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匕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匕首是一種比劍更短小的刺砍兩用兵器。其外形與劍相似。由於它短小易藏,多是作為近身格鬥,貼身防衛或暗殺的適宜兵器。中國武術器械,短劍或狹長的短刀。其首形狀類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名。

據傳堯、舜時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鋒利,攜帶方便,是近距離搏鬥的有效武器。其用法主要有擊、刺、挑、剪、帶等。演練時有單匕首和雙匕首兩種形式。匕為古代膳食器,即勺。因其類短劍形態上像匕,故名。

由來

匕首(bǐ shǒu)(匕為三聲)的由來

「匕」在現代漢語中的解釋是「匕,<書>,匕首」。匕首是一種尖而薄的冷兵器,但在古代漢語中,「匕」最初用來指一種取飯用具,類似現代使用的羹匙。匕首指雙刃或單刃的短刀或短劍。

中國最早在夏代就出現,一開始為青銅製,到了戰國時期因鐵器的發達改用鋼鐵製。一般作為近戰防備武器,可以對目標投擲或突刺。此武器由來已久。《史記·吳太伯世家》:「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司馬貞索隱:「劉氏曰:『匕首,短劍也。』按《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通俗文》云:『其頭類匕、故曰匕首[1]。短刃可袖者。』」是短兵器的一種。甚至摔破石頭就可以製作。由於製作極度簡單,可以說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一定有這種東西。

匕首攜帶方便,容易隱藏,所以即使在火炮發達之後,仍然還是軍人無法離手的原始武器。因而型態也是千差萬別。一般說來它的長度是介於小刀(Knife)與短(Short sword)之間,但其實很難明確地區分。由於長度短,幾乎只能對近身的敵人使用,但危急時可以作投擲攻擊也是很具有魅力的特點。

作用

漢代匕首常常與長劍並用。軍隊中除裝備常規兵器外,有的也配有匕首以備急用。一般官吏除了佩劍還帶有匕首,防身自衛,以防不測。劍首為環形,狀似紗帽,劍格向下分,劍莖寬平,刃的近尖處忽窄,柄近刃長,與先秦的形制顯然不同。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樂府·結客少年場行》說:「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珠袍曳錦帶,匕首插吳鴻。由來百夫勇,挾此生雄風。」可見匕首與劍往往並提,匕首長久以來以其獨特的功能普遍為兵家武士、行者俠客所用,作為一種近戰輔助兵器而流傳至今。

發展

劍體短的一種,匕首的年代久遠。石器時代即有石匕首。現今所用匕首,長約七八寸,多為鋼製,有單刃和雙刃之別,雙刃之匕首中有脊,兩邊逐銳,頭尖而薄。匕首的基本擊法有刺、扎、挑、抹、豁、格、剜、剪、帶等。其練法有單匕首練及匕首與其他兵器對練等。但一般匕首都為雙使。

匕首劍體短的一種。別稱有短劍、小劍、叉子、插子。

梅花匕首 其形狀為兩端有槍頭的銳器,一尺二寸長,鐵製材料,手握當中,握手其杆為圓形或方形,上面纏綢帶,握手處有一個牙形護手刃,使用時,左右手各持一把匕首 。

匕首的年代悠遠,石器時代即有石匕首。至商、周發展為青銅或鐵鑄成。至漢代軍中騎士多配有。晉代張載《匕首銘》云:「匕首之設,應速應近,即不忽備,亦無輕念[2]。利用形彰,切以道隱」。

視頻

匕首 相關視頻

一套珍藏許久的短匕首,看起來非常霸氣,開眼了
刀匠打造冷兵器匕首全過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