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吹糠見米說鐵成(田詩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吹糠見米說鐵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吹糠見米說鐵成》中國當代作家田詩范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吹糠見米說鐵成

——《寫給那年那月那些事》代序

鐵城,真名余德成,中國西部散文學會、重慶市作家協會、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秘書學會副會長,《辦公室工作》雜誌總編輯。曾先後出版紀實報告文學集《我和我的老鄉們》、論文集《探索之痕》、長篇通訊文集《筆尖下的傳奇》和散文詩歌集《故士留痕》等專著四部。有詩歌、散文和小小說發表於《西部散文選刊》《青年文學家》《貴州民族報》《重慶科技報》《紅岩春秋》等報刊和《今日作家》《川渝作家》《巴渝文化網》《詩路文風》《銀河系詩刊》等網絡平台。

鐵成是我老朋友,一連出了好幾部書,最近有些「火氣旺」,或叫「文思泉湧」,悄悄咪咪又拿出一本集子《寫給那年那月那些事》來。

夢想。之所以叫夢想,是當時想過之後,又覺得好笑得不得了的那種幻想和痴想,也可說就是痴心妄想!時至今日,我換了個角度重新認識當時那想法,我要寫文章、要出書、要當作家,不就是現今人們最時新的那種說法——叫初心?堅持寫作,從年輕到老,至死不渝,這就叫不忘初心呀!」

現在、他實現了,實現得很圓滿,很輝煌。

當然,為實現那初心,他經歷了多少失望,多少艱辛,多少輾轉難眠的夜晚,終於以一篇署名為《八鴨六十四》的民間傳說的故事,變成了報上的鉛字,實現了「零」的突破,並收到了通過郵局寄來的稿費,從而「點燃了我的初心之烈火。」他趁勢前行,「並持之以恆、至老不倦地堅持筆耕,在此前已經出版了報告文學集《我和我的老鄉們》、論文集《探索之痕》和長篇通訊文集《筆尖下的傳奇》等大作,打定主意重拾筆墨,繼續我的文學創作之旅。」

有了成績,他並沒有躺在作品上歇步,他在思考:「所寫作品要給讀者和社會帶來什麼?留下什麼兩個問號?」——「經過近半月的思考,是俄羅斯文藝理論家庫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學習創作,可從身邊的人和事,以及熟悉的環境和事件寫起。」 「藝術來源於生活的那句話,使我豁然開朗了起來。」

他說:「幾乎都有我和我的朋友、同事和鄰居們的身影,幾乎都是發生在我和我的朋友、同事和鄰居們身邊的真實故事。這也是不少讀者讀了這些作品後,都說我的詩歌、散文和小說,緊貼時代脈搏,與時代同頻共振……」

的確,我看了《寫給那年那月那些事》的書稿,先看了《福也是數 禍也是數》一文:文中寫一位高考失利的中學生,經「五關、斬六將,一路順風地通過了鄉鎮招聘制幹部的招錄考試,順理成章地當上了讓父老鄉親,尤其是所有同齡人刮目相看的國家幹部。」又因精通數字遊戲,一路升遷到縣長職位,再後又因為假造數字而「栽到了明月山市紀委、監委的手裡」。

全文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場就寫黎副縣長栽了,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近幾天,整個武陵縣城的人們都在交頭接耳、神神秘秘地相互傳揚着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然後倒出「栽」的原因:「據消息靈通人士說,黎副縣長是栽在老龍洞煤礦透水事故之上。」再補敘一句:「據傳,上個月24日深夜,地處明月山深處、人煙稀少的老龍洞煤礦,因工作人員失職、瀆職,造成井下透水,2名礦工遇難的重大事故。」(據知、原文作者是學文秘、寫新聞的,這些方面的用詞是很準確的。)    書影       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這種方法在小說十個經典技巧中叫「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 故事寫到這裡,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後,作者卻故意撇下讀者的注意和關注的問題不談,在「安下鈎絲布下網」後,卻去談這位縣長成長的過程,在敘述縣長從小就有數字「天才」時有一段細節描寫很精彩,如下:

「由於黎路發自小到大對數字都特別敏感。未上小學前,經常與他爸媽一道趕場上街買東買西,大人還沒算得清楚,黎路發便一口報出了准數。」文中在這裡還塑造了一個叫「萬事興」的人物作陪襯對比:「同村的同齡人萬事興就背地裡給黎路發起了一個綽號叫'數字精』」。「'數字精』」黎路發也不負眾望,打報名上村小一年級到高中畢業,其數學成績都一直遙遙領先、名列同年級數百名同學的前茅。」

到這裡故事就沿着外號「一路發」的主線不動聲色地,卻又有聲有色地敘述下去,把一個利用數字製造政績的幹部形象塑造了出來,令人扼腕嘆息!

