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明牂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明牂

來自 中國農業大學 的圖片

周明牂(1907年9月9日-2005年1月2日),曾用名周升地、周盛繼,江蘇省海安縣人。是中國著名的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1],中國現代農業昆蟲學的先驅,中國植物抗蟲性學科的奠基人[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3]

出生日期----1907年9月9日

出生地點----江蘇省海安縣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

逝世日期----2005年1月2日

畢業院校----南京金陵大學 、美國康奈爾大學

代表作品----《農業昆蟲學》

個人經歷

1907年9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泰縣(今屬海安縣)。

1929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獲農學士學位。

1930年-1933年,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學習,先後獲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1933年-1938年,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植物病蟲害系主任。

1939年-1941年,任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兼院長。

1942年-1945年,任福建省農學院教授,兼植物病蟲害系主任。

1946年-1949年,任福建省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昆蟲學研究員;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昆蟲學系主任。

1949年-1983年,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1956年,中國開始教師職稱評級,被評為一級教授)兼植物保護系主任。1983年春因年老卸任系主任,仍繼續任教,培養博士研究生。

1958年-1966年,兼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

2005年1月2日,病逝於北京

個人資料

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

周明牂於192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1929年2月畢業,獲農學學士學位;1930年8月,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深造,主攻昆蟲學,先後於1931年和1933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並被選為美國西格瑪賽榮譽學會會員,獲金鑰匙獎;1933年回國後,歷任國立浙江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植物病蟲害系主任、廣西省農業管理處一級技正、國立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兼院長、桂林科學實驗館研究員、福建農學院教授兼病蟲害系主任、福建省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等職,1946年10月,被聘為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兼昆蟲學系主任。

1949年秋,周明牂出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兼昆蟲學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植物保護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83年(1956年被評定為一級教授);1981年當選為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此外,還曾歷任北京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後更名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應用昆蟲學報》總編輯,《昆蟲學報》副總編輯,《植物保護學報》副主編、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編輯委員會委員兼《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植保組主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周明牂是創建與發展中國農業昆蟲學的先驅,是農業害蟲綜合防治與農業防治相結合的倡導者,還是中國植物抗蟲性研究的奠基人。在近7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本着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將教學、科研、生產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懈奮鬥,在害蟲防治理論與實踐、植物抗蟲性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與開拓性貢獻。他的學術思想孕育了被國際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廣泛接受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基本原理。他曾設想出多抗育種、一舉多得的指導思想,並進行了針對性的工作,育成"6410"、"6407"等多抗性豐產良種。而這一思想的提出與工作的開展,在國內最早,在國際上亦較早。

周明牂

來自 搜狗 的圖片

周明牂培養了16名博士研究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他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了《華北農業害蟲記錄》、《中國主要害蟲名錄》、《農業昆蟲學》、《植物抗蟲性原理與應用》等專著和教材10餘部。其中,《中國經濟植物害蟲·害蟎初步名錄》一文既是中國第一篇作物害蟲名錄,亦是中國早期農業昆蟲學基礎性文獻;《農業昆蟲學》是中國第一本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他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後於1980年、1986年和1988年分別榮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為表彰他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特授予他"榮譽農大人獎"。

周明牂,農業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我國近代農業昆蟲學的先驅。對發展和完善我國農業昆蟲學理論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倡導了農業害蟲綜合防治和農業防治理論;奠定了我國植物抗蟲性學科的基礎。

周明牂,字盛繼,1907年9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泰縣(今屬海安縣)。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20年考入江蘇省第八中學,1924年畢業後,考入金陵大學農學院,先後受到昆蟲學家博德(美籍)和張巨伯教授的薰陶與器重,主修昆蟲學,並選修沈宗瀚教授主持的生物遺傳育種學。因學習成績優異,於1929年2月提前半年畢業,獲農學士學位。1930年8月赴美入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昆蟲學,先後於1931年和1933年獲科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並被選為美國Sigma-Xi榮譽學會學員,獲金鑰匙獎。周明牂在美國學習期間,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珍藏圖書,廣泛搜集資料,結合國內有關文獻,編寫了《中國經濟植物害蟲·害蟎初步名錄》連載長文,這是我國第一部作物害蟲名錄,也是我國農業昆蟲學早期的基礎性文獻,為中外昆蟲學界所重視。

