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呼倫貝爾秋頌(何恆奕)

​​ 呼倫貝爾秋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呼倫貝爾秋頌》中國當代作家何恆奕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呼倫貝爾秋頌

在呼倫貝爾草原,沒有哪一個季節能像秋天這樣絢爛多彩。

四季更迭,春華秋實,亘古皆然。草木萬物逢秋令,皆隨風霜搖落去。「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正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言:「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自然之規律,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小時候,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偏愛春天,對秋天幾乎沒有太多的好感。在課本中,在唐詩宋詞里,閱讀了一些歌頌春天的辭章,曾經給我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那春天特有的蓬勃生機,枯木逢春的萬千景象,催人奮發的精神格調,使我幼小的心靈充滿對春天的憧憬之情,至誠至深。那時學到的歌頌秋天的文章不多,只有矛盾的《秋色賦》等幾篇。後來在一些唐詩宋詞里,卻看到了一些描寫和感悟秋天的詞句,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那是多麼令人揪心的悲吟;明代陳子龍的「行吟坐嘯獨悲秋,海霧江雲引暮愁……」,那深沉的憂國之心借悲秋之情得以淋漓表達;再如柳詠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千秋節」,也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古代文人們以悲秋為主題的詠嘆,正穿越浩瀚的時空,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歷史歌吟。在騷人墨客眼裡,秋天與淒涼同在,秋天與離愁同在,秋天與傷感同在,秋天與孤獨同在,秋天與淚水同在。古代社會中,因為封建思想的禁錮,文字獄的殘酷逼仄,人們只能以景狀物,悲秋嘆秋,借秋舒愁,借秋風、秋雨一吐胸中之塊壘。

故鄉遼西的秋天,始終保持着一份成熟穩健的基調。涼爽的秋風,金色的陽光,天高雲淡,秋雁成行。一片一片的莊稼地,寫滿了收穫的詩行。人們的心情好着呢!剛過完中秋節,人們就忙着秋收了。割了玉米割高粱,割了穀子,割黃豆,秋天實現了人們春天播種下的希望。田野上空,百靈啁啾,笑聲朗朗,金燦燦的谷穗伴着天真的歌聲歡快地躍入姑娘的籮筐,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場院和糧倉,一年的收成也從此見了分曉。秋收時,小夥伴們如果誰餓了,就找來一堆乾柴,架上火,上面烤上幾穗剛從秸稈上掰下來的鮮玉米。一會工夫,烤玉米的香甜味隨風飄來,讓人垂涎。不急,再過一袋煙工夫,聽到烤玉米發出「啪、啪」的響聲,經驗告訴大家,此時玉米烤熟了。用一根細木棍插在玉米芯上,痛快地啃,香甜地嚼,那特有的清香在你的鼻孔、口腔里洋溢着,大家都弄得嘴唇烏黑,看到這滑稽的吃相,都互相指着對方的嘴大笑不已。莊稼人把這種吃法叫「啃青」。啃青曾經讓兒時的秋季,大飽口福,對秋天的好感也大大增強

參軍後,生活在呼倫貝爾,是我的福氣。隨着年齡的增長,對草原秋天的黃色基調,對草原秋天特有的的蕭爽感覺越來越有了理性認識,覺得人生之路總不能也不可能永遠是春天。對秋的理解也隨着人生閱歷的增加,愈來愈豐富,也愈來愈深刻。

[1]

作者簡介

何恆奕,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