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體育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嘉興市體育局,是嘉興市人民政府直屬機構。
目錄
主要職能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關於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根據本市實際,研究起草體育行政管理的實施意見,經審議通過後組織實施。
(二)研究、指導和推動體育體制改革,制定體育發展戰略,編制體育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協調區域性體育發展。
(三)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負責國民體質監測,指導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
(四)統籌規劃競技體育發展工作,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和指導;負責重大體育競賽工作的規劃、領導和組織協調;組織開展反興奮劑工作。
(五)培育、發展體育產業;負責體育市場的綜合管理,有關體育市場行政許可應聽取有關行政機關的意見,其執法工作委託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支隊承擔;協同有關部門制定、組織實施全市體育事業基本建設規劃。
(六)組織和指導體育宣傳、科學研究和教育工作,培育體育幹部和專業人才,加強體育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七)管理體育外事工作,開展國際間以及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體育合作與交流。
(八)管理直屬事業單位[2];負責全市體育社團的資格審查;依法管理健身氣功;聯繫指導市體育科學學會的有關工作。
(九)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設置
辦公室(體育產業處)
協助局領導搞好機關綜合協調;負責草擬審核有關體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文稿,研究制定全市體育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及政策;負責局重大工作事項的督查;協調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全市體育職稱評審、體育外事工作;負責局屬機關事業單位的組織、人事、宣傳、老幹部、統戰、信訪、保密、計劃生育、安全保衛、綜合治理、財務、統計、檔案等黨政事務工作;協同有關部門規劃、制定體育基本建設規劃,管理市級體育基本建設工作;負責體育市場的綜合管理工作。
訓練競賽處
研究擬定全市競技體育發展規劃和全市業餘訓練的項目設置、重點布局及後備人才選拔培養方案;負責制訂全市競賽計劃和制度,組織管理和協調全市綜合性運動會、中小學體育競賽及參加省以上各體育項目競賽;負責教練員的培訓、考核和裁判員管理、培訓、考核及二級裁判員審批;負責全市運動員技術等級核准和審核;負責全市體育運動項目紀錄的審核公布;研究擬訂全市體育科研、教育和反興奮劑工作的相關政策和制度;組織、指導全市體育科研學術交流、科技服務工作;聯繫指導市體育科學學會工作;配合省興奮劑檢查工作。
群眾體育處
研究和制定全市群眾體育工作的發展規劃和有關制度,規劃和組織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國民體質監測工作;負責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的核准和審核,指導、協調和推動學校、農村、城市及社會各類人群的體育活動;負責指導、管理群眾體育單項協會工作;組織協調傳統項目學校及社會各類人群的單項競賽,並組織參加省以上各體育項目競賽活動,普及推廣《普通人群鍛煉標準》,規劃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對社會健身氣功進行業務管理。
現任領導
黨組成員、局長:王蕾
黨組成員、副局長:朱忠良
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擎
黨組成員、副局長:施希華
所獲榮譽
2021年9月2日,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相關資訊
「體育+教育」共育新人才嘉興市體育局深耕體教融合激發成長潛能
秀州中學初中部第二十二屆田徑運動會、嘉興高級中學第二十四屆體育文化節、嘉興一中實驗學校體育節……近段時間,嘉興校園的體育氛圍濃厚,這是嘉興市體育局大力提升體教融合管理和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嘉興市體育局會同市教育局等部門,堅持以「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促進全市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協調發展。
體教融合組織保障建立健全。按照《嘉興市推進體教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明確分工、爭取支持,建立體教融合工作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推進體教融合發展工作。同時,建立聯席例會制度、教育體育對接機制,定期會商解決難點問題,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在資金保障方面,每年都有400萬體彩公益金用於舉辦中小學生(幼兒)體育競賽,382.5萬體彩公益金用於補助各級各類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通過強化經費支持力度,保障工作有序開展。
體教融合普及推廣展開新篇章。全市中小學校100%開足開齊體育課,100%開展每天「陽光一小時」體育鍛煉,100%組織大課間體育活動,確保在校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率100%。截至目前,嘉興市體育局共開展傳統體育進校園活動65場,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同時,嘉興市體育局聯合教育局組織全市中小學校體育賽事,印發《2022年嘉興市中小學生(幼兒)體育競賽和培訓計劃》,擬定賽事計劃,全年組織中小學生(幼兒)體育競賽59項,培訓項目13項,培養青少年遵紀守法、積極進取、尊重他人的行為和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品質。
體教融合特色學校布局進一步擴大。據統計,目前嘉興市共推進建設全國足球特色學校69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31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25所、全國青少年排球特色學校3所,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所,市高水平學校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15所,市體教融合特色學校48所,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
通過推進體教融合育人模式,保證廣大青少年學校體育課時和鍛煉時間,全市青少年體育素質明顯提高,學校青訓與競賽體系基本完備,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2021學年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測試總分達84.92分,優良率為65.74%,創歷史新高。
參考文獻
- ↑ 為你解讀《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搜狐,2021-08-13
- ↑ 什麼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哪些單位?,搜狐,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