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哭肯堂趙公擬老杜八哀體》是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的作品[1]。
方回(1227~1305),字萬里,別號虛谷。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為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為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2]。
方回著作,有《桐江詩集》。戴表元《桐江詩序》稱其集刻於嚴州,65卷。今存《桐江集》4卷,《桐江續集》[3]36卷。其作品散失不少。《瀛奎律髓》傳世有兩種刻本,一為吳之振所刊,一為蘇州陳士泰所刻,系翻明成化三年龍集刻本。
“ |
飛鴻離魚網,玉石有俱焚。冥冥豈無志,鬼物妒璵璠。 今代趙廣漢,誰歟哀王孫。粹然東南稟,頑薄推廉敦。 悠悠桐江水,父老至今言。聽訟古楠下,審克薛且溫。 郡將不解事,禍變生軍屯。婺米給濕腐,營壘胡無飧。 出甲火府庫,僚吏爭潰僨。黃堂坐者誰,微服逾缺垣。 公急啊府寺,眾涅忽自蹲。大呼好知縣,肩輿坐和轅。 卒輩匪怙亂,猾刻專饕惛。各欲贍老幼,等死有本原。 公仇斥私橐,致米諸鄉村。稍撫以金帛,汝飽可無喧。 頃刻事底定,闔城免屠燔。聲名由此起,褒語本天閽。 就擢半刺吏,遄又典大藩。東西浙河節,祥刑謹平反。 芟亂保鄉郡,剿馘殲盜根。我時守馬目,鄰疆約相援。 天地既翻覆,氣數難預論。箕子歌麥秀,邵平灌瓜園。 展轉落閩嶠,勁翮終弗騫。燕趙朔風路,飲馬滹沱渾。 據鞍始識面,雞群見丹鵷。乍聚忽驟散,歲月流沄沄。 不謂桑梓地,辱公弭朱幡。草堂屈大尹,驚農壓籬樊。 屢接月下麈,稍醉花前樽。近之若冰雪,三伏無歊袢。 一朝怪事作,傳聞聲為吞。奴告主者斬,貞觀法令存。 況乃肆誣衊,奸人執仇冤。眾知無是事,避嫌口若鞬。 衢州之駔胥,移文恣瀾翻。至欲加鉗紲,責以徒步奔。 意公即自裁,足快私排拫。扁舟載公去,戈戟圍其門。 面對事即白,大明揭覆盆。受辱固已甚,何待加辦圈。 析爵地千里,如古諸侯尊。飛語一點染,視苦砧上飩。 二子縻譏禁,遠睨驚弟昆。竟爾病疽背,不得旋車軒。 彼兇甚梟獍,俗薄徒實繁。非人類則已,心愧當自捫。 鳴呼古明哲,豈不憂元元。沮溺隱季叔,唐虞有由拳。 與其青蠅矢,狼藉污瑤琨。孰與逃閴寂,忍飢擷蘭蓀。 我賤無力氣,淖曾不能掀。貧亦靡賻賵,奠酹無雞豚。 激烈擬八哀,些歌招公魂。萬古萬萬古,遺退淒乾坤。 |
” |
— [元]方回 |
美學追求
方回的格高應該包括這樣幾方面:一是詩人高尚的人品和厚重的修養,二是詩歌積極健康、深厚的思想內容,三是詩歌整體上恢宏悲壯或勁健清瘦的藝術風格。四是細節上,詩歌語言的典雅,詩歌的新奇等。
在倡導格高的同時,方回又重視以圓熟、細潤來彌補由于格高而帶來的粗鄙。詩格並不甚高的詩歌能做到圓熟、細潤,也是可取的。
總的來說,方回的圓熟的定義是「取之左右逄其原是也」。是一種自然,是意到而又語工,工而無痕。如卷二十方回稱尤袤詩「卻自圓熟,無一斧一斤痕跡也。」不管是詩歌未經鍛煉而自然渾熟天成,還是老杜說過「美人細意熨帖平,裁縫滅盡針線跡」,總之,圓熟就是詩歌自然混融,工而無痕。
那種集格高、圓熟、細潤為一身的詩歌,最為方回所推崇,是詩歌藝術上的極品,也即方回之於詩歌的美學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