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假地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响铃草)
前往: 導覽搜尋

假地藍又名:響鈴草(《滇南本草》),荷豬草,黃花野百合 ,多年生草本,根長達60厘米以上。為豆科植物假地藍的全草或帶根全草[1]。生山坡疏林及荒山草地。海拔400-1000米。我國普遍有分布,而以西南為多見。藥材,斂肺氣,補脾腎,利小便,消腫毒。可治久咳痰血,耳鳴,耳聾,夢遺,慢性腎炎,膀胱炎,腎結石,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毒,惡瘡等。

形態特徵

草本,基部常木質,高60-120厘米;莖直立或鋪地蔓延,具多分枝,被棕黃色伸展的長柔毛。托葉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5-8毫米;單葉,葉片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兩面被毛,尤以葉下面葉脈上的毛更密,先端鈍或漸尖,基部略楔形,側脈隱見。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2-6朵;苞片披針形,長2-4毫米,小苞片與苞片同型,生萼筒基部;花梗長3-5毫米;花萼二唇形,長10-12毫米,密被粗糙的長柔毛,深裂,幾達基部,萼齒披針形;花冠黃色,旗瓣長橢圓形,長8-10毫米,翼瓣長圓形,長約8毫米,龍骨瓣與翼瓣等長,中部以上變狹形成長喙,包被萼內或與之等長;子房無柄。莢果長圓形,無毛,長2-3厘米;種子20-30顆。花果期6-12月間。

生長環境

生山坡疏林及荒山草地。海拔400-1000米。

分布範圍

產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區也有分布。

本種模式標本采自亞洲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本種可供藥用,民間用其全草入藥,可補腎、消炎、平喘、止咳,臨床用於治療目弦耳鳴、遺精、慢性腎炎、膀胱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症[2],其鮮葉搗爛可外敷治疔瘡、痛腫,其根莖可以滅蛆,又為綠肥,牧草及水土保持植物。

異名

野花生(《中國植物志》),荷豬草、黃花野百合(《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馬響鈴(《滇南本草整理本》),鈴鈴草、腎氣草(《四川中藥志》),響鈴子(《中國藥用植圖鑑》),小狗響鈴、假地豆、地響鈴、野豌豆、馬小蓮、野毛豆(《雲南中草藥選》),馬鈴草、響亮草、荷承草(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

為豆科植物假地藍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辨別

乾燥全草,莖圓形,全體有黃棕色茸毛。葉片捲曲,多脫落,呈橢圓形或卵形,黃綠色。枝端尚帶莢果,種子大多脫落。帶根者,根蜿蜒而長,圓形,少分枝,鬚根細長,表面土黃色。

視頻

假地藍 相關視頻

響鈴草的介紹
耳朵嗡嗡響,農村地里的響鈴草這樣使用,5天見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