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族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族博物館館位於寧夏銀川市永寧縣的中華回鄉文化園,是由熱愛伊斯蘭文化的穆斯林與有志之士在各級政府支持下創建的一座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景區,也是國內惟一一處中國回族文化習俗的陳列展示場所。園區依照中國回族伊斯蘭建築的傳統格局進行規劃建設,一期工程占地300畝。坐西面東的中軸線上建有照壁、團結廣場、主體大門樓、聖潔廣場、回族博物館[1]、民俗村;軸線南北兩側建有水塘、禮拜大殿、演藝廳、風味餐廳、購物街等多功能的參觀接待服務設施。

建築布局

建築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可滿足參觀交流活動的多種需要。其建築造型與裝飾,借鑑伊斯蘭優秀建築的經典創作,是充滿現代氣息與古老傳統的完美結合,凸顯了中國回族二元一體的伊斯蘭文化風韻,成為回鄉的標誌性建築

坐落在中華回鄉文化園中心的回族博物館,是一座體現伊斯蘭和回族文化傳統的現代化特色建築,是中華回鄉文化園的文化支撐和藝術精髓所在。該館平面呈「回」字形布局,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具備陳列展示展演、收藏保管、研究交流、接待參觀四大功能。作為國內僅有的一座回族文化專題博物館,它的建立填補了中國回族歷史文化系統陳列展示的空白。

回族博物館的回族歷史文化陳列共分為五個專題,包括:中國回族形成的歷史文化淵源、伊斯蘭文明進程、中國回族的形成與獨特的文化習俗、回族與時俱進在華夏文明史上的重要貢獻、寧夏回族的形成與發展變化。

館藏文物

回族博物館的回族歷史文化陳列共分為五個專題,包括:中國回族形成的歷史文化淵源、伊斯蘭文明進程、中國回族的形成[2]與獨特的文化習俗、回族與時俱進在華夏文明史上的重要貢獻、寧夏回族的形成與發展變化。

為了突出五個專題的中心思想與展示效果,該館工作人員歷時三年跑遍全國各大館所、各大伊斯蘭教古蹟保管地、各大院所書店以及着名學者友人家,徵集收錄了上千件海內外回族伊斯蘭古蹟資料與文獻圖書資料,從中精選出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觀賞價值和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代表性遺物、遺蹟、文獻圖片資料,進行科學分類歸納,通過精心設計,採用跨越時空概括再現的藝術手法,結合製作模型輔助展品等形象資料進行系統的布展陳列,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為一體,寓教育性於觀賞性之中。

場館特色

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區,人口約980萬。通用漢語,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使用漢文。信仰伊斯蘭教。

回族以農業為主,兼畜牧業。以善於經商着稱,手工業發達。

傳統節慶: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傳統歌舞:花兒、宴席曲、賢孝。

傳統飲食:蓋碗茶、油香、饊子。

視頻

回族博物館 相關視頻

1-參觀銀川中國回族博物館
中國回族博物館講解員風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