另一個《老庚童年趣事》,描寫了三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庚,因父、母身世及家庭出身和家庭環境的差異,造成三老庚的思維、觀念及行事準則和方法也形成較大差異,三人湊在一起開玩笑,惡作劇,鬧彆扭、罵娘的時候就形成了一長串生動而哭笑皆非的故事。

文中一開始就牽出那「幺、二、三」式褲子,引出幾人的衝突:

張紅心想試探一下王衛國穿的「幺、二、三」式褲子到底穩不穩當,乘王衛國不注意時,伸腳踩住他掉在地上的大褲腳,待王衛國用力起跳時,人倒是跳起來了,可下身卻被脫了個精光!在眾目睽睽下赤身裸體的王衛國,聽到在場玩耍的小朋友們捧腹大笑和尖叫聲後,惱羞成怒地猛吼一聲:「狗日的天棒,老子不跟你倆好了。」

之後、描寫川東以前那「幺、二、三」褲子的細節描寫也很有趣,他是這樣描寫的:

啥叫「幺、二、三」式褲子?這個款式的褲子,流行於明、清時代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那時的眾多人家請不起裁縫,自家的衣、褲都是自家根據身形的高矮、胖瘦縫製而成。「幺、二、三」式褲子的褲腰和褲襠都特別大。穿上身後,先是用雙手將大褲腰拉直,然後右手拉着褲腰由右向左緊貼肚皮為一,也稱之為幺;二,就是左手將拉緊的褲腰,由左向右緊貼在已貼到肚皮上的褲腰上;三,就是騰出雙手緊握已貼好的褲腰,由里向外裹2一3轉即大功告成。「幺、二、三」式褲子的穿法,既易於操作,又節約褲腰帶,還特別寬鬆、透氣,很受當時城、鄉人們的喜愛

後文中寫他們為了穿上夢寐以求的,「有各種花紋和圖案,穿上腳既美觀、又舒適,有彈性又不變形的雙尼龍襪」,在「夜裡十時許,仨老庚頭頂慘澹、清冷的月光,帶上行李去到隔壁生產隊的棗子嵐椏,急三火四地挽起褲腳脫去鞋襪,下到冰冷的水田裡,在零下四度的低溫下,踏着厚厚的一層冰,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仨老庚硬是憑着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在生產隊已採摘過的荸薺田裡撿回了足足三十斤荸薺。」趁「兩龍公社趕場那天,通過仨老庚努力叫賣,三十斤荸薺共賣了一十二元八角錢。收攤後,二老庚和細老庚在張紅心的帶領下,喜形於色,手舞足蹈地向兩龍公社供銷社奔去,二話沒說就用八元一角錢買下三雙尼龍襪再到僻靜處分別將先前的布襪和棉線襪換掉……」「細老庚曹先進為了顯擺,竟不顧寒冷,有意挽起褲腳,將帶有精美圖案的尼龍襪露在外面,讓鄉鄰們,特別是那些同齡男、女一個個'嘖、嘖嘖』地羨慕不已。」

這些生動有趣的描寫既寫出了農村青年對美的追求和渴望,也寫出了在農村為追求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艱辛勞動,尤其是寫細老庚曹先進為了顯擺,竟不顧寒冷,有意挽起褲腳,故意將帶有精美圖案的尼龍襪露在外面那段細節描寫竟是神來之筆,既寫出了人物細膩的心理活動,也把人物的得意炫耀的神情躍然紙上!

後面還有個《樂和尚傳奇》:一開始介紹川劇團文團長新中國成立前到鄉下演出時,在一個鄉場上撿回來一個棄兒,見他腦瓜子靈光、動作麻利、眼睛取巧,又聽話、又懂事,一天到晚就圍着川劇班演員們的屁股轉,眼見他無家可歸就動了惻隱之心,將他留下,讓他一邊打雜,一邊跟着學演武小生,並取名樂和尚,終成名角,因在演出中頭部受傷,不能再上舞台,組織上將他調入武陵縣總工會後,工會馬主席看在樂和尚是個舞台「明星」的份上,特意在武陵大飯店訂了一桌歡迎宴,歡迎樂和尚入職縣總工會。之後,就敘寫了樂和尚一串離奇、怪誕、有趣的故事,先是他拿那些歡迎宴上的剩菜來請客,後是在船上遭小偷偷了褲兒和錢包,穿着船員捐贈的褲兒鞋子回家,老婆一口咬定樂和尚去武陵市出差時到髮廊拈花惹草,褲子和鞋襪都被別人押了而鬧矛盾,再後又在出差城市花一百五十元買了個小日本出產的松下牌小三洋錄放機,拿回家結果是個磚頭,後面還有買高價假麻將假皮鞋的令人哭笑不得故事,用善意的筆伐批評和敘寫了像樂和尚那樣嗇財如命、又貪圖小便宜的人的酸辣人生和不幸遭遇。

