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核應急醫學救援技術支持分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家核應急醫學救援技術支持分中心2014年底,按照《國家核應急工作「十二五」規劃》統一部署,為構建我國核輻射應急準備與響應國家能力體系,提高國家核輻射應急綜合能力,經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研究決定,設立首批8支國家級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25支國家級核應急專業分隊及3個培訓基地,核工業總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榮為首批國家級核應急醫學救援技術支持分中心、救援分隊和培訓基地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承建3類國家級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機構的單位。
主要承擔
根據任務分工,國家核應急醫學救援技術支持分中心主要承擔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準備與響應涉及醫學研究[1]與技術支持任務,包括輻射損傷救治、公眾輻射防護、應急心理援助、健康風險評估等核事故醫學應急相關技術儲備和科學研究等任務。形成核事故醫學救援基礎和臨床救治技術研發平台,具備輻射損傷救治、心理援助和其他醫學救援的技術支持能力。
取得成果
近年來,中心出色完成多項國家核應急備勤醫學保障任務以及多起核輻射事故人員的救治工作。作為國家級技術支持分中心,積極參加國家「神盾」系列演習、國際原子能機構ConvEx系列國際網絡演習,於2014年成功救治南京銥-192源丟失事故受照人員,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專家高度肯定,表明中心的輻射危重症損傷救治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此外,中心還承擔生物劑量估算、核電廠人員職業健康監護及核應急醫學相關科研任務,建立了輻射遺傳實驗平台,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染色體劑量-效應曲線,在國內首次採用並改進雙着絲粒染色體自動分析劑量估算技術,並實現生物劑量估算的快速、高通量方法,為大規模核輻射事故情況下快速識別受照個體提供技術保障。
專業隊伍
中心現有成員15人,高級、中級、初級職稱分別為7人、3人、5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2]7人、博士在讀1人,人才梯隊結構合理,擁有中國寶原核應急綜合救治技術領域首席專家1人、內照射損傷救治領域科技帶頭人1人、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1人。近年來,獲省部級獎項9項,其中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中核集團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累計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35篇,其中SCI論文9篇,中文核心26篇。
參考文獻
- ↑ 醫學研究有哪些類型?快來一起了解吧,搜狐,2023-01-10
- ↑ 獲得碩士學位的7種方法 ,搜狐,202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