1933年周明牂學成回國,受聘於浙江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兼植物病蟲害系主任。在他的籌劃下,該系新建的教學大樓、溫室和實驗室,當時均屬國內一流,其中昆蟲實驗室的規模、設備與美國大學的不相上下,為該系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繁忙的教學和系務工作之餘,他還密切聯繫生產開展科學研究;曾與柳支英、馬同倫合作,在浙江蘭溪縣設點從事油桐尺蠖防治的研究,並取得可喜成果。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浙江大學西遷,周明牂偕同事數人輾轉廣西,曾一度在廣西省農業管理處擔任技術管理工作。1939年受聘於廣西大學農學院任教授,兼院長。當時經他聘請來該院任教的國內名流學者甚多,如農學系的肖輔、吳紹騤、翁德齊,林學系的汪振儒、馬大浦,園藝系的程世撫,獸醫系的鄭庚等,還有黃瑞綸、孫仲逸、徐天錫、陸大京、黃亮等一批兼職專家,因而使廣西大學農學院一時聲譽大振。1941年春,周明牂受桂林科學實驗館館長李四光之聘,任該館昆蟲學研究員,從事瘧蚊的研究,並在很短時間內初步摸清了廣西瘧蚊的區系。1941年末,他應聘福建農學院任教授,兼病蟲害系主任,親自講授農業昆蟲學和昆蟲分類學等課程。在教學之餘,進行了水稻三化螟的越冬防治、倉蟲米象防治等多項研究。1946年轉任福建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與鄭炳宗合作研究,解決了桔潛葉甲這一重要蟲害問題。同年秋,應北京大學農學院俞大紱院長之邀,任該院昆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北大學等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周明牂任植物保護學系主任,直到1983年春因年高而卸職。卸職後他繼續任教,並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

周明牂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當選為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六屆委員。他是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顧問。曾擔任過《應用昆蟲學報》總編輯;《昆蟲學報》副總編輯;《植物保護學報》副主編、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植保組主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農學組委員等。

科學成就

中國近代農業昆蟲學的先驅

周明牂致力於我國農業昆蟲學的研究幾十年,是為建立和發展我國農業昆蟲學的先驅者。他一向認為,摸清我國農業害蟲的種類是開展防治工作的基礎。為此,1935年他憑藉多年的實踐工作經驗,在已發表的《中國經濟植物害蟲·害蟎初步名錄》的基礎上,不斷積累資料加以補充,於1953年又主編了《華北農業害蟲記錄》一書。

這是一本較系統的農業害蟲基礎文獻,具有重要參考價值。1954年蘇聯農業部派出的第一個植保植檢代表團訪華考察時,首先提出希望得到該書。70年代,周明牂又對已發表的著作進一步修訂、補充,編寫出《中國主要害蟲名錄》,作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內部資料,並為該所1980年編著的《中國農業害蟲名錄》提供了藍本。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外的農業昆蟲學專著,一般內容均僅按作物列舉重要害蟲分別闡述,缺乏系統概括的理論探討。周明牂認為,農業昆蟲學雖屬一門應用科學,但有其本身的系統理論基礎。1961年,在他主編的第一本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農業昆蟲學》中,對該學科的原理和方法做了概括闡述,使農業昆蟲學科從內容到體系上更臻於完善。特別是在區分"害蟲"與"蟲害"的概念;分析蟲害產生的條件及控制蟲害的基本途徑和比較分析各類防治法特點的基礎上,他制定出害蟲防治的要求、策略、途徑和方法,從而糾正了過去長期存在的防治"以消滅害蟲的種為目標"和單純依賴單一防治措施的偏向。他這一學術思想,已經孕育了80年代為國際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所廣泛接受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基本原理。

