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樂天贈樊著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和樂天贈樊著作》 |
作品名稱: 《和樂天贈樊著作》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元稹 |
元稹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樂府詩在元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
詩詞正文
“ | <君為著作詩,志激詞且溫。
璨然光揚者,皆以義烈聞。 千慮竟一失,冰玉不斷痕。 謬予頑不肖,列在數子間。 因君譏史氏,我亦能具陳。 羲黃眇雲遠,載籍無遺文。 煌煌二帝道,鋪設在典墳。 堯心惟舜會,因著為話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無間然。 緬然千載後,後聖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綴書為百篇。 是時游夏輩,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遺訓,職在聖與賢。 如何至近古,史氏為閒官。 但令識字者,竊弄刀筆權。 由心書曲直,不使當世觀。 貽之千萬代,疑言相併傳。 人人異所見,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貶,不如都無焉。 況乃丈夫志,用舍貴當年。 顧予有微尚,願以出處論。 出非利吾已,其出貴道全。 全道豈虛設,道全當及人。 全則富與壽,虧則飢與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萬物安。 解懸不澤手,拯溺無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 其次有獨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為一物,死生為一源。 合雜分萬變,忽若風中塵。 抗哉巢由志,堯舜不可遷。 舍此二者外,安用名為賓。 持謝著書郎,愚不願有雲。 > |
” |
— <《和樂天贈樊著作》>,<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元稹[2](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元稹家族久居東都洛陽世代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義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為歧州參軍,祖父元悱官至南頓縣丞,父親元寬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長史。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三十七歲的元稹一度奉詔回朝,以為起用有望。途經藍橋驛曾題詩留贈命運相似的友人劉禹錫、柳宗元。抵京後,與白居易詩酒唱和,[3]意氣風發。元稹收集詩友作品,擬編為《元白還往詩集》,但書稿未成,卻突然與劉禹錫、柳宗元一同被放逐遠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騎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馬。流落"哭鳥晝飛人少見,悵魂夜嘯虎行多"(《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瘧疾,幾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興元府求醫。潦倒困苦中,詩人只能以詩述懷,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響力的樂府詩歌《連昌宮詞》和與白居易酬唱之作180餘首。[4]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九月,元稹入朝為尚書左丞。身居要職,有了興利除弊的條件,他又恢復了為諫官時之銳氣,決心整頓政府官員,肅清吏治,將郎官中頗遭公眾輿論指責的七人貶謫出京。然而因元稹素無操行,人心不服。時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閔正再度當權,元稹又受到排擠。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為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後便在鎮署去世,時年五十三,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白居易為其撰寫了墓誌。
視頻
參考資料
- ↑ 《和樂天贈樊著作》 詩詞名句網
- ↑ 元稹簡介 古詩文網
- ↑ 稹與白居易感情深厚,友情甚至勝過愛情,留下千年佳話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10-12 12:52
- ↑ 「元稹」詩詞全集(576)首)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