍋、過刀山、滾釘板、剁手、斷腿等等,都是典型的混混兒才做的出來的。

青幫並不是天津所獨有的,上海的青幫、洪幫勢力更大、影響也大;而混混兒同樣也不是天津所獨有的現象,舊社會許多大城市裡都有混混兒,上海、北京武漢等城市都有。相對來說,天津的混混兒在天津的地盤上活動更加猖獗、持續時間較長,因而破壞力更大些。

近年來,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混混兒現象」又有滋生。比如人們有時看到天津街上的「碰瓷」,就有點兒混混兒的味道。你正常開車或騎車,他找個空擋,突然撞你,或成心讓你撞,之後說是你撞了他,不給錢就沒完。他們「被撞」之後,乾脆倒地不起,佯死裝傷,目的是訛人錢財。2004年9月1日,天津某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例:被告人陳某某在一次酒後失足,摔下樓梯,造成股骨脛骨骨折。這成了他敲詐的「資本」。陳某某多次在馬路上有選擇地「撞」汽車,而後由其他幾個「弟兄」幫腔,出面了事,洽談「私了」,或者到醫院拍片子歸交警解決,敲詐司機。他們採取這種手段共敲詐20多萬元,所得贓款幾人表分揮霍。法院一審判處陳某某等人有期徒刑9~6年。

我在天津站前廣場親眼看到一件事:有個陰冷的中年男子,穿一身青色,走路一瘸一拐地,手裡提着幾包瓜子,見了路過的外地人,冷不防把一包瓜子塞到路人手裡,陰沉沉地說「拿10塊錢來!」實際那瓜子當時最多值1塊錢。這時,旁邊的人(實際是同夥)趕緊對路人說:「你別挨着他,一碰他的胳膊就掉了!」賣瓜子的也裝成胳膊腿都有殘、渾身要散架、一碰就倒的樣子。有些外地人一看這「陣勢」,只好乖乖地從自己兜里拿出錢來「了事」。

今天國內的「黑社會」現象仍然存在。黑社會成員慣於吃喝嫖賭、詐騙、行兇、欺行霸市,壟斷地盤,為害一方,令百姓極為痛恨。他們往往組織嚴密,犯罪手段狡猾而兇殘,背後有所依託,比起舊社會「混混兒現象」,更具有威脅性和破壞性。只是在社會打擊之下,他們早就失去了對抗社會的能力,只有轉入地下,時隱時現。

如今的天津,已是全國社會治安最好的地區之一,這是得到公認的事實。這從一個方面表現出今日天津的民風和社會風氣,同過去「混混兒」肆意橫行的時代相比,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1]

作者簡介

李錫文,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