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固鎮縣博物館

固鎮縣博物館成立於2006年,位於固鎮縣澮河路中段,館藏文物近千餘件。本着擴大陳列面積,提高展覽水平的宗旨,自2010年10月開始,固鎮縣博物館[1]在原有展陳基礎上,進行全面的陳列改造。

目錄

固鎮縣歷史

固鎮縣位於淮河之濱、澮河之畔。作為大漢民族的興業之地,固鎮縣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

大氣磅礴的垓下之戰、悽美動人的愛情長歌,使固鎮縣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如果說虞灣夕照、撒金曉月的勝景,韓信點將、許慎着書的高台,陳氏「一門三尚書」的美譽,已將固鎮縣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彰顯無遺的話,那麼固鎮縣博物館則是展示固鎮縣歷史文化和中華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博物館簡介

固鎮縣博物館位於固鎮縣澮河路中段,籌建於2006年,館區面積494平方米,展廳面積近300平方米。館藏文物約千餘件,上起遠古、下至明清,不僅種類齊全,而且品位高雅。青銅陶瓷[2]、玉器、鐵器、書畫等一應俱全,其中不乏漢鎏金龜硯滴、漢黃釉水波紋蓋鼎等精品。博物館建成初期,充分發揮固鎮縣垓下考古成果優勢,採取「文物史跡陳列展」與「垓下考古成果展」互為補充、交相輝映的陳列形式,多維度、多視角地向廣大群眾展示固鎮縣歷史文物的豐富內涵。

發展歷史

固鎮縣博物館成立於2006年,位於固鎮縣澮河路中段,館藏文物近千餘件。本着擴大陳列面積,提高展覽水平的宗旨,自2010年10月開始,固鎮縣博物館在原有展陳基礎上,進行全面的陳列改造。

改造一新的固鎮縣博物館以「固鎮縣歷史文物展」為主題,注重體現地方特色文化,展示文物百餘件,其中不乏漢鎏金龜硯滴、漢黃釉水波紋蓋鼎等精品,突出展示了固鎮縣歷史發展的重要階段。固鎮縣歷史沿革,介紹了固鎮的發展歷程。整個展區的展覽內容分為三個單元,除大量圖片外,共設九個展櫃、一個地台,每個展櫃的外邊,都封着通體到頂的玻璃。

垓下遺址

第一單元為「垓下遺址」,主要展示了垓下遺址挖掘的考古現場、重要遺蹟及出土文物。沙盤模型濃縮了「垓下遺址」的全貌。垓下遺址是兩城疊壓遺址,上層為西漢時期城址,下層為距今約4500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首先展示的是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存。出土物有石鏃、石錛等,玉墜、玉環、玉管等裝飾品很具特色;陶器中,黑陶高足杯是大汶口文化代表性器物,它是經過砑光打磨、高溫燒制、滲碳着色等多道工藝燒造出來的,表面具有烏黑髮亮的金屬光澤,代表了當時較高的制陶水平。圖版上展示的有城牆堆築示意圖、長方形淺穴式排房、紅燒土、灰坑、陶窯、墓葬、台形基址、車轍等不同類型的遺蹟;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堆積斷裂錯位的地震跡象。接着展示的是楚漢時期文物和人文故事:兵器展櫃展出的有矛、劍、箭鏃、錯金弩機等,其中,錯金弩機有帶刻度的瞄準器,錯金裝飾更顯富麗華貴,代表了漢代弩機製作的高超技藝;陶器、錢幣和建築構件瓦當等再現了漢代濠城地區的繁華景象;楚漢戰爭故事裡有「張良吹簫台」、「虞姬浣發池」等傳說。

歷史文物

第二單元為「歷史文物」,展示了館藏特色——漢代文物。青銅器中有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龜」,它鑄造精美、通體鎏金,背部有一短柱,腹部中空,並與鼻孔相連,龜口銜一耳杯,是一件難得的文房用品—硯滴;有炊煮用的銅鼎、敲擊樂器青銅鉦、薰香用具四神染爐等。玉器中有精美的禮器青玉蒲紋璧;還有玉衣片、玉蟬、玉塞等葬玉。在出土的各個時期的陶瓷器和隨葬冥器中,黃釉水波紋蓋鼎是其中的精品,它黃釉紅胎,兩耳立於肩上,耳部裝飾獸面紋和乳釘紋,肩及腹部刻划水波紋,下有三獸足,造型別致,製作精美,為西漢陶器中所罕見;陶糧倉的倉門上,還能清晰的看到刻有「倉門」二字;陶樓,四柱懸山廡殿頂,樓體四角有乳釘柱支頂,正面有廊、有圓形窗,樓梯從樓體一角通向上層,背有長方形窗,造型逼真。銅鏡展櫃裡,展示了漢、唐、宋、明各時期大小各異的銅鏡,有圓的、有菱花的、還有帶把手的。

三普成果

第三單元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果展示。在不同時期代表性遺址的圖版中,有:「谷陽城」「許家大樓」遺址、明清驛道和三孔橋碑、侵華日軍的水牢、淮北西大門抗戰烈士陵園介紹。地台里有典型遺址採集標本的模擬考古探方;有仿製的「垓下遺址」長方形淺穴式排房。在地台的盡頭擺放着兩截古生代二疊紀粗大的象牙化石

視頻

固鎮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走進固鎮縣博物館 鎮館之寶:鎏金龜形銅硯滴
蚌埠廣播電視台帶你遊覽固鎮縣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