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Peter and St.Paul)又稱華盛頓大教堂,俗稱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巴洛克建築的傑作。它建於1408年,是立唯一的長方形的哥特式大教堂。立陶宛著名的主教、詩人瓦蘭裘斯葬於教堂內。後來不斷改建,直到1655年俄瑞戰爭開始才告結束,200年間,教堂的外型和構造逐漸吸收了文藝復興時期及巴洛克建築特色。教堂塔樓高41.9米,內設有9個祭壇。1895年升格成為主教堂。

中文名 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

外文名 Cathedral Church of St.Peter and St.Paul

別 名 華盛頓大教堂

俗 稱 華盛頓國家大教堂

建議遊玩時長 2小時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免費

簡介

高高的教堂聳立在高高的地勢上,391英尺的尖頂成為全市的最高點。世俗的國會處於中心,民選的議員在那裡制定法律,規範人的行為;神聖的教堂立在高處,天遣的教士在那裡服務上帝,淨化人的靈魂。大教堂是英文 Cathedral 的中譯。該詞源自拉丁文,本義是指基督教主教座席所在的教堂。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的正式名稱是「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 Peter and St. Paul),屬於美國聖公會。它一方面擔當聖公會華盛頓教區主教堂的職責,另一方面由國會指定作為舉行全國性宗教紀念活動的場所。二戰期間,為跨洋作戰的美軍將士祈禱的儀式在此多次舉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慶祝美國在伊朗的人質獲釋的感恩儀式在此舉行。新千禧年的第二年,悼念 「9·11」恐怖襲擊遇難者的祈禱儀式也在此舉行。

與基督教關係

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是美國聖公會大教堂,向全國人民開放,就此意義而不屬於任何教派,表現出美國基督教的「泛化」傾向,這一點從美國「感恩節」的演變也可見一斑。感恩節(ThanksgivingDay)亦稱「感謝節」,原是美國基督徒的一個節日,後演變為美國全國性習俗節日。它源自北美英國殖民地普利茅斯,始於1621年。1620年11月下旬,102個英國清教徒乘「五月花」號商船抵達北美科恩角,建立起「普利茅斯村」。他們到達新大陸後因人地生疏、缺少飲食而陷入困境,不少人死於饑寒和疾病。多虧當地印第安人的接濟才度過了他們在北美的第一個嚴冬。到第二年,印第安人教會了他們種植玉米、蕎麥和飼養火雞等。這些新教徒經過辛勤勞作獲得了來北美後的第一個豐收,大家奔走相告,異常高興。有人為此建議過一個感恩節來慶祝豐收並感謝上帝的恩惠。於是,他們在1621年11月下旬的一個星期四舉行歡宴,當地印第安人酋長也帶了人馬和食物前來助興。大家製作出南瓜餡餅、玉米點心、烤火雞和野鴨肉,拿來自己釀造的野葡萄酒,大擺筵席,開懷暢飲,盡情歌舞,並舉行射擊打靶等遊藝活動。此後,新移民們年年慶祝,並推廣到北美各地,形成了「感恩節」慶典之風。1795年,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從而正式有了這一美國全國公民的盛大節日。起初感恩節的日期屢有更改,並不固定。1863年,林肯總統曾宣布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日期。但直至1941年,美國國會才最後確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並規定節日期間放假4天。美國在慶祝感恩節時通常有大規模的化裝遊行,並組織各種樂隊、儀仗隊和舞蹈隊等上街表演。而火雞和南瓜餡餅等則成為感恩節的傳統食品。

建築特點

教堂完全是英國哥特式結構,用大理石建造巨大穹頂,配以長柱尖頂、卷形花邊、各種浮雕、怪獸滴水咀,鑲有各種彩色玻璃[1] 。該堂比例勻稱,線條明細,令人叫絕。人們入內頓感其神聖莊嚴。大堂旁另建兒童小教堂,大門上雕有各類新奇動物,相對低矮的圓頂給人以舒適、親切之感,與大堂形成鮮明對照。該堂建在原聖阿爾巴教堂地基上。在奠基典禮時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親臨,有一萬多全國各地來的群眾參加。1912 年後陸續交付使用。威爾遜總統、二次大戰時的國務卿賀爾及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的遺骨均葬於此堂;艾森豪威爾總統的葬禮、里根和布什總統的就職禮拜儀式也在此舉行。

它相關

著名的馬丁·路德·金也為此教堂增色不少。馬丁·路德·金(1929~1968)作為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牧師,1954年起參加美國有色人種協會,積極反對種族隔離制度。1957年被選為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主席,在南方21個主要城市組織集會,發動黑人爭取公民權利,1963年8月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組織了一次25萬人的集會,反對種族歧視,要求種族平等。1964年迫使約翰遜總統簽署民權法案。一貫主張非暴力主義。但仍多次被捕入獄。馬丁·路德·金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3月組織「貧民進軍」,途經田納西州孟菲斯市時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馬丁·路德·金在遇難前一周曾在此布道。在美國人心目中,該堂地位非同一般,不愧為國家教堂之稱。

視頻

聖保羅大教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