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嘉義縣朴子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朴子市位置照片來自
歡迎光臨樸仔腳照片來自

嘉義縣朴子市原名為「樸仔腳」。明永曆年間,其先祖林馬由泉州安溪到此開拓,因於樸仔樹下的安溪厝供奉媽祖而聚集親族遷徙,爰於媽祖神恩廣被,信徒日漸增加,信眾於是聚居廟宇兩側,市街漸趨成形,而後繁衍成市集。市集因供奉媽祖而繁榮,媽祖首駐蹕之地亦於樸樹下,因此地名便採用「樸仔腳」,是為由來。後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改名為「朴子」。

近年歷任市長用心經營,朴子市已漸成一具有文化氣息的鄉間小鎮,尤其特有的朴繡及神衣公仔更是吸引遊客的注目。其他的旅遊景點有朴子市警察局、朴子市自來水塔、刺繡文化館、德興社區、牛挑灣埤生態公園、藝術公園、、朴子溪大橋。各景點相關資料可洽朴子市公所觀光課或遊客服務中心。[1]


地理位置與簡介

位於嘉南平原的西北端,嘉義縣西部,東鄰太保市,西連東石、布袋,北隔牛稠溪六腳鄉接壤,南接鹿草義竹兩鄉,是沿海古老的重鎮。最早的歷史記載於明天啟年間(1624),海寇顏思齊與鄭芝龍從笨港登陸,築十寨為所部耕獵。康熙五十六年(1718),陳夢林在「諸羅縣志」記載:「樸仔腳街,舊為猴樹港街。」

於清代初葉,朴子稱為「猿樹港」,因牛稠溪之便,貨物在此集散,是本縣對外貿易的出入口,一度成為繁華的河港都市,可惜,後來牛稠溪淤淺,港口成沼澤窪地,加上海灘隆起,失去港口功能。

談到先民開拓情形,可以追溯到明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顏思齊、鄭芝龍拓臺開始,當時拓臺十寨中,第四寨即今南勢竹(南竹裡),第七寨大小康榔,即今大鄉、大葛、仁和二里;第八寨龜仔港,即今之順安裡,可知境內開拓甚早。

由各地地名,也可察考先民來臺情。「吳竹仔腳」又稱「吳厝莊」,是吳姓先民拓殖時聚居的部落。「陳竹仔腳」,陳姓先民開拓之地。其它如「蘇厝」、「張竹仔腳」,皆和先民姓氏有關。至於「安溪厝」,則是因為先民多來自泉州安溪縣。而雙溪口莊、大康榔、小康榔、牛挑灣莊、崁後莊、崁前莊、下竹圍莊、龜仔港莊、南勢竹莊、鴨母寮莊,皆因先民來臺、依當時的地形及景觀特徵來命名。從地名,也許也可猜想當時的地理環境。[2]


地名緣由

昔半月莊(今嘉義縣布袋鎮貴舍里)先民 林馬先生自湄州奉迎媽祖金身回台,行經牛稠溪(今朴子溪)於南畔樸仔樹下休息,未幾,欲回身動行,金身卻重如泰山無法移動,乃請示媽祖聖懿,指點永鎮於此,遂於樹下結茅奉祀。而媽祖聖像既留,當地民眾便聚集商議,於樸仔樹下醵資供俸,謂之「樸樹宮」。由於媽祖神恩廣被,信徒日漸增加,信眾於是聚居廟宇兩側,市街漸驅成形,而後繁衍成市集。市集因供奉媽祖而繁榮,媽祖首駐蹕之地亦於樸樹下,因此地名便採用「樸仔腳」。而後樸樹宮於乾隆年間奉聖令改為「配天宮」。日本據台後,因「樸仔腳」地名太俗,於是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藉地方制改重新命名為「朴子」,「朴」與「樸」同音。[3]


朴子市沿革

日據時期,因「樸仔腳」地名太俗,於是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藉地方制改重新命名為「朴子」。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劃歸台南縣,當時台南縣管轄有虎尾、斗六、北港、嘉義、東石、新營、曾文、北門、新化、新豐並將各郡改為區,而朴子原屬東石郡。

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依臺灣省各縣政府組織規程第十二條,將原先街庄改為鄉鎮,朴子鎮公所成立。

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嘉義縣政府成立,管轄原嘉義市暨嘉義、東石兩區,朴子正式隸屬嘉義縣。

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十日,朴子鎮正式改制縣轄市。[4]


古街巡禮

開元古街,因朴子溪河港功能,成為貨物集散地,從事海上貿易的商業行為,出口砂糖、米糧、山產等,進口布匹、燈油、食品等,進口的物品,由挑伕搬到諸羅城等地,再將各地貨物挑回朴子由船運出海。

開元古街因商業交易的興盛,各種市集也陸繼出現,當時在網仔寮的擺渡口附近,五甲尾一帶,林立的船頭行多達五十餘家.....

