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米爾·費歇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Hermann Emil Fischer,1852年10月9日-1919年7月15日) 德國 有機化學家。

他合成了 苯肼 ,引入 肼類 作為研究 糖類 結構的有力手段,併合成了多種糖類,在理論上搞清了 葡萄糖 的結構,總結闡述了糖類普遍具有的立體異構現象,用 費歇爾投影式 描述之。

他確定了 咖啡因 、 茶鹼 、 尿酸 等物質都是 嘌呤 的衍生物,合成了嘌呤。他開拓了對蛋白質的研究,確定了 氨基酸 通過 肽鍵]]形成 多肽 ,並成功合成了多肽。1902年他費歇爾因對嘌呤和糖類的合成研究被授予 諾貝爾化學獎 。

埃米爾·費歇爾
出生 1852年10月9日
國籍 德國
別名 埃米爾·費歇爾
職業 化學家
知名於 諾貝爾化學獎 (1902)

人物簡介

中文名: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外文名 :Hermann Emil Fischer

別 名: 埃米爾·費歇爾

國 籍: 德國

出生地 :德國奧伊斯基興

出生日期 :1852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 1919年7月15日

職 業: 化學家

畢業院校: 波恩大學

信 仰: 天主教

主要成就 :諾貝爾化學獎 (1902)

性 別: 男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 (Hermann Emil Fischer,1852年10月9日 --1919年7月15日) 德國 有機化學家。

他合成了 苯肼 ,引入 肼類 作為研究 糖類 結構的有力手段,併合成了多種糖類,在理論上搞清了 葡萄糖 的結構,總結闡述了糖類普遍具有的立體異構現象,用 費歇爾投影式 描述之。

他確定了 咖啡因 、 茶鹼 、 尿酸 等物質都是 嘌呤 的衍生物,合成了嘌呤。他開拓了對蛋白質的研究,確定了 氨基酸 通過 肽鍵]]形成 多肽 ,並成功合成了多肽。1902年他費歇爾因對嘌呤和糖類的合成研究被授予 諾貝爾化學獎 。

年青經歷

費歇爾出生在德國 科隆 地區的 奧伊斯基興 小鎮,父親是一個商人。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後,他本想進入大學學習 自然科學 特別是物理學,但他的父親強迫他從事家族生意,直到確定他的兒子不合適經商,不得不說「這個孩子太蠢成不了商人,只能去讀書」[1]

費歇爾從而進入 波恩大學 學習 化學 ,曾經上過 凱庫勒 等人的化學課程。

1872年他轉學到德國在 阿爾薩斯-洛林 地區建立的威廉皇帝大學(現今的 斯特拉斯堡大學 ,目前該大學 化學 系的一間階梯教室以費歇爾命名)以求繼續學習物理,卻在 阿道夫·馮·拜爾 的影響下,決定終生從事 化學 。

1874年以對 熒光黃 和 酚酞 染料的的性質進行研究獲得 博士 學位,並被任命為助理講師。

科研經歷

在斯特拉斯堡的臨時講師任上,費歇爾作出了自己在化學上的第一個重要發現,使用 亞硫酸鹽 還原 重氮苯 ,合成(C6H5NHNH2)。[2]

以 苯肼 為起點,他和他的表弟奧托·費歇爾一起研究 肼 類的性質,他們提出了從 三苯甲烷 生產 染料 的新合成路線,並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方法的正確。1875年阿道夫·馮·拜爾被邀請前往 慕尼黑大學 接替1873年去世的李比希留下的化學系教授的教職,費歇爾跟隨 阿道夫·馮·拜爾 前往,成為 阿道夫·馮·拜爾 在有機化學研究上的一名助手。

1879年 被慕尼黑大學任命為 分析化學 的副教授,並拒絕了來自 亞琛工業大學 的擔任化學系主任的邀請。

1881年他被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 任命為正教授,對 茶葉 、 咖啡 和 可可 等飲料的組分進行研究,分離並分析了茶鹼、咖啡因和 可可鹼 等,進一步闡明了這些化合物和 尿酸 都是一個雜環化合物的衍生物[3]。這個化合物便是 嘌呤 ,是由一個 嘧啶 環和一個 咪唑 環雜合的雜環化合物,是重要的代謝物之一。

科學成就

一、對糖類的研究;

二、對嘌呤類化合物的研究;

三、對蛋白質;主要是氨基酸、多肽的研究;

四、在化工生產和化學教育上的貢獻。

由此可見,他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對有機化學中那些與人類生活、生命有密切關係的有機物質的探索。可以說他是生物化學的創始人。

「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用現代的觀點來看,「蛋白體」實際上就是蛋白質和核酸的複合體。鑑於這一點,可見費歇爾研究工作的重要意義,他為現代蛋自質和核酸的研究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AKA Hermann Emil Fischer

Born: 9-Oct-1852

Birthplace: Euskirchen, Prussia, Germany

Died: 15-Jul-1919

Location of death: Berlin, Germany

Cause of death: Suicide

Gender: Male

Race or Ethnicity: White

Sexual orientation: Straight

Occupation: Chemist

Nationality: Germany

Executive summary: Investigated sugars and purines

Father: (businessman)

Wife: Agnes Gerlach (dau. of Professor J. von Gerlach, m. 1888, three sons)

Son: (d. WWI)

Son: (d. suicide age 25, during WWI)

Son: Hermann Otto Laurenz Fischer (Professor at UC Berkeley, d. 1960)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onn

University: PhD,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1874)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unich (1875-81)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Erlangen (1881-88)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1888-92)

Professor: Professor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Berlin (1892-)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1902

Davy Medal 1890

費歇爾命名的貢獻

費歇爾吲哚合成

費歇爾投影式

費歇爾惡唑合成

費歇爾肽合成

相關影片

Interesting Emil Fischer Facts

參考文獻

  1. 諾貝爾獎官方網頁
  2. Fischer, E. "Ueber aromatische Hydrazinverbindungen" Ber. Dtsch. Chem. Ges., 1875, band 8, 589-594.
  3. E. Fischer, Ber. Dtsch. Chem. Ges. 1890, 23, 799 ± 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