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書·柳慶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書·柳慶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原文

柳慶字更興,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後趙,為河東郡守。父僧習,齊奉朝請。

慶幼聰敏,有器重。博涉群書,不治章句。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官,皆依倚貴勢,竟來請託。選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貴請託,吾並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恆典。」僧習讀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即依慶所草以報,起家奉朝請。 慶陵王元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匈橫。或有告其盜牛。慶捕推得實,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今若加以桎梏,後復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於是大集僚吏,盛言孟氏依倚權戚侵虐之狀。言畢,便令笞殺之。此後貴戚斂手,不敢侵暴。

晉公護初攝政,欲引為腹心。慶辭之,頗忤旨。又與楊寬有隙,及寬參知政事,慶遂見疏忌,出為萬州刺史。世宗尋悟,留為雍州別駕,領京兆尹。武成二年,除宜州刺吏。慶自為郎,迄於司會,府庫倉儲,並其職也。及在宜州,寬為小冢宰,乃囚慶故吏,求其罪失。按驗積六十餘日,吏或有死於獄者,終無所言,唯得剩錦數匹,時人服其廉慎。

譯文

柳慶字更興,是解州人。五世祖柳恭,在後趙做官,擔任河東郡守。父親柳僧習,任齊國奉朝請。

柳慶自幼聰明機敏,有度量。博覽群書,而不重視章句。當時柳僧習任潁川郡守,地域接近京郊,民間多有豪強大族。將要推選鄉官,他們各自依仗權貴勢力,爭着前來私相囑託。一時無法選定,柳僧習對兒子們說:「權貴們私相囑託,我全都不用。他們派來的人準備回去,必須一一有個答覆。你們各自按照這個意思為我起草一封信。」柳慶於是擬好覆信,覆信說:「下官受國家的委派在大郡做官,舉薦鄉官時,賢能者起用,不正派不用。這本是朝廷規定的法典。」柳僧習讀了信,讚嘆道:「這孩子有氣概,大丈夫理就如此。」於是依據柳慶所擬之信作了答覆。柳慶最初做的官是奉朝請。

廣陵王元欣是魏國皇室的親族。他的外甥孟氏屢次橫行不法。有人告發孟氏盜牛。柳慶將其逮捕審訊,確認情況屬實,立即下令把他監禁起來。孟氏一點也沒有害怕的樣子,竟然對柳慶說:「如果今天把我關起來,以後你用什麼(方法)放我?」元欣也派人辯解孟氏無罪。孟氏因此更加驕橫。柳慶就隆重召集僚屬吏員,公開宣布孟氏倚仗權貴虐害百姓的罪狀。說完,就命令將孟氏打死。從此以後,皇親貴族收斂氣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晉公宇文護開始代理國政時,想拉籠柳慶為心腹。柳慶推辭,違背了宇文護的心意。(柳慶)又與楊寬不和,等到楊寬參與朝政,柳慶就被疏遠疑忌,出任萬州刺史。世宗隨即明白過來,將柳慶留下來,任雍州別駕,兼任京兆尹。武成二年,任宜州刺史。柳慶從郎官當起,直到司會,其職務一直是掌管府庫倉儲。等到在宜州時,楊寬任小冢宰,就囚禁柳慶從前的吏員,推究柳慶的罪過。審查拷問六十多天,有的吏員死於獄中,但始終沒有說出什麼,只在府庫中找到剩餘的幾匹彩色絲織品。當時人都佩服柳慶的廉潔謹慎。 [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