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代建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代建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唐代建築

面積: 83平方公里

造型: 木構造型

特徵: 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形體俊美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築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唐代建築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開朗。建築發展到了一個成熟的時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體系。它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形體俊美,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正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完美體現。[1]

基本信息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漢族建築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唐代漢族建築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開朗。唐代中原地區的建築規模宏大,規劃嚴整,中國建築群的整體規劃在這一時期日趨成熟。唐都長安(今西安)和東都洛陽都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宮殿、苑囿、官署,且建築布局也更加規範合理。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規劃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長安城內的帝王宮殿大明宮極為雄偉,其遺址範圍即相當於明清故宮紫禁城總面積的3倍多。

唐代的漢族木建築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築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唐代建築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築,體現了上述特點。

此外,唐代的漢族磚石建築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佛塔大多採用磚石建造。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大理千尋塔在內的中國現存唐塔均為磚石塔。

主要特點

第一、規模宏大,規劃嚴整

唐都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面積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區(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為當時世界最宏大繁榮的城市。長安城的規劃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築的宏敞寬廣,也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隋唐時,不僅加強了城市總體規劃。宮殿、陵墓等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這種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布局的淵源所在。

第三、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體量的建築已不再象漢代那樣依賴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間木建築的辦法來解決。各構件,特別是斗拱的構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規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進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對建築設計也有促進作用。

第四、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人員"都料",專業技術熟練,專門從事公私房設計與現場指揮,並以此為生。一般房屋都在牆上畫圖後按圖施工。房屋建成後還要在樑上記下他的名字(見柳宗元的《梓人傳》)。"都料"的名稱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

主要是佛塔採用磚石者增多。中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唐時磚石塔有樓閣式、密檐式與單層塔三種。

第六、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唐代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斗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繫,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木構造型

這是鑒真和尚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從唐代遺留下來的木構建築在中國已幾乎絕跡,只剩下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兩處。

唐代木構建築的風格除了人們眾所周知的"以中軸線左右對稱"之外,還有什麼呢?唐代木構建築一眼看上去給人的印象是:結構簡單,樸實無華,雄偉氣派。它的造型特點主要包括:

一、斗拱碩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構建築最基本的特徵,因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較為深遠。

二、簡單而粗獷的鴟吻。鴟吻就是房屋屋脊兩端的一種裝飾物,唐代木構建築的鴟吻一般作鴟鳥嘴或鴟鳥尾狀。

三、屋頂平緩,舉高低矮,不超過前後撩檐枋距離的四分之一。

四、屋瓦呈青黑色。

五、柱子較粗。唐代木構建築的柱子比較粗,而且下粗上細,體現了唐朝人以胖為美的審美取向。

六、色調單一。唐代木構建築所包含的顏色不會超過兩種,一般均為紅白兩色或黑白兩色。

建築技藝

唐朝單棟建築在長方形平面中,以滿堂柱網雙槽平面和內外槽平面最多,或有龜頭屋,挾屋等的平面變化。唐朝殿堂各間面闊有兩種,一為明間大而左右各間小;一為各間相等。唐代的建築組群主次分明,高低錯落,大型廊院組合複雜,正殿左右或翼以迴廊,形成院落,轉角處和庭院兩側又有樓閣和次要殿堂,並有橫向擴展的建築組群方式,在中央主要庭院左右,再建縱向庭院各一至二組,而在個組之間之夾道來解決交通和防火問題。

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種。灰瓦較為疏鬆,用於一般建築。黑瓦質地緊密,經過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於宮殿和寺廟上。長安大明宮出土的琉璃瓦以綠色居多,藍色次之,並有綠琉璃磚。唐朝重要建築的屋頂,常用疊瓦脊和鴟尾,其鴟尾的形制比之宋、元、明、清各代遠為簡潔秀拔。唐瓦當則多用蓮瓣圖案。還有用木做瓦,外塗油漆,和"鏤銅為瓦"的。此外,唐代建築的屋頂坡度較緩,屋頂曲線恰倒好處,歇山頂的房屋收山很深,並配有精美的懸魚;較重要的建築都用線條鮮明的筒瓦,在屋脊上還常用不同顏色的瓦件"剪邊",更加突出了屋頂的輪廓。以上這些,再加上雄健的斗拱,深遠的出檐,素雅的外牆粉飾和帶"側腳"、"生起"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築高貴富麗的形象。

唐代的斗拱已臻成熟極盛,有一斗、一斗三升、雙抄單拱、人字形補間鋪作、雙抄雙下昂和四抄偷心等等……。其風格奔放,但又不失典雅,再加上唐式建築斗拱與柱比例甚大,更使它的結構之美顯現的淋漓盡致。 唐代的門窗多用版門和直欞窗,門扇分上中下,上部高裝直欞便於採光,且門窗框四周加線腳。唐代欄杆多用勾片欄板或用臥欞欄杆,其下並護以雁翅版,可石制望柱和螭首已見於大明宮含元殿遺址中,可知當時重要建築的台基上使用石制欄杆。唐代台基,臨水建築使用木結構的柱、枋斗拱外,一般建築用磚石二料構成,再在台基外側設散水一周。台基的地栿、腳柱、間柱階沿石等都飾以雕刻或彩繪,踏步面和垂帶石亦是,但也有用花磚的。唐代柱礎多用蓮花柱礎,比較矮平。城樓基座有斗拱,用梯形梁架做城門道或用叉手做城門道。

在垂足而坐的習慣普遍後,長桌、長凳、腰圍凳、扶手椅及靠背椅應運而生。唐代家具的式樣趨樸素,實用大方,線條柔和,裝飾嵌鈾及製作技術均有進步,室內布置亦多樣化,富於生活情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