《鷂子岩》敘寫兩兄弟在鷂子岩上小河游泳被衝下岩下,一個遇難,弟弟易強被救活,下鄉住一老師家,又被推薦為老師,與老師的女兒戀愛,易強在買好過年品後路過鷂子岩下解手的時候出了意外,易強被捕……原來是易強在解手時岩上突然掉下一個人,摔死了,他被嚇得丟下褲子跑了,公安局根據褲子裡的工作證逮捕了他,最終破案,申雪了冤情。 《難得的瘋人「瘋」語》一文也有深刻的印象,一個人得意的時候身邊總有不少獻諂取媚的話語,文中主人總接到一個相同的電話問候和提醒,後來得知這人是個瘋子,於是就掐斷了這人的電話,經若干年寂寞後突然又得到這個相同的電話,感覺非常難得,甚至倍感親切,箇中蘊含十分深刻的哲理。

看了他的全部篇目,覺得故事性強,故事核有張力,也就是說形成故事核的人物或故事情節有較強的衝突性,這樣才能使故事情節具有生動性和感染力。而且他的敘述語言帶着濃厚的鄉土味,用他自己的話說「語言樸實無華,故事真實可信;傳統文化深厚,鄉土氣息濃郁;具有較強的代入感,能讓每個讀者讀有所得、讀有所取的原因所在!」

在這方面我感受強烈的是由於他長期在農村生活,接觸基層民眾,他的作品中帶着許多川中、渝東流傳的,生動的地方俚語、俗語、歇後語,這些口語化的語言給人以親切感,就如一個慈祥的鄰居以親切的口氣在娓娓地給你擺着故事,數着家珍,這裡可以舉很多句子:

如題目中的「吹糠見米」。

「並三餘三十一地分到各自的手上,狼吞虎咽地吃了個精光!」

「我要當官?當她媽個啄木官!......斗大的字還不識一籮筐,我還會當官?」

「樂和尚就緊閉嘴巴,死個舅子不開腔。」

「可事實上還是你端你的'鐵飯碗』,我'搓』我的泥巴團,一年半載區上開會時照個面、打個招呼而已。」

「中國自古以來有句老話是:你有長籮繩,我有翹扁擔。」

「庚即,老王和同事們便急忙打住那些陳穀子、爛芝麻的經年舊話。」

「轉眼之間竟變成了一鍋粥和一團亂麻。」

「魏斌的祖祖輩輩都是背起太陽過山、幫助泥巴翻身的農家子弟。」

「曝牙齒咬跳蚤——碰到的。」

「麻雀飛過都有影,世上哪有不透風的牆?如仙如飄、心曠神怡!」

「就這樣,搞得烏龍全縣雞飛狗跳、河翻水浪的《狀告縣委馬書記和勞動保險局郭局長》的鬧劇也隨之而塵埃落定。」 …… 文中除了在敘事中有許多細膩細節描寫外,作品中還有許多景物描寫也很精彩,如下幾段:

「名為張家壩,實則是由數十上百個小山坡組合而成。一條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的公路橫穿整個張家壩。夏季水稻成熟時,站在公路邊觀看兩旁錯落有致、梯形圓錐體金燦燦、黃澄澄的稻浪,心情格外舒暢,一陣涼風吹過,整個人如仙如飄、心曠神怡!」

「地處武陵山區的烏龍縣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一汪碧綠見底的烏龍江水經過九曲十三拐之後繞城而過,為三十餘萬烏龍鎮人帶來福祉。有史以來,歷朝歷代,烏龍鎮都以盛出才子、美女而享譽大西南。那裡的人們愛讀書,善字畫,能歌會舞、喜文好墨者不計其數。」

這些環境或稱景物描寫既給出台的人物提供了活動表演的舞台,也起到暗襯人物心境的作用。

還有一些好的故事,限於篇幅,不能一一舉例了,如果這是一個含量較高的山鄉語言富礦的話,歡迎大家盡情地採掘吧!謝謝![1]

作者簡介

田詩范,中文系畢業,區工商聯副秘書長,區文化局叢書主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