倡導害蟲綜合防治和農業防治

周明牂自1933年回國後,從大量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害蟲防治研究不能僅局限於研究害蟲本身,而應聯繫有關害蟲生存發展的多方面生態環境因素的作用。30年代,周明牂在浙江對油桐尺蠖產卵場所的發現後,提出避免油桐與松樹混栽的控制為害的措施,因該蟲集中在松杆表面縫隙中產卵。50年代後期,他在內蒙古自治區西設點研究春小麥主要害蟲麥稈蠅,發現該蟲的主要生物學特性是成蟲喜光,對產卵麥株有嚴格的選擇性,尤以拔節期麥株最適產卵。經過進一步研究,明確凡有利於促進春麥前期生長快,麥株生長健壯茂密的栽培措施均有助於控制麥稈蠅的為害。為此他總結出適期早播、精細整地,合理密植和正確施足水肥等以豐產控制蟲害的系統農業防治措施。1960年秋,他應安徽省農業廳之邀,率領部分師生前往調查該省因連年大面積推行單季稻改為雙季稻後,有的地方稻螟不僅危害不嚴重,相反還顯著減輕,即所謂無螟害區的情況,並探討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他協同地方同志先後深入到3個專區13個市縣進行田間實際調查,與老農及地方同志座談,初步得出結論:稻田經過冬季適當處理,消滅了大量越冬螟蟲,壓低了翌年發生基數,在搶收早稻、搶插晚稻期間將稻茬深翻入土,又連續殺傷二代三化螟幼蟲和蛹,從而降低了後期為害的稻螟蟲源。這說明栽培技術措施的作用可能是主要原因。接着,他於1961-1964年先後在安徽、湖南設點,創用大面積輕重蟲區,對比分析種植制度及不同栽培技術與稻螟種群數量消長關係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論證了雙季稻區結合適當栽培管理措施,分階段壓低稻螟蟲源的防治策略原理,從而明確提出了"害蟲防治應採用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必要的化學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建議。1962年周明牂在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成立大會上,作了《我國害蟲農業防治研究現狀和展望》的學術報告,1963年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結合耕作防治害蟲》一文。1964年在北京科學會堂舉行的國際科學討論會上,宣讀了《中國水稻三化螟研究的進展》論文,引起與會學者重視。1975年在河南新鄉召開的全國植物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物保護工作方針,其中就吸收了周明牂的觀點。

1983年,周明牂參與"六五"國家科技重點課題"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研究"的攻關課題。他在冀南主產棉區設立綜合防治基點深入研究,提出了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關鍵技術的協調組配方案及重視三代棉鈴蟲的防治策略新見解,用於生產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七五"期間,他又進一步完善綜合防治技術體系,為提高我國綜合防治技術水平,推動農業防治與其他防治技術協調應用的發展做出了優異成績。

周明牂

來自 搜狗 的圖片

周明牂對綜合防治和農業防治方面的倡導、推動和發展所作的貢獻,得到了國家的表彰。先後於1980年、1986年、1988年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植物抗蟲性學科的奠基人

植物抗蟲性的研究和利用,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國際上發展很快,受到了廣泛重視,且已形成了自身的科學體系。50年代末,周明牂在內蒙古自治區進行春小麥麥稈蠅的防治研究時,發現麥稈蠅的發生過程與品種關係密切。因此,他決定在我國開創和發展植物抗蟲性學科的工作。1960年,周明牂設想出多抗育種一舉多得的指導思想,帶領所在教研室的教師再次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針對當地春小麥的麥稈蠅、鏽病、土壤鹽漬化、地力瘠簿等主要問題,選配雜交組合。於1964年育成了"6410"、"6407"等多抗性豐產良種。這一項工作和想法,當時在國內開展最早,多抗育種在國際上也是較早的。例如,在多抗性育種取得顯著成績的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也始於1960年成立;美國Bird到1974年才育出多元抗逆棉花品種,1979年發表多元抗逆性的理論。

周明牂深知任何學科領域的開創和發展是與相應的科技交流活動和研究力量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因此,1978年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開始恢復活動,在山西太原召開的大會上,他就作了《國外抗蟲性研究的進展》的學術報告,以期促進國內這方面研究的開展。為了使植物抗蟲性的研究在國內從一開始就能避免受到概念上的束縛,他在報告中還對國際植物抗蟲性奠基人R.H.Painter(1951,58)將植物品種物候抗蟲性歸屬假抗蟲性而排除在植物抗蟲性範疇之外的論斷,提出有說服力的異議。1979年,他在安徽黃山主持召開首屆全國抗蟲性學術討論會,組織交流了我國植物抗蟲性工作的情況,並作了《我國植物抗蟲性研究的現狀和發展》的學術報告,強調開展這一領域研究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1982年又在陝西武功主持召開了第二次學術討論會。兩次會議對推動我國植物抗蟲性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81年秋,他率領中國代表團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工作,參觀訪問了7個州中有代表性的大學和農業科研機構,尤其對植物抗蟲性的研究和利用作了重點考察。回國後提出了這一領域在我國發展的建議。1985年,他在由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於長沙舉辦的"2000年中國植物保護科學技術發展預測及對策"的會議上,又作了《植物抗蟲性研究利用的動向和展望》的學術報告,從戰略高度對今後的方向、內容、規劃提出了建議。

