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爾濱市南崗禮拜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爾濱市南崗禮拜堂坐落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252號,原名路德教堂,是黑龍江省歷史比較悠久的基督教活動場所,該堂屬德國哥特式建築風格,是國家一級保護建築。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隨着市民社會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來,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飛券以及新的框架結構支撐頂部的力量[1],使整個建築高聳而富有空間感,再結合鑲嵌有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氛圍。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國巴黎建成的聖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五顏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則為圓形,我們叫它玫瑰窗。這種建築則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2]等。

教堂歷史

基督教南崗教堂始建於1914年,由德國人阿斯羅尼亞、里多瓦人列斯達共同建議中東鐵路局撥地,並捐助建築材料,利用部分捐款建成的,命名路德教堂。該教堂有着與眾不同的特點和格調,充分體現了"廉"、"儉"及簡潔明快的建築特點。外壁不設雕飾,以樸素尖拱代替花圓拱,保留傾斜屋頂鐘樓和高聳入雲的十字架。採用薄鐵皮取代薄石板,用以減輕屋頂質量。為適應哈爾濱的寒冷氣候特點,適度加厚了牆壁,減少了層疊窗戶,室內"U"形二層看台,以細圓柱支撐,使空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大。堂內雕花大門,緊閉森嚴,與喧囂的塵世隔開,使虔誠信徒們的信仰升華達到了與上帝同在的境界。教堂具有一定規模,可滿足當年在哈德國僑民及各國領事、基督徒禮拜聚會的需要。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德國路德會南崗路德堂德國信徒被驅逐,教會工作維持到1945年。1953年該教會已無信徒,同年10月負責人賈樂天離哈回國,路德教堂房產經市政府批准交給中國教會松江自立會。"文革"中被關閉。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黨和政府恢復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重新貫徹和落實,使基督教迎來了新的春天。1980年聖誕節南崗基督教堂重新開放,信徒們重新恢復了宗教生活。

改造煥新

2000年,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市政府對街路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綜合整治,並對教堂周邊環境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拆除了遮擋視線的建築物和圍牆柵欄,使教堂前視野更加開闊。同時修建了教堂廣場,栽種了草坪、樹木,安裝了地燈和組合聚光燈。經過整治改造的周邊環境煥然一新,更加突出了教堂建築的莊嚴肅穆之感。毗鄰的東正教拜占庭風格的教堂穹隆圓頂與基督教哥特風格的教堂高聳入雲的十字架隔道相望,相互輝映,在廣場、綠地的襯托下,形成宗教小區美不勝收的獨特景觀。

每逢禮拜主日,天光破曉,東方霞光萬道,旭日冉冉升起,教堂便傳出了"聖哉、聖哉、聖哉"的悠揚歌聲,拉開了主日一天五堂禮拜的序幕。虔誠的信徒身着聖裝,從四面八方湧來,互道平安步入教堂。夕陽西沉,夜幕降臨,兩組聚光燈同時開放,使朦朧中的教堂更加宏偉壯麗。信徒肅立靜默祈禱,背頌使徒信經,猶如與神同在。牧師身着聖服為信徒祝福:"願望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從今時直到永永遠遠。"信徒步出教堂,與廣場上休閒的人群融合,回首仰望夜空明亮的十字架,壯觀宏偉的教堂,留連不願離去。

交通指南

景區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直街252號

乘車線路:哈爾濱市內乘88、119等路公交在哈鐵路局站下車或乘坐地鐵1號線(哈東站方向), 在醫大一院站下車(3號口出)可達。

視頻

哈爾濱市南崗禮拜堂 相關視頻

哥特式大教堂的建築技巧
2分鐘後,你將了解世上所有教堂的區別

參考文獻

  1. 【頂級建築】歐洲十大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個人圖書館,2016-01-28
  2. 《科隆大教堂》_紀實台,央視網,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