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圖克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藏傳佛教 |
---|
|
呼圖克圖(又作「呼土克圖」、「胡土克圖」)是清朝及中華民國初年對一部分高級藏傳佛教轉世喇嘛所封的職銜,其的地位僅次於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高於一般的轉世喇嘛,這一職銜現已不存在。呼圖克圖是蒙古語「ᠬᠤᠲᠤᠭ ᠲᠤ」的漢語音譯,是清朝五等喇嘛職銜中的最高等。[1]
詞語沿革
蒙古語「呼圖克圖」最初的意思是「福有」。隨着藏傳佛教傳入蒙古,「呼圖克圖」逐漸變為一種藏傳佛教高僧職銜。因為在不同時期該詞的意思有變化,所以該詞在各類漢語書籍中有「聖者」、「有壽」、「化身」等不同意譯。現分別述之。
八思巴-聖者
13世紀中期,藏傳佛教薩迦派建立了和元朝的關係。第五代薩迦派祖師八思巴被元朝封為國師、帝師、大寶法王,管理元朝全國的佛教以及藏族地區的事務。蒙古語把「八思巴」譯成「呼圖克圖」,併合稱「呼圖克圖八思巴」或者「八思巴呼圖克圖」。這令「呼圖克圖」一詞獲得了新的含義,與藏語「八思巴」、漢語「聖者」互譯,成為了一個佛教術語。
元朝有14位來自藏區的高僧擔任過帝師。其中除了「八思巴」一詞意為「呼圖克圖」並且有合稱外,其他各位帝師無論名字的含義還是名字前後都無「呼圖克圖」。
名號
1578年5月, 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授予索南嘉措「達賴喇嘛」封號,授予東科爾呼畢勒罕喇嘛「呼圖克圖」封號。這是首次賜予轉世喇嘛「呼圖克圖」封號。在這些封號前,還經常冠有「邁達里(梵文Maitreya,即彌勒佛/未來佛)」、「滿珠錫里(梵文Manjusri,即文殊菩薩)」或「瓦齊爾巴呢(梵文Vajirapani,即金剛手菩薩)」。可見,呼圖克圖作為佛或菩薩的化身,其宗教地位高於一般的轉世喇嘛。
職銜
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冊封了許多藏傳佛教喇嘛,除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外,依次還有呼圖克圖、諾門罕、班智達、堪布、綽爾濟以及國師、禪師等。《欽定理藩院則例》的「呼圖克圖職銜名號定製」中稱:「凡呼圖克圖、諾門罕、班第達、堪布、綽爾濟系屬職銜。國師、禪師系屬名號。」可見在清朝,「呼圖克圖」是上述五個職銜中最高的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