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燒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村燒餅,因產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而得名,周村燒餅製作技藝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起源於漢代,成於晚清,是山東省名優特產之一。作為淄博市周村名吃,曾獲"山東省免檢產品"、"國家綠色食品"等榮譽。2008年6月7日,周村燒餅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以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特點是"薄、香、酥、脆",堪稱餅中一絕。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富有營養,老少皆宜。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1]。
歷史文化
據考證,周村燒餅源於漢代的「胡餅」,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生產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朝中葉,周村商賈雲集,多種小吃應時而生,用以胡餅上貼烘烤的「胡餅爐」此時傳入周村,當地飲食店戶的師傅結合焦餅薄、香、脆的特點,加以改進,創造出膾炙人口的大酥燒餅,此即當今周村燒餅的雛形。但是,使周村燒餅具備今天所說的「薄、香、酥、脆」四大特點的卻是在近代。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周村郭姓燒餅老店"聚合齋"郭雲龍師傅在烤制大酥燒餅時,偶然發現餅上面鼓起來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來香而不膩。他大膽試製新品,果然深受大家喜愛,這也讓周村燒餅名滿天下。使周村燒餅以全新的面目、獨特的風味面世。清末皇室曾屢次調貢周村燒餅,當時山東省著名商號「八大祥」也專門定購周村大酥燒餅成箱發往埠外,作為饋送佳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聚合齋"郭姓後人攜大酥燒餅的配方和製作技藝加入了國營周村食品廠。1979年,大酥燒餅以"周村"作為商標進行註冊,正式定名為"周村牌"周村燒餅[2]。
所獲榮譽
2008年山東省申報、國務院批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周村燒餅製作技藝) 」 [3]。
2000年國內貿易部「中國名點」
1999年山東省消費協會/中國食品協會「向消費者推薦產品/國家質量達標食品」
1997年中國烹飪協會「中華名小吃」
1983年山東省商業部「優質名特產品」
做法
食材:小米麵粉、芝麻、白砂糖等。
1.先將水和面進行生髮,然後分成指肚般大小的劑子,在案板上進行揉煉加工,增加韌性、延伸性。
2.再將球狀劑子放在延盤內,用手沾水延展成渾圓而薄的生餅。
3.經過水澇、去皮、炒熟的芝麻,放入木製晃盤內,雙手端平,前後振晃,使芝麻均勻地排列在盤內。
4.隨即雙手輕夾生餅,到晃盤中着麻,接着貼在烘烤爐的鏊子上,幾分鐘內即可烤成[4]。
視頻
非遺美食:山東省非遺特色美食,周村燒餅製作過程
參考文獻
- ↑ 感知山東||這些被列入非遺的山東美食你都吃過嗎?,快資訊,2019-12-31 13:51
- ↑ 小燒餅大乾坤|這是一種可以吃的文物,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 ,搜狐,2019-11-21 08:13
- ↑ 周村區委書記沙向東:把周村燒餅打造成「金字招牌」,華龍網,2017-02-10 17:40:00
- ↑ 周村燒餅,快資訊,2015-09-05 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