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吹笛子的少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吹笛子的少年》(英語: The Fifer or Young Flautist , 法語:Le Joueur de fifre)是法國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於1866年創作的一幅油畫。現藏於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愛德華·馬奈1832年1月23日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富裕家庭, 父親是巴黎內務部首席法官。從小便喜愛繪畫,受身為藝術收藏家的叔父影響,對藝術產生了興趣並立志要成為一位畫家。

創作背景

畫中描繪的是一位皇家衛隊的少年吹笛手。身著軍儀隊服裝,緋紅色長褲上的黑色飾條聯結了莊嚴(黑)與熱情(紅),白色肩帶、金色帽飾、釦環、銅釦和銅質套管,則綴飾熠熠生輝的活潑精神。

馬奈注重人物個性特徵刻畫。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穩定的的亮面,然後突然轉入暗部,將人物置於淺灰色、近乎平塗的明亮背景中進行描繪,用比較概括的色塊顯示形體。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視平線、輪廓線,否定了三維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其平得像撲克牌一樣。[1]

從這幅畫中能體會到一種大氣莊重的感覺,因馬奈的作品吸取了日本浮世繪版畫和西班牙繪畫的精髓,作品中講究簡練,用色乾淨單純。日本明治維新的變革時期,浮世繪版畫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有效流傳,很多善於接受國際藝術風格的藝術家都受到其影響,馬奈自然也不例外。繪畫時採用的單純色塊和優雅的線條,就能充分證明這一點。

馬奈對西班牙繪畫有很高的興趣,他經常複製和研究該領域的畫家的繪畫方法 。 《吹笛子的少年》展現了這兩點的融合和實踐。在這幅作品中,少年的雙腿分開而立,腿後的影子非常薄弱但也沒有忽略,光線主要集中在少年身上,少年身上的顏色從上到下都很均衡,不論是上衣還是下衣,人物也沒有融於背景之中,而是用清晰的輪廓線與背景完整的隔離出來,背景顏色沒有明顯的方向性,讓人乍一看覺得少年浮游在背景之中。

參考資料

  1. 筆墨中國. 每日名畫愛德華·馬奈:《吹笛少年》. 每日頭條. 2019-08-31 [2021-01-06].