與此同時,他還組織力量,指導和帶領青年教師以小麥、穀子、棉花等作物的主要害蟲為對象,從基礎的品種抗性篩選鑑定工作做起,逐步深入到鑑定技術方法、抗性機制以及品種抗蟲性的本質因素分析和品種資源的抗性評定、利用等主要內容開展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他又在為利用生物技術進行抗性遺傳育種準備條件。在我國恢復和建立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制度後,他第一批被評選為博士研究生導師,立即以植物抗蟲性和害蟲綜合治理為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有的還送出國外。1982年在我國首次開出"植物抗蟲性原理"的研究生課。他還承擔了農業部教材建設中"作物抗蟲性原理和應用"一書。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明牂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植物保護事業,絕大部分時間在高等農業院校任教,治學謹嚴、言傳身教,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較高的威望,他長期擔任中國昆蟲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的領導工作,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如1954年在北京召開第一次社會主義國家植物保護會議時,他是蟲害組召集人之一;1957年參加了在東柏林召開的國際植物檢疫工作會議;1960年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中蘇植物檢疫雙邊協定修正會議;1964年參加了中國訪問西非、北非五國科學友好代表團;同年,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科學討論會;1981年率領中國代表團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工作。

周明牂一貫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精神。他認為教學、科研、生產之結合,能夠更好地培養人才,提高教學質量,並一直為此身體力行。他在科學研究上,既重視開拓進取,又堅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中國著名昆蟲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近代農業昆蟲學先驅、中國植物抗蟲性學科奠基人、中國近代昆蟲學奠基人之一、中國農業大學一級教授周明牂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5年元月2日上午11點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近七十年來,周明牂教授潛心昆蟲學教學和研究工作,本着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原則,把教學、科研、生產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數十年如一日,不懈奮鬥,在害蟲防治理論與實踐、植物抗蟲性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貢獻。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了《華北農業害蟲記錄》、《農業昆蟲學》、《植物抗蟲性原理與應用》等專著和教材10餘部。其成果先後於1980、1986、1988年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原北京農業大學為表彰周明牂教授為農大的建設和發展所做出卓越貢獻,特授予"榮譽農大人獎"。

周明牂教授熱愛祖國,熱愛教育和科學事業,他學風嚴謹,兢兢業業,為學科的建設發展嘔心瀝血,為學校的繁榮鞠躬盡瘁。他言傳身教,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碩士研究生20餘名、博士研究生16名,為我國植保和昆蟲學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周明牂教授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學科建設,不忘學校發展與百年校慶,不忘祖國的完全統一與強盛,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奉獻不止,表現了一個科學家、教育家偉大的愛國情懷和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品德,是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和共產黨員學習的楷模。

周明牂先生的逝世,是中國昆蟲學界、植物保護學界和中國農業大學的重大損失。

主要論著

1 Cheo Ming Tsang.Supplements to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Gyrinidae.Peking Nat.Hist.Bull.1932(7):315-321.

2 Cheo Ming Tsang.The Gyrinidae of China.Peking Nat.Hist.Bull.,1933,8(3):205-237.

3 Cheo Ming Tsang.A Preliminary List of the Insects and Arachnids injurious to Economic Plants in China.1935-1937,Vol.10,11.

4 周明牂,柳支英,馬同倫.油桐尺蠖之研究.浙江大學農學季刊,1937,1(2):137-205.

5 周明牂.水稻螟蟲越冬調查及冬期治螟方法的商榷.新農季刊,1942,2(2):404-408.

6 周明牂,張蘊華.米象防治法之研究.新農季刊,1943,3(3-4):178-216.

7 周明牂.雞腳棉對棉大卷葉蟲抗性試驗.新農季刊,1943,3(1-2):62-69.

8 周明牂,鄭炳宗.桔潛生活習性觀察及防治試驗初報.福建省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彙刊,1946(2):37-60.

