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品讀范公泉(趙廷河)

品讀范公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品讀范公泉》中國當代作家趙廷河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品讀范公泉

一泓清泉能給人帶來什麼呢?自然奧秘、生命價值、歷史哲學、人生追求,抑或是思公之德、百姓之福?當然,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自然各異。於我而言,我會選擇後者。

小時候,我常懷着一種好奇心,到溝渠、灣塘的泉眼邊,手捧清涼的甘泉,喝得肚兒圓圓的,直打飽嗝。長大後,我則懷着一種敬畏感,到濟南去觀賞過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稱的趵突泉,到江西東林寺去拜訪過慧遠大師命名的「聰明泉」。上周末,我還跟幾位文友一同結伴來到青州古城范公亭公園,拜謁范公井,品讀范公泉。

范公亭公園占地面積300餘畝,位於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園內樓台參差,湖水瀲灩,花木隱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徑通幽,得趣天然。

公園內遊人如織。我和文友邊走邊欣賞着園內美景。我們沿花徑左行,不遠處便能看到一處荷塘。滿池的荷花競相綻放,葉綠花紅,格外艷麗。文友們各自尋找不同角度攝像拍照,讓荷塘的荷葉、荷花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放眼荷塘,一朵朵荷花從碧綠的荷葉中間冒出,如仙女般亭亭玉立。花瓣全都展開了的荷花,露出金黃色的花蕊和酒盅兒狀的蓮蓬,向着遊人微笑致意,散發出陣陣芳香,着實讓人陶醉。

有位文友提醒,前面就是范公亭了,我們過去拜謁一下吧。不巧的是,由於范公亭這一景點正進行封閉式改造,暫不對外開放。我立於圍牆外,抬眼觀望,發現范公亭為六角飛檐,頂開圓孔。院內有數棵唐楸、宋槐,老乾虬枝,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由此,我想到讀中學時,語文老師要求背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公的形象從那時起就一直矗立在我的心中。記得語文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北宋皇佑三年(1051),范仲淹從杭州調至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雖然已是遲暮之年,但他不顧年老體弱,帶病處理繁雜公務,還經常微服到黎民百姓中去,察訪體恤民情。他上任之初,「歲飢物貴,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須救濟。」河北鬧水災,大批災民滯留青州,造成糧價大幅上升。可是,按當時朝廷規定,青州百姓要跑到博州(今聊城)去繳納皇糧,糧價昂貴,路途遙遠,黃河阻攔,百姓叫苦連天。范仲淹經過調查得知,聊城的糧價比青州要便宜很多,於是,他改變以往的做法,讓青州百姓按正常年景的糧價交錢給官府,以款代糧。隨即派人去聊城就地購糧,很快便完成了皇糧征繳任務。這樣,就能一舉兩得:既免去了百姓長途運送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糧價。而且范仲淹還責令把餘款]如數退還給百姓,受到百姓好評。我想,百姓誰不愛好官?做官當學范仲淹。

[1]

作者簡介

趙廷河,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