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壇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壇樹

中文學名:土壇樹

拉丁學名:Alangium salviifolium

(L. f.) Wanger.

別稱:割舌羅

拼音:tutanshu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傘形目

科:八角楓科

屬:八角楓屬

土壇樹 (Alangium salviifolium (L. f.) Wanger.),因人食其果後舌頭有種被割過的感覺而得名,我國野生土壇樹主要分布在廣東西南部、廣西南部沿海地區及海南省,是民間傳統藥用植物,也是我國少有的野生珍稀樹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落葉喬木或灌木,稀攀援狀。小枝有顯着的圓形皮孔,稀具短刺,無毛或具微柔毛。葉倒卵橢圓形,長7-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僅脈腋被簇毛,側脈5-6對;葉柄長0.5-1.5厘米,無毛或疏被黃色柔毛。聚傘花序生於小枝中部葉腋,具2-8花,被淡黃色疏柔毛,花序梗長5-8毫米。花白或黃色,香氣較濃:萼片寬三角形,長約2厘米,兩面均被柔毛;花瓣6-10,淡綠色,線形,長1.5-2厘米;雄蕊20-30,花絲長6-8毫米,被長柔毛,花葯長0.8-1.2厘米,藥隔無毛;花盤肉質;子房1室,花柱長2厘米,柱頭頭狀,微4-5裂。核果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1.5厘米,成熟時黑色,頂端宿存萼齒。

形態特徵

株:落葉喬木或灌木,稀攀援狀。

枝:小枝有顯着的圓形皮孔,稀具短刺,無毛或具微柔毛。

葉:葉倒卵橢圓形,長7-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僅脈腋被簇毛,側脈5-6對;葉柄長0.5-1.5厘米,無毛或疏被黃色柔毛。

花:花梗長0.7-1厘米;小苞片3,窄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花白或黃色,香氣較濃:萼片寬三角形,長約2厘米,兩面均被柔毛;花瓣6-10,淡綠色,線形,長1.5-2厘米;雄蕊20-30,花絲長6-8毫米,被長柔毛,花葯長0.8-1.2厘米,藥隔無毛;花盤肉質;子房1室,花柱長2厘米,柱頭頭狀,微4-5裂。

果:核果橢圓形或近圓形,長約1.5厘米,成熟時黑色,頂端宿存萼齒。

產地分布

分布: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及非洲東南部。

產地:廣東東南部、香港、海南及廣西南部。

生境:海拔1200米疏林中。

藥用價值

土壇樹。在海南比較多,據我國醫書《中華本草》中記載,割舌羅的藥材作用是真的不小呢,它分散出的喜樹次鹼、安可任、吐根酚鹼、還有吐根酚亞鹼在醫學研究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土壇樹的根皮可作嘔吐劑和解毒劑,對麻風病、皮膚病、痔瘡、痢疾、炎症、高血壓、蛇咬傷和濕疹也有療效;根對治療狗和老鼠咬傷有很好的作用,對預防狂犬病毒極佳;樹葉敷在風濕痛處可減輕疼痛;樹幹能治療嘔吐和腹瀉;果實在泌尿繫結石、竇和傷口治療中得到應用

國外學者曾對土壇樹的藥用價值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已發現樹皮和根中的生物鹼,種子中的甾醇和脂肪酸,花中的甲醇提取物含有類固醇和黃酮類化合物。他們發 現從土壇樹花中提取的甲醇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也發現土壇樹葉子中酚苷能顯着抑制小鼠噬細胞RAW246.7中一氧化 氮(NO)、前列腺酶E2(PGE2)和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產生,推測其酚苷可能是重要的抗炎物質。從土壇樹果實營養成分分析可知,其成熟果實適合患有肥胖症、心血管、膽結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人群食用。因此,野生土壇樹是極具開發潛力的藥用樹種[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