9 Cheo Ming Tsang,Chang,Y H.Effectiveness of Sun Exposure in the Control of Stored Grain Insects.Chinese Joural of Agriculture,1949,1(1):105-120.

10 周明牂,張蘊華.蓋沙貯藏對倉庫害蟲防治效力的研究.昆蟲學報,1951,1(1):60-67.

11 周明牂,鍾啟謙,魏鴻鈞.華北農業害蟲記錄.北京:中華書局,1953:274.

12 黃可訓,吳維均,周明牂等.桃小食心蟲研究報告.應用昆蟲學報,1958,1(1):31-66.

13 周明牂,謝以銓.麥稈蠅研究概況.昆蟲學集刊,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222-223.

14 周明牂,鄭炳宗,楊奇華.內蒙麥稈蠅研究工作簡報及防治建議.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59,5(1):20-26.

15 周明牂主編.農業昆蟲學(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

16 周明牂.我國害蟲農業防治研究現狀和展望.植物保護學報,1962,1(4):365-374.

17 周明牂,楊奇華,李紹石.農作制及農業技術與螟害程度的關係及稻螟農業防治的初步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62,1(2):1-16.

18 周明牂,謝以銓.麥稈蠅的研究(一)發生規律.植物保護學報,1962,1(3):273-284.

19 周明牂.結合耕作防治害蟲(人民日報農業科學論文選,第一輯).1963:99-112.

20 周明牂,楊奇華,李紹石.稻區種植物制與三化螟種群數量變動和為害程度的關係及稻螟防治策略的探討.植物保護學報,1964,3(3):287-298.

21 周明牂,林郁,蔡邦華等.中國水稻三化螟研究的進展.植物保護學報,1964,3(4):325-332.

22 周明牂,謝以銓,余振球.抗麥稈蠅春小麥品種的選育及其抗性的研究.昆蟲學報,1976,19(3):253-262.

23 周明牂,謝以銓.春小麥品種對麥稈蠅抗性篩選調查.植物保護學報,1979,6(2):1-10.

24 周明牂,謝以銓.春小麥對麥稈蠅抗性機制的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79,6(3):25-32.

25 周明牂.農業防治·中國主要害蟲綜合防治.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22-40.

26 周明牂,謝以銓.麥稈蠅的綜合防治·中國主要害蟲綜合防治.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337-348.

27 周明牂.麥稈蠅·中國農作物病蟲害,(上冊).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375-378.

28 周明牂,楊奇華.農業昆蟲學(全國高等農業院校試用教材,華南農學院主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1.

29 Cheo Ming Tsang.Report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in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2,vol.8:64-69.

30 周明牂(副主編).英漢農業昆蟲學詞彙.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31 周明牂.植物抗蟲性研究利用的動向和展望.世界農業,1985(6):31-34.

32 周明牂,楊奇華,謝以銓等.冀南棉麥混作區棉花害蟲綜合防治技術的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86,13(4):251-258.

33 Cheo Ming Tsang.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Major Cotton Insects in North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6,vol.12:41-43.

34 周明牂,謝永壽,楊奇華等.棉花品種對棉蚜抗性篩選及鑑定技術研究.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7,13(3):277-284.

35 周明牂,謝以銓,張青文等.棉花對棉鈴蟲為害的補償能力及防治策略的探討.植物保護學報,1988,15(1):7-13.

36 周明牂,張青文,楊奇華等.棉鈴蟲經濟危害水平和經濟閾值.植物保護學報,1988,15(4):247-254.

37 周明牂,張青文,楊奇華等.關於害蟲的經濟閾值與經濟為害水平.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8,14(4):408-413.

38 趙建周,楊奇華,周明牂.棉田綜合種植油菜與高粱誘集帶控制棉花害蟲的效果.植物保護,1989,15(6):13-14.

39 畢成鵬,楊奇華,周明牂.模擬二代棉鈴蟲為害及密度·果枝數對棉花產量影響的綜合模型.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0,16(2):209-213.

40 張青文,楊奇華,周明牂等.細格孢氮雜酸防治蚜蟲、紅蜘蛛研究初報.植物保護,1990,16(2):34-35.

參考來源

  1. 移至 中國農學家 ,名人簡歷網
  2. 移至 [資料我國近代農業昆蟲學先驅周明牂教授生平介紹 ],中國農業大學, 2005-01-04
  3. 移至 周明牂 ,中國農業大學,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