開元古街涵蓋今安福、開元、順天、中正、文化和博厚等里交界,以現今開元路兩側為主的中心商街。

開元古街配天宮起,依行政區分為五甲,一甲從配天宮起到通往榮昌戲院的復成巷、二甲由復成巷到古稱玉勝巷的金瑞成銀樓東側巷道、三甲再延到通舊東和戲院的米市巷、四甲則到南通口、五甲再到博文街口。

開元古街規劃為防禦性的長條街屋,俗稱「蜈蚣陣」,即沿著開元路兩側的商店、住家,均是長條式建築,面寬僅四、五公尺,縱深多達三十至五十公尺,比肩併排,街道首尾兩端設有隘門,遇有攻擊時,門一關,盜賊就難進入,並設有銃樓,以抵禦來犯。[5]

朴子市著名景點

朴子警察分局

位於朴子市公所對面。建於大正(民國)14年,是嘉義縣僅存日治時期層級最高的官署,其建築磚瓦與總統府同等規格,故有總統府縮小版之譽,內部有數棟日式平房及木造迴廊及地道,曾充作多片台製影片的劇場;拘留室更可讓無緣入監的良民體驗苦牢的滋味,祗要跟值班的警察說明來意,便可入內參觀拍照。

朴子市自來水塔

位於東石國中後門的馬路旁,建於日據時間,現為朴子市的「市徽」,又名『水道頭』,其第三環樑內加設之環型網狀柱呈現日本國旗狀模樣,具有軍國色彩意味。

刺繡文化館

位於自來水塔旁,日式舊建築改裝,內部陳設有「三寸金蓮繡花鞋」及多種刺繡文物,並提供鐵馬租借、朴子溪船票販售、旅遊諮詢等服務。其中有一幅由潘文惠老師用刺繡書寫的文章寫出每一位朴仔腳人的心聲,很有韻味,特摘錄於下(請用台語唸)『朴子溪恬恬仔流,日仔流、暝仔流,流過田亦流入阮的心頭。朴子溪恬恬流,日仔流、暝仔流,流過椿頭,囝孫代代有出頭。朴子溪!您是阮的水道頭。』

藝術公園

除遮陽的巨木外,內有日治時代留下的鳥居牌樓、乃木大將軍遺址,及定期展覽各種藝術品的梅嶺美術館

火車頭公園

位於市公所右側一百公尺的地方,曾是日據時期的火車站,現保留有台灣唯一的「DT-650火車頭」是火車迷的最愛。

配天宮

供奉全世界唯一的活媽祖神像,據稱該神像係用活的千年樸仔樹雕刻而成,至今樹根仍活,導致佛像臉部會冒汗,所以神座旁置放有木炭防濕,且佛身不會長新芽,是為神跡之一。後方有棵自湄洲移植的靈樹---四季蘭,終年常綠,被引為神跡之二。此宮另有全台僅有的皇帝御賜燈花,每逢元宵節,香客爭相擁入觀賞,想生男孩的可求白花,想生女孩的可求紅花。

神斧創意館

網路上相當紅的一個結合神衣與藝術工匠廠,內有製作神明專用的衣物,喜慶用的八仙采,更有欣賞兼保平安的迷你版小神衣公仔、平安福袋,是足得佇足關注的一個點。

鐡枝路公園步道

利用台糖廢棄載蔗的五分仔小火車鐵道改建而成,東起南通路西至崁後路,全長 1250 公尺,沿線廣設植栽、人工步道、涼椅、夜間照明設施等,提供市民回味昔時追逐小火車抽甘蔗的情懷,及休閒遊憩的美麗新天地。路中有座造型不錯的圓光寺,路底就是往崁後三等三角點的161縣道。

朴子溪自行車

這是一條全國最長、最具生態、環保意義的自行車道─朴子溪堤頂自行車道;,西起東石大橋東至六腳鄉的蒜頭糖廠,全程沿朴子溪兩岸興建長約14公里,堤頂兩側均加設纜繩護欄,堤頂沿途景緻優美,自行車道沿途設有多處可供休息、遮蔭避雨的涼亭,是嘉義縣內最具規模最美麗的自行車道。未準備自行車的可在六腳鄉的蒜頭糖廠起點租借。

牛挑灣生態公園

位於朴子市的最南端,距離朴子尚有六公里之遠,原為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提供附近農田灌溉之用。現今面積6.2公頃的牛挑灣埤,已規劃為自然生態園區,建有親水廣場、景觀台、景觀橋等,如今已成為民眾白天乘涼、入夜散步的好景點。

三角點基石

崁後三角點基石:位於崁後示範公墓的最高點,海拔僅8公尺,上頭有顆編號434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順著黑板樹方向走,見柏油路面上有三角點噴漆就到了。

雙溪口三角點基石

位於雙溪公墓的最高點,停車點可看到一顆編號0A08號的嘉義縣政府四等控制點,緩上35公尺,於「河西林公國文」墓右後方之基石。就是海拔13公尺也是朴子市的最高點,編號471號的三等三角點基石。[6]

美食

 *朴子麻糬棟       嘉義縣朴子市開元路188號對面第一市場內
 *成功手工餅乾     嘉義縣樸子市光復路25號
 *真好味鴨肉       嘉義縣朴子市中正路166號
 *荷居人文茶館     嘉義縣樸子市山通路24之13號
 *清木屋           嘉義縣朴子市市東路40號
 *御牛殿           嘉義縣樸子市祥和三路西段73號
 *大眾大眾餐廳     嘉義縣朴子市北通路41號


視頻

嘉義縣朴子市【台灣名物誌 GiftTaiwan】廖怡塵 第六十一集 20141217

嘉義優鮮趣 - 朴子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