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忠父於先生西湖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和忠父於先生西湖韻》是南宋詩人袁說友作品之一。袁說友,(1140—1204)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為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為《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和忠父於先生西湖韻

宋史記載

紹熙五年(1194年)五月丙戌,權戶部侍郎袁說友入對,請朝重華宮。

慶元元年(1195年),戶部侍郎袁說友言臨安、餘杭二縣和買科取之弊:"乞將餘杭縣經界元科之額配以絹數,不分等則,以二十四貫定敷一匹,袞科而下,足額而止,捐其餘以惠末產之民。如此則吏不得而制民,民無資於詭戶,救弊之良策也。"說友又奏:"貫頭均科之法行,則縣邑無由多取,鄉司無所走弄,而詭挾者不能以倖免,是以奸民頑吏立為異論以搖之。"詔令集議。

慶元二年(1196年),戶部尚書袁說友等言:"浙西圍田相望,皆千百畝,陂塘漊瀆,悉為田疇,有水則無地可瀦,有旱則無水可戽。不嚴禁之,後將益甚,無復稔歲矣。"

嘉泰二年(1202年)八月丙子,以吏部尚書袁說友同知樞密院[1]事。

嘉泰三年(1203年)正月,以袁說友參知政事,權翰林學士。九月庚午,袁說友罷。

袁說友與武漢東湖

「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一圍煙浪六十里,幾隊寒鴉千百雛,野木迢迢遮去雁,漁舟點點映飛烏,如何不作錢塘景,要在江城作畫圖。」這是南宋詩人說友的《游武昌東湖》一詩,它向遊人展示東湖的遊覽史在800多年前。

如今,在東湖的磨山崖頭有一座摩崖石刻,刻寫的就是這首詩,向遊人展示東湖的遊覽史在800多年前就已經進行,而在莊重與沉重的文化積澱的摩崖石刻前,古色古香的煙浪亭仿佛從詩中走來,水天一色,波光瀲灩,山巒青秀,一詩一亭如陳釀老酒,讓人回味無窮。

摩崖石刻、煙浪亭和此前建成的清河橋在當年成為東湖火爆一時的「新三景」[2]

視頻

和忠父於先生西湖韻 相關視頻

南宋詩詞(二)
航